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19|回复: 6

阳光底色到白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15 06: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正西《回首集(续)》前   :
阳光底色到白头
这是李正西同志的第二本诗文集。本集收录文章 25 篇;20082014记事;七言短诗 300 余 首;另附报刊文章 6  篇;图片若干。
作者是一位从军16年,转业地方工作后在基层领导岗位辛劳一生,年逾八
旬的健康老人。他在上世纪60年代西藏部队机要工作时的患难战友姜文彪回忆:当年的小李子“为人耿直、热情大方、乐于助人。” 他担任工业局武装部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等行政领导的岁月里均做出了优异的成绩。晚年的他投身于诗文写作、老科协活动和摄影,2008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回首集》。他的战友在《回首集》序言中说:“一个当兵的人没有金钱留给后代,留下一份精神财富。”
这是《回首集》续集,书中所收入的诗文,记录了他对党的忠诚,对工作的执着,对人和事的满腔热情;同时也体现出他意志坚强,刻苦认真,无怨无悔的人生态度。 翻开目录,文章标题就会让人感觉到他的人生充满阳光底色:《发扬革命精神 做好民兵工作》、《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尽心竭力做好政协联络员工作》、《童年逃难生活的回忆》、《誓词铭刻我心中》、《整党学习的自我回顾》、《我在西藏一次休假途中的回忆》、《护理老伴  开心生活》。读完这些篇章就可以窥见他的一种“人间大爱”。他爱国、爱党、爱家、爱他人、爱生活,爱一草一木,全心讴歌。在他的心中存放着一个“大我”。                                    
巴尔扎克的《乡村医生》中写道:“ 一个高尚的灵魂是从他所有的举动中透露出来的。”他的童年是在苦难的岁月中度过的,他生长在日寇入侵的战乱年月,逃过难,讨过饭,失过学。他目睹过侵华日军横冲直闯、耀武扬威,无恶不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入伍从军,有过骄傲的部队战斗经历;转业后又有多项辉煌的地方工作成果。苦难的童年使他知道了有国有家的宝贵;艰苦的军营生活和忙碌的行政工作锤炼了他对党组织的忠诚。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坚守了他的精神家园,培养了他追求健康,追求光明。他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使得他的心里充满了阳光。
他的阳光底色加上乐观天性,使他坦荡的面对着一切。晚年的他坠入了艰难之中。他在书中写道:老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有孝心的女儿帮助护理。女儿无单位、无工作、无收入、无住房。外孙女,考入湖南女子学院,无钱上学。政府根据实情特殊照顾,暂时为女儿办了一个低保,每月140元,女儿分享了改革成果,钱虽不多,但精神上是个安慰。他还写到在西藏平叛立的二等功,比照地市劳模。从2011年起,领到了春节劳模慰问金200元,现在增至300元,他感激不尽。他想起在西藏与他一道执行平叛任务,同住一个小帐篷、同睡一个地铺、同盖一床军被的战友杨学林,为了保护国家的机密献出了生命,杨学林什么都没享受。而他觉得自己不仅是幸存者!后来在地方工作中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做出了贡献!于是他知足,他感到幸福!他快乐着。
从他的记事和诗文中,可读出他那颗善良的心的律动;读出他对生活,对家庭,对朋友的真诚,对他人,对社会的感恩之心。他说 “父母赐予我生命,人间许我生存,难得一次旅程。如何珍惜生命,怎样学会生存?靠亲人、师友、领导的关心、指引。但是人生征途还得靠自己一步一步地走。”
人到老年爱回忆往事,反省过去,做了哪些好事?坏事作过没有?。他借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他怀旧心切,2010年趁着身体还好,万里访友。61日,从津市出发,延至722日返回,历时52天。先后到达6大军区(广州 、成都 、兰州 、北京、沈阳、南京)管辖地;14个省市、32个地市(县市);参观游览99个景点(其中上海世博会12个馆);行程17631公里(其中景点往返1018公里);先后共拜访和看望了168人;拍摄访友像片和景点照4000余张、诗作41首、 发手机短信70余条,7000余字,收手机短信1533条次。开心万里访友,健康平安回家。他说:“当兵”对我来说,具有一种深厚的感情。我先后在西安、北京、南京、西藏部队生活、战斗了十六年。想到自己是一个经受西藏平叛、中印边境自卫反击锻炼的战士,有什么理由在困难面前畏惧。”
他的阳光底色让他的老年依旧阳光,书中有一篇他61岁那年参加《湖南人口报》“无名星座” 问卷答题:
问: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的诀窍。答:赤诚相见, 尊重人格, 严于律已。
    问:成功的奥秘。答:脚踏实地, 勇于攀登。
    问:当荣誉和奖励来临时。答:想起在西藏部队牺牲的战友, 感到受之有愧。
问:你的名利观。答:不为名利而生。
    问: 最想做的下一件事。答:收藏剪贴有关毛泽东同志的报刊资料。
问:最害怕做的下一件事。答:违背民意的事。
他一生都在拿笔写字,从穷苦孩子阶段的求知渴望,到机要译电员笔不离身的部队生活,甚至于到了八十岁,他身上随时都能掏出笔来。他爱写字,用笔写工作笔记,写生活日记,写回忆文字,写诗歌。退休后,他参加了当地的诗词组织,对旧体诗产生了浓厚兴趣,10余年创作旧体诗千余首。他的诗文都是他用那颗善良的心所刻出的痕迹。比如他固执地写作格律诗。格律诗实在太折腾人,他为此投入了太多的精力。十余年前他拿了一些写西藏军营生活的诗来给我看,我觉得他用七言绝句的形式,28个字,一事一记,记录以往的情景和情绪,也记录新感觉,有意思。我说:大哥,坚持吧。他这样坚持下来了,没有停步,日复一日的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包括对祖国的讴歌、对生活的爱,展现给读者。他的诗文是他的个人史记,处处传递正能量。他的这一行为,让他的生活充满了情趣,他的老战友们为之鼓舞,给他精神上鼓励,经费上支持。其中的姜云彪老战友是青岛市作家、高级记者,在《回首集》序中说:“他的诗文的共同特点是文笔流畅,生活气息浓厚,真实可信,充满了一位老军人的侠气与丰厚的精、气、神。”青岛市文联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徐本夫也在《回首集》序中说“他的诗句既抒情又有阳刚之气,很适合大众口味。”
正如我们的先哲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言及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说的是人的追求,来源于理想境界实践活动,做人要以处事的准则做事要为依据、有爱心游于艺”则是指做事有知识,以理想为基础,不断学习,游刃有余。由此可见李正西是一个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守护者。
这十几万字记录的是一位极普通劳动者的心路历程。读完它你会觉得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亚》中的 “个人利益不应当是原动力,而关心公共利益才应当是每个有教养的人所共同具备的品格。”这句名言,对应李正西同志是恰如其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5 07: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5 17: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083022sgrnz9g9kgyqqn5y.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21 09: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欣赏学习了。谢谢推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28 09: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正西是一个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守护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29 00:25: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事迹感人,学习赞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29 17:46: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06:41 , Processed in 0.04175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