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高家人——抗战时期的国际新闻社记者高 泳
高家协
高 泳,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的国际新闻社记者。南岳游干班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战”、“游击战”的思想对正面战场影响的产物。自“七七”抗战爆发一年多的时间里,在日本军队的进攻下,正面战场失利,丢失了大片国土,而八路军、新四军却能深入敌后,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狠狠打击敌人。这使国民党当局看到了游击战争的重要战略地位,佩服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所取得的胜利。在南岳军事会议上,蒋介石提出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战略方针,并接受共产党的建议,决定创办“南岳游干班”,以培训游击战争骨干,开辟敌后战场,“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南岳游干班就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南岳游干班虽时间不长,但在抗日战争中,特别是在正面战场上所起的作用是及其重要的。学习班从1939年2月15日开始,有来自百余地区与团体的千多名,平均年龄25岁的将校、军用文官、政治人员、特务工作者、民兵武装指挥人、游击队长、保安团丁、特种警察、三民主义青年团、军分校、广西学生军等。培训班主任蒋介石,叶剑英出任教育副长。1939年2月15日开学典礼后,高泳以国际新闻社记者的身份,深入了解培训班的情况,以《新战术与新学校——记南岳游击训练班》为题,从五个方面,即:游击战重于正规战;“游击”在课堂在生活在操场;第一本《游击战术教练》;民运工作日;一次新奇的毕业考试。向世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战”、“游击战”的巨大作用和影响。特别是文中说:这是“第一所游击教育学校,是制敌死命的癌的制造所了”。这对共产党抗日战果的高度肯定,和对反对日寇,爱好和平的人们以极大鼓舞。唯“原文备在衡阳大刚报登载,后被国民党战时新闻检查处扣发”。此文1989年,由湖南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