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13|回复: 3

红军精神耀千秋(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4 09: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荣归故里,他43年如一日为民办事默默无声
1957年春,覃庆六同志转业到石门县公安局任副局长。经历背景离乡几十年的戎马生涯,覃庆六格外思念故乡和亲人。根据本人申请,经过时任县委书记兼公安局长的覃正彦同志积极工作,同时考虑到覃庆六战场上数次负伤的身体健康状况,1966年9月,组织批准他从县公安局副局长的岗位上退休。
荣归故里,回到阔别31年的故乡,目睹家乡的贫困落后,覃庆六心情十分不安。那时,文革的浪潮已波及这穷乡僻壤。覃庆六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多次到公社革委会陈述“抓革命首先要抓生产”的道理。有一次,县里造反派欲夺公社武装部的枪支。他听说后,急忙赶到公社。在造反派头头面前,覃庆六从腰间掏出组织上特配给他的那支驳朗宁,对着天上飞着的一只乌鸦“砰”的就是一枪,然后警告这帮人说:“你们谁敢乱来,我就对谁不客气!”望着应声落在地上的乌鸦,几个造反派的头头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从此,在他所在的文化公社再也没人敢提夺枪的事了。同时,在他威严的影响下,文革期间,全县惟有文化公社的生产受到的影响最小,更没有发生政治上的动荡。
离覃庆六家不远的地方有条渫水河。由于没有桥,老百姓只能长期用木船摆渡。一旦遇上山洪,群众便无法过河,每年洪水季节几乎都有人因过河而淹死,严重影响着百姓的生产、生活和安全。从回到家乡开始,覃庆六就为此四处奔走呼号。经过努力,1982年冬,修桥大军终于汇聚在了这里。修桥的喜讯传开,当地百姓奔走相告。
1983年的一个春夜,大雨倾盆。半夜时,洪水将修桥架设的木拱冲得摇摇欲坠,一旦冲毁,将造成极大的损失而且将延误工期。指挥部通过广播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体民工和村民立即起床加固木拱。但是,巨大的洪水和暴雨声淹没了广播声,通知发出后竟很少有人听见和响应。覃庆六闻讯后心如火焚,不顾浑身伤病和66岁高龄,主动冒雨挨家挨户喊人,并亲自在现场指挥和参与加固木拱直至天明。架桥的木拱终于保住了,施工工期没有耽误,而且避免了数十万元的经济损失。然而,覃庆六却因为过于疲劳而病倒,十多天后才逐步恢复。
2001年,省水电部门专家发现了渫水文家村河段的水位优势,决定在此修建一个小型水电站。这个工程带给山里人惊喜的同时,也牵动了各方利益,部分村民经常寻找各种理由到工地阻工。覃庆六凭借他的威信主动担当义务纠纷调解员。每逢纠纷出现,不管天晴下雨,白天黑夜,他总是随喊随到,从而使一个个矛盾迅速化解。在电站修建的三年中,他成功处理了各种纠纷共70余件。大家都说,这老头吃自己的饭,办群众的事,不愧是红军!
覃庆六每天都要在乡间小路上行走,不过,他这种行走时,心中时刻都在勾画着搞好家乡建设的蓝图。针对村里交通不便、渠塘经常干涸的状况,他于2003年向村里提出“123”工程,即修建一条村级公路、整修两口堰塘、开挖三条水渠。这个建议被村支两委采纳后,他又帮助疏通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工程开工后,已83岁高龄的覃庆六还每天早出晚归,与乡亲们一道战斗在工地上。他亲手把红旗插到先进单位的地头,用一位红军战士特有的激情带领乡亲,用一条四公里长的公路将全村的280多户乡亲连在了一起;同时,水渠的建成,也使全村的700多亩良田从此旱涝保收。
老红军覃庆六热心为民办事的事迹不胫而走,于是,他曾一度成了新闻工作者的追访对象。但他反对张扬的性格让所有造访者都吃了“闭门羹”。有一位记者软缠硬磨,硬要采访他为民办事的先进事迹。这便惹恼了覃老头。他厉声对这位记者说:“我力所能及为老百姓做点事,有什么值得张扬的?我最讨厌‘母鸡干部’,下了个蛋就使劲叫,生怕人家不知道!”于是,从此再也没人敢去采访他。尽管如此,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声为民办事和为大胆百姓说话的事迹却在当地百姓中久久广为流传。
                                   伟绩品质耀千秋
作为一位老红军,他从不给领导添麻烦。这几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按规定,他应享受副省级干部的医疗待遇。所以有人建议他去长沙治疗。但他不同意。他说,人老了,没有必要拿公家的钱做无谓的折腾。于是,他有病,总是自己选择收费较低的县中医院治疗。他的老伴确实是解放前参加解放军的,但转业回地方后来在供销系统退休,工资很低。有人要他找找组织反映解决这个问题,但他却说:“能过得去生活就行,找领导麻烦干啥?”尤其是他的7个孩子中有4个是下岗职工。但子女们了解父亲的性格,宁可自谋生路,也不要求父亲出面找领导解决自己的问题。有时,孩子们在烦恼的时候也找父亲唠叨几句。但覃老的反应是:“越是我们这样的家庭,越不要给组织添麻烦!现在,有些老同志要组织上给他女儿解决了问题,还找领导给他女婿要官当,这种人还是共产党员吗?”正是这样,覃庆六被石门县历届的县委、县政府、县老干局、县公安局的领导誉为“最不给组织添麻烦的老革命!”
覃老的去世,也与他生前为人处世一样,他不愿给任何人带来负担。他是在昏迷中静静地离开人世的。在他病重期间,他的老伴加战友谭玉蓉一直伴陪在身旁。覃老弥留之际,谭玉蓉紧紧地抓住覃老的手一直不肯松开,她是多么希望能够与老伴并肩携手,直到永远啊!
然而,生老病死,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客观规律。但是,覃老虽然故去五年,但这位身经百战、一心为民、做人低调、胸无小我的老红军的丰功伟绩和高贵品质却永垂青史,光耀千秋!(王渊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4 10: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愿革命传统发扬光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5 06: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人——作为一位老红军,他从不给领导添麻烦。这几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按规定,他应享受副省级干部的医疗待遇。所以有人建议他去长沙治疗。但他不同意。他说,人老了,没有必要拿公家的钱做无谓的折腾。于是,他有病,总是自己选择收费较低的县中医院治疗。他的老伴确实是解放前参加解放军的,但转业回地方后来在供销系统退休,工资很低。有人要他找找组织反映解决这个问题,但他却说:“能过得去生活就行,找领导麻烦干啥?”尤其是他的7个孩子中有4个是下岗职工。但子女们了解父亲的性格,宁可自谋生路,也不要求父亲出面找领导解决自己的问题。有时,孩子们在烦恼的时候也找父亲唠叨几句。但覃老的反应是:“越是我们这样的家庭,越不要给组织添麻烦!现在,有些老同志要组织上给他女儿解决了问题,还找领导给他女婿要官当,这种人还是共产党员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 14: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渎了,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18:50 , Processed in 0.03213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