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高家人——中共七大正式代表高 峰
高家协
高 峰, 1914年8月15日生,陕西省清涧县曹家坬人。原名高杨庆,曾用名高啸平,又名高奉。出身农民家庭。1927年在清涧县第三高级小学读书时,开始接受革命思想,组织学生运动,宣传革命思想。1928年高小毕业后回乡从事秘密革命活动。1933年7月参加革命,9月经白如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中共清涧曹家坬党支部书记,后任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秘密宣传组织群众,恢复和发展党团组织,扩大红军,开展对敌斗争,建立和扩大革命根据地。1934年国民党军对清涧苏区发动军事“围剿”时,策划对敌斗争谋略,号召和组织群众坚持斗争。同时,带领游击队配合红军主力粉碎了敌人的军事“围剿”。
1935年6月至1936年2月任中共清涧县委书记。1936年1月初因扩大红军工作成绩突出,被省委表彰为模范县委书记。1月下旬,毛泽东、彭德怀率抗日先锋总队到清涧县准备东征。随同毛泽东视察黄河沿岸,组织群众筹集军粮,运送弹药,为红军赶造数十只渡船,保障了红军的顺利东渡与回师,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的赞扬。1936年7月调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的保安县任县委书记,带领群众大搞农业生产,组织民兵、儿童团站岗放哨,保障党中央的安全;开展建党、建政、征兵征粮和支前工作。9月至12月任中共志丹县县委书记。1937年起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巡视团主任等职。同年秋至10月任中共定边县委巡视员。1938年2月至1939年2月任中共固临县委员会书记。1940年1月至1941年2月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委员会副书记。1942年2月至9月任中共陕甘宁边区三边分区委员会书记兼分区保安司令部政治委员,10月至12月任三边分区委员会副书记。
1943年1月至1945年7月任中共三边地委副书记。参加领导三边军民的大生产运动,使该地成为陕甘宁边区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受到毛泽东、党中央表彰,《解放日报》作了专题报道。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同年7月至1947年秋任中共三边地委书记。1945年8月至1946年11月兼任中共河津县委书记。1946年1月起兼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三边军分区政治委员。5月起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十一旅(兼三边警备区)政治委员。1946年5月至1947年1月兼任中共宁夏工作委员会书记。1948年5月至1949年6月任西北党校第一副校长。1949年4月至5月任中共运城地委书记、运城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同年7月至1950年11月任中共甘肃省委委员、中共甘肃天水地委书记、中共甘肃省天水军分区委员会书记。
1949年10月至1950年12月兼任甘肃军区天水军分区政治委员。参与解放大西北,培养西北干部和推动甘肃减租反霸的斗争。1951年1月至5月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秘书长兼组织部部长。同年6月至1952年12月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委员、中共伊犁区委第二书记(至1952年1月)。1952年1月至10月任中共南疆区委第二书记。同年10月至1962年5月调任中共青海省委常务委员、省委副书记(至1954年6月) 兼中共青海省委组织部部长(至1954年4月)。1953年3月至1954年8月任中共青海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兼任省委妇女工作委员会书记。1954年6月至10月任中共青海省委书记,同年10月至1961年8月任省委第一书记。1954年9月至1961年10月兼任青海(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55年2月起任党委书记。1959年西藏叛乱事件波及青海几个自治州,指挥平叛斗争,较好地维护了局面的稳定。1960年11月至1963年10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处书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统战工作,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发展农牧业生产。1963年至1965年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65年9月调任吉林省第三届政协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冲击,被下放到吉林柴油机厂工作。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八大代表。1976年11月23日因病逝世。1976年11月23日在北京病逝,临终前嘱咐把自己的遗体献给祖国的医学科学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