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05|回复: 2

我记忆中的苏家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16 21: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霜筱 于 2021-6-16 21:52 编辑

文/杨卓群

我记忆中的苏家渡

阔别三十余年后,2014年的五月中旬,我特意来到曾生活过十余年的苏家渡。在这座经历过四百年风吹雨打的小镇里,我徜徉在萧条清冷的街道上,苦苦寻觅着当年的繁华与欢乐……

(一)

那是文化大革命暴风雨刚刚停息的七十年代末,常德地区农药厂由沅水上游的裴家码头,迁移到距小镇一公里的地方,并与原常德市化工厂合并组成新的常德市化工厂。我们的宿舍区就坐落在小镇的中街。刚到这里,我感到格外新奇。每天下班后,趁着购买生活用品之机,我总要从街头浏览到街尾。那斑斑驳驳而且弯曲狭窄的青石板街道;那鳞次栉比而且饱经风雨侵蚀的木板瓦房,让人感到了悠久岁月的沧桑; 那黝黑的房屋板壁上残留着的”炮轰"、"油煎"、"打倒"字样的标语,又让人惊悸地呼吸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残余硝烟。当时苏家渡四围工厂林立,如洞庭制药厂,造纸厂,肉联厂,火电厂,化工厂以及沅江对岸的船舶制造厂等等;长达十里的河湾构成的半月形水面。因水深,背风,形成的天然的停泊良港。于是这里又是从洪江,沅陵一带趁山洪瀑发放下来的木排的集散地。
     
站在沅江堤上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木排蜿蜒数里。铺滿了半个江面。那是十分壮观的场面。这样的地理条件,在当时构成了苏家渡的繁华。从清晨到深夜,不足一华里的街道上,摩肩接踵,人声鼎沸。

(二)

苏家渡品种繁多的小吃,真的是遐迩闻名。油炸条焦脆金黄;麻元陀酥软香甜;牛肉粉酸辣喷香。还有伏油包子,一口咬下去,清香的猪油,嫩软的肉馅,直冲到喉咙口,虽然烫得"哧哧"地直吸冷气,但吞进肚里后,那是一种惬意的享受。清晨的小吃店内,不仅座无虚席,甚至连台阶上也站滿了人。他们花一毛多钱,二两粮票,端上一碗牛肉粉,三五个人一块儿,说说笑笑,一会儿就吃完了。放下碗筷,擦擦油嘴,便匆匆忙忙往各自的工厂奔去。来得迟一点的是那些蓄着板寸头,留着络腮胡,穿着对襟白大褂,腰缠宝蓝布围巾,武高武大的放木排的人,苏家渡的人喊他们为"排鼓佬"。他们一行十多个来到常年光顾的供销社的小吃店,伙计们连忙打招呼,並把桌子,板凳重新擦过,端上开水,每人还敬上一支“沅水"牌香烟。然后,炒上几盘荤菜,烫上几斤德山大曲,再送上香喷喷,热腾腾的牛肉粉。他们边吃边说笑着,直到上午十一点多钟,才醉醺醺地离开。
   
让我更加难忘的是:"担担"饺儿面,它的两头都是雕着花卉,油得光亮可鉴的梓木架子。一头装置着灶,锅和熬汤的瓮缸;一头装成三层,分别摆放着包好了的饺儿和手擀面,这家人姓胡,他们熬汤、做面,包饺儿都是祖传几代的手艺和秘方。他家的汤格外的鲜美,面十分劲道,饺儿非常香嫩。这家老板,人们亲切的喊他"胡大哥!"他用一条桑木扁担,把饺儿担子挑得软溜软溜的上下轻跳。然后一声高喊:″香喷喷、热腾腾的饺儿面呃。"悠长而有韵律的声音从街尾,再转个弯儿直冲出街头,这时过路的人纷纷围拢来了。胡大哥忙起来了,一阵阵"叮叮当当"的锅、盘、碗、瓢合奏曲过后,一碗碗几乎冒尖的饺儿面端上了活动桌。客人们迫不及待的喝一口汤,吃一口饺儿,然后闭上眼睛,慢慢品味着,他们要把那妙不可言的滋味,深深地深深地留在脑海里。

(三)

对常德市德山老码头等地的市民最有诱惑力的还是苏家渡的鲜鱼,蔬菜市场。小镇的街头临近沅江,当地市场管理者在这里开辟一个露天鱼市场。在此经营的都是打渔人,有的是住在沅水一带;有的是來自汉寿青山湖,围堤湖等地,他们是连夜双桨催舟赶来。晨雾薄薄笼罩着小镇时,鱼市场已经是内三层,外三层挤滿人了。那竹簟上,竹篮内的黄花鳜、三角鳊,金丝鲤正活蹦乱跳哩。请你放心:"鲜鱼绝对是外河丶大湖的野生种,而且不会短斤少两。"当然,让我最感兴趣的还是那些柳叶大小的清水刁,三毛钱可买三丶四斤,剖洗干净后,放一点盐腌渍个把小时,然后放在烧开的油里炸一下再起锅。那金黄,焦脆鲜味儿十足,是佐饭的好菜。我的大孩丨上小学带的中饭里一定要放上三四条油炸刁,他才高高兴兴出门。
     
直抵鱼场,摆在菜架上的黄瓜,丝瓜,茄子,辣椒等等,都是刚从莱地里摘來的。瓜菜上还沾滿了晶莹的露水珠儿。有些常德城里的老伯伯,大婶婶搭早班轮船赶了过来,然后气喘嘘嘘地提着竹蓝,藤篓奔向蔬菜市场,就是为买个新鲜,便宜。我买二斤蔬菜回家过秤,却有二斤二两,而且里里外外一样新鲜,更为重要的是没有打农药,没有施化肥,让人吃得放心,吃得有滋味。

(四)

苏家渡几乎是个不夜城。华灯初亮时节,一个个茶馆灯火辉煌,油漆剝落的茶桌,颜色乌黑的板凳摆得整整齐齐。各个茶馆都有办法,有的请來渔鼓队,有的接来围鼓戏;还有的唱起了地方花鼓。临街的板壁上挂着水牌,为了招徕茶客,他们用红色或白色广告粉写着演出的角色和剧目。如"今晚由围鼓剧团演出汉剧:辕门斩子。萧兰芳的入室弟子演唱樊梨花,黄华禄的得意门生演唱薛丁山。唱腔优美动人,千万莫失良机。票价三角(茶资在内)。"此时茶馆内有的紧锣密鼓,有的急管繁弦,于是白发苍苍的老者,气宇轩昂的青年,雅气未退的小孩都涌进了茶馆。特别是那些寂寞无聊的排鼓佬们也是早早地落座在茶馆里。嗑着瓜子,抿着清茶,焦急地等待戏剧开场。汉刷围鼓开场了,整个茶馆内除了嗑瓜子,喝清茶的声音外,可以说是安安静静了。当樊梨花唱到"要斩,要斩,定要斩!";樊梨花的丈夫薛丁山唱到"不能,不能,万不能"时,淳朴憨直的排鼓佬眼看着临阵招亲的薛映龙会被母亲斩首,一个个急得热汗直冒,便操着湘西口音大喊:"斩不得啰,斩不得啰!"这时茶馆内的观众情绪达到了高潮。但当行刑的兵丁钢刀高举,锣鼓急奏时,围鼓戏戛然而止。薛映龙到底是被斩了,还是没有斩,欲知结果,只好等待明晚了。待本镇居民一个个离开茶馆后,排鼓佬才走出茶馆。这时他们调不成调,腔不成腔的唱着:"月芽儿爬树梢,俺那乖妹儿呃,快点來山坳,你哥哥等得好心焦。"然后慢吞吞地向河外木排上的竹簟棚内走去。还有的人落在了后面,踟蹰着摸进了黑灯瞎火的后街,悄悄推开早已松了木闩的后门,幽会他的"翠翠去了(沈从文《边城》中的青年妇女)。
     
在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有些企业倒闭,有的被兼并了,加之沅水上游筑起了几道发电的横江大坝,木排也放不下來。这时,苏家渡没有什么人來往了,于是许多店铺或者迁移,或者关门了。热闹了许多年的古老小镇变得冷冷清清了。再也寻觅不到往日的风光,我只好离开它了,这时一股苦涩味儿从心底冒到了喉咙口。它还有热闹起来的那一天吗?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16 22: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16 22:21: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散文佳帖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10:03 , Processed in 0.0347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