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安乡转播 于 2021-6-16 16:14 编辑
作者:安乡论坛网友安乡佬
人到老年爱怀旧,触景生情就回忆往事,常常想起以前经历过的人和事。作为喜爱收藏的我,还要弄清每件藏品来龙去脉与收藏目的意义。 从事多年本土地方文化藏品收集,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一位家住城新堤街的王智林老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因单位工作上需要,经常联系结识了他,多次交往就熟悉了,先生为人随和健谈,闲聊时打听知晓,他祖籍邵阳宝庆府人,1930年11月19日生。幼年时读过4年私塾,抗日战争时期,为躲避战难随父母全家坐船逃到湘北洞庭湖区安乡县新城镇定居谋生。 还得知,五十年代王先生在县肉食水产公司鸡鸭仓库和县二轻系统雨伞生产社工作。因从小就喜爱写字画画,六十年代发挥他的特长,帮单位制作写招牌、印制锦旗、在运动衫、工作服、奖品等公用品上设计刻版印字,文革期间用行楷榜书大字写过不少巨幅标语。还从事画老人遗像、钢笔上刻字、划配窗户、镜框玻璃,为单位会议室、招待所、饭店瓷碗、茶杯、盘碟等瓷器、搪瓷、等奖品纪念品上书写烤字等手工工艺制作。 他聪明好学,纸上用毛笔书写较容易,但在瓷器、搪瓷用品上写字烤字是较为复杂工艺技术,每件用品根据造形大小,从选用字体排列、版式设计都有讲究。从事这一行业,首先要有些书法功底,还用多种矿物调制无机盐的油墨在瓷器上书写有关文字,写好后将杯、盘、碗等器皿放入自己做的炉窑里面用高温烤制。烤的关键在于温度,温度又受颜色、陶瓷、搪瓷的材质制约的。也就是说不同的材质需要有不同的温度来烤制,这样才能做出好的合格产品来,技术难度很大,全凭自己多年勤奋摸索的经验掌握。 找他办事的每位客户无论业务大小都热情接待,按照客户要求精心设计雕刻制版。因技术精湛,收费合理,周边其他县、市一些单位个人也慕名来找他。在没有电脑等现代高科技设备年代,城关地区一群靠着自己的手工工艺技术谋生,虽然不是很富有,但能维持一家老小生计。王智林应是这些手工艺人中佼佼者之一。 喜欢琴、棋、书、画,体现一个人的多方面文化素养。闲时,王先生特别爱好下象棋,在店内常年摆几桌象棋摊位。因棋高一着,记忆超人,参加过市、县象棋比赛多次获名次得奖。曾表演过蒙眼与对手下盲棋,就是用布条将自己双眼蒙上,背对棋盘而坐,旁人按他指意囗决移动棋子与人对弈,对手不必蒙目,正常下棋,往往棋逢对手他还抛双马。 为此,人送外号”王象棋”。后来城关地区大多老人爱称呼他王象棋,他的实名王智林知道的人倒不多。1998年12月8日凌晨王先生因病逝世,享年68岁,走完他勤劳艰辛坎坷的人生。 随着像王先生这一代手工艺人慢慢离去,老的手工艺技术无人传承,传统地手工艺制作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有些工艺制作现在虽可用先进的电脑雕刻打印设备来取代,但制作工艺千篇一律。没有过去那种有文化底蕴,每件作品融合鲜明独特个人风格智慧,全靠手工技术制作完成。特别是王先生他们这代人当年在景德镇、醴陵出品优质瓷器上烤有文字信息的瓷器,更具有艺术欣赏与收藏价值。 在安乡地方文化博物馆内,收藏展示有几十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安乡县招待所、五一饭店、人民饭店、县农校、粮食局、供销社、官陵湖饭店等涵盖全县多个乡镇单位、个人定制的各种字样瓷器,搪瓷纪念用品。其中大多出自王智林先生之手书写烤制,几十年来,王老先生为安乡地方创作了丰富的文化记忆。遗留下来的老物品见证了岁月流逝及安乡不同时期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痕迹,好多曾经辉煌的国有单位企业都己不存在。每当看到这些老物品上熟悉的名称就会想起那些年、那些单位,那些发生的故事,还有一个叫“王象棋”手工艺人,值得我们永远回味与怀念! 安乡地方文化博物馆 安乡老照片收藏馆 罗成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