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99|回复: 6

南湾湖军垦忆(之二十八) 不可理解这些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1 08: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听涛 于 2021-6-21 08:18 编辑

    DTV2K6[O9H0~48[BZ[5[C{K.png

          不久前在网上看到一部解禁的纪录片,这是一部与中国有关的纪录片。我先把这部影片的来龙出没简述一下:

        1970年11月6日 , 中国政府与意大利政府代表在法国巴黎签署两国建交公报,中意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当时环境下与西方国家建交,这是中国外交的胜利突破。此后,接着有 1972年9月29日,中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宣布从即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就已经实现了访华,打破了自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相互隔绝的局面。中国走出了外交困局。
      
T5)FZE1OT01@NTL0{ZL2.png

        中意建交后不久,1971年,周恩来总理向意大利摄影大师安东尼奥尼发出诚挚邀请,请他拍摄一部反映当时社会面貌的纪录片。

      1972年,安东尼奥尼的摄制组到达中国,由一个三人小组负责跟随拍摄。由于各种拍摄上的限制,安东尼奥尼放弃了近半年的拍摄计划,将拍期赶在22天内,最后制作成一部时长近220分钟的大型纪录片《中国》,全名《中国 Chung Kuo Cina 1972》。

      谁也不会料到,该片1973年1月在意大利首映式上,却引发了一场中意两国的外交事件。“四人帮”推波助澜,称安东尼奥尼为“反华小丑”,“是对中国人民的猖狂挑衅”,说导演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的,找了很多中国落后的地方拍,“银幕上不厌其烦地呈现出来的是零落的田地、孤独的老人、疲乏的牲口、破陋的房舍……”,被质疑是抹黑中国的影片,四人帮所利用他们把持的所有宣传机构,就是现在的所谓媒体,在中国开展了持续近一年的大规模全国性批判运动。后来还将发表的部分文章中收录文章43篇结集成书,名为《中国人民不可侮——批判安东尼奥尼的反华影片〈中国〉文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年6月版)。这一闹剧不能排除四人帮用来对周恩来总理的进行打击,因为安东尼奥尼是应周总理之邀前来拍摄的。

   
OXVND`J4HN]I$B{QNAWEQ$D.png

       估计目前已有很多人观看了这部颇具时代感的影片。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该纪录片客观真实的反映了1972年中国的现状,也觉得拍得非常好,不愧为大师之作。但那个时候偏就是那样子对待,谁都没有说也不敢说一个“不”字 ,当然,国内也没有放映这部影片,也没有几个人观看过这部影片。

      其实,在那时,令人不可理解的事还有一些,我也说他几件:

       RKAP$_HMXCEEY5 A{E3AN.png

       在军垦农场,除了每天晚上统一收听 “ 新闻和报纸摘要 ” 节目之外,看阅报纸非常不易,因为排里没有报刊可看,只有连部才有,而一般人又不能随意进入连部。幸好几个月后,我们四排的周江南被调去连部当通信员。

       矮矮墩墩的周江南是汉寿县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管理系,文笔厉害。因为我们先前睡在同一栋宿舍,而且在蔬菜班干过一阵子,加上又都是常德地区的,非常熟,经常在一块儿胡侃聊天说笑话。他会理发,与很多有这特长的同学一样,都是在大学里学的手艺,他给不少同学理过。后来调到连部当通信员,自由度比较大,不仅时不时的替我们购买一点生活用品外,还有另外一个作用:每当他到营部领取报纸后回到连部,我们四排是必经之路,他每次路过,只要四排营房内不是空的,他都会进来坐坐,拉拉白话,让我们翻阅报纸。


        我们最感兴趣的当然是被领袖称做 “ 替我们的敌人做义务宣传 ” 的《参考消息》。在《参考消息》上,就看到过一些令我们非常不解的新闻:


       ]M@NHOKN9N%`W[10$}`922V.png


      其一,不记得当时是世界杯还是欧冠赛了,反正是“西德”(也叫“联邦德国”,那时德国没有统一,还有一半叫 “ 东德 ” 或 “民主德国 ”)在决赛中败给了对手,一个在家观看电视直播的西德球迷愤怒地将电视机从窗口推了下去以发泄不满情绪。我们愕然:就因为那么一点无关痛痒的事将那么贵重的东西摔啦?!不就是输了一场球赛吧,用打着那样大动肝火吗?我们买一部小收音机得花两三个月的工资,一台电视机得多少钱啦!


      其二,六十年代中柬关系处于蜜月期,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经常到中国访问。有一次他与莫尼克公主从欧洲治病后,来到中国。夫妇两乘游轮在漓江观赏阳朔美景。其间,西哈努克亲王因服药时一颗药丸掉到了地上使得心情大变,那药是从西欧买来医治肥胖病的。肥胖病?肥胖这也是病?!太奇怪了,胖,我们叫富态啊,大好事嘛,我们想胖也胖不起来呀!
     
       FEPDNOGWEJMD3NTBXR7QXLI.png

      其三,《参考消息》经常转载老外“表扬”中国说中国的好话的赞美文章, 有一篇文章说当时的 “ 中国不存在污染 ” ,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污染,对 “ 污染”一词还不解其意呢!只晓得社员在田间劳作,口渴了,随便找条水沟,用手掌在水面两边一拨,双手当瓢瓜,捧起水就喝,还用斗笠装点水快速带给田里其他人喝呢。


     还有,那时候很多西方国家有大学生“毕业就是失业”之说。文G前,中国一直有着一年一度稳定的高考招生制度,1961至1965年大专院校招生人数最少为10,7万,最多是16.9万。在我们国家,且不说大学生,就是中专生毕业后国家也都全部安排工作啊!因为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国家要花不少钱啦!资本主义世界怎么会那样呢?


         (6@4V1S(}~M`3Y7OJVXE7OM.png


       曾几何时,那时候的不理解现在早已习以为常了:普通中国人扔旧彩电一点不稀奇了;肥胖病患者人数后来居上了;污染,在一段时间内更是触目惊心了!我六年前在天津乘游轮出海,在海河的入海口,面对酱油一般颜色而且充满强烈刺鼻气味的海水不禁产生遐想:水里还有鱼类吗?至于大学生不包分配,中国也快执行二十年了。


        五十年前的那个时候,国家太落后,工业不发达,人们太贫穷。用如今时髦的语言就是 “ 让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 ,可谓一语中的。





公众号二维码.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21 09: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21 09: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好文章,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21 09: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写的很好,令人怀想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但有几个方言导致的别字,请仔细斟酌一下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21 10: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精品佳作,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21 21: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你点赞!
081234a6nnm1j9hgqp11n4.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21 22:00: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06:03 , Processed in 0.03879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