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98|回复: 2

试谈把澧县打造成旅游目的地的思考与设想(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1 12: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试谈把澧县打造成旅游目的地的思考与设想
                  
                第二、加强资源整合 全力打造旅游目的地
这里所说的资源整合,是指旅游资源的战略调整,把我县的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获得整体的最优效果。在战略思维的层面上,资源整合是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就是要通过组织和协调,把企业内部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职能,把企业外部既参与共同的使命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成一个为客户服务的系统,取得1+1大于2的效果。在战术选择的层面上,资源整合是优化配置的决策。就是根据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游客行、游、住、食、购、娱等旅游活动,以及涉及旅游的商(商务)、会(会议、会展)、体(体育)等延伸企业的有关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突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寻求资源配置与客户需求的最佳结合点。目的是要通过组织制度安排和管理运作协调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
旅游资源的整合,一般的说其内容应该包括:①景区、景点资源的整合。②与旅游相关的旅行社、交通、宾馆、餐饮、商店超市、娱乐休闲等资源的整合。③客户资源的整合。④文化资源的整合。目前,我县的旅游业还刚刚起步,旅游资源的整合问题还没有真正提上议事日程。但是,这又恰恰为我们搞好旅游资源的整合,全力打造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好的条件。
1、旅游资源的整合方向
我县旅游资源的整合方向必须立足农耕文化的主题,打好城头山的品牌。但是一定要做到让游客觉得有形的、无形的、可说的、可看的、可玩的都有,并且要按照情境化、体验化、游乐化等手法创意性的设计游憩方式,形成城头山(含彭头山、八十垱)旅游产品体系,并概括提升目的地主题形象。我县其它的景点应该像众星捧月一样,围绕着城头山或作为城头山的历史延续来创意和发展。
2、旅游资源的整合内容与形式
一是旅游景点资源的整合。景点的整合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以资源为基本类型内容的整合,即城头山、彭头山、八十垱为代表的古文化遗址类;以余家牌坊、澧州文庙、八方楼、多安桥、蜚云塔、花瓦塔为代表的人文景观类;以嘉山寺、钦山寺、天供寺为代表的宗教胜地类,还有历史人物类、传奇人物类、自然风光类等等。由于我县的这些资源都是处于分散状态,除了专业人士的旅游需求之外,似乎对一般大众的旅游来说,这种分类不太合适。另一方面是以资源分布地域为主的整合,这样既可以纳入旅游产品(景点)的多种形式组合,也可便于安排游客行程,避免给游客枯燥乏味的感觉。所以,我县旅游景点的整合还是以地域形式,设立景区和几条精品线路为好。可考虑:一是城头山景区:包括城头山、彭头山、余家牌坊、八十垱、城头山葡萄庄园、宋鲁湖、王家厂水库。二是老城区:包括洗墨池、澧州文庙、古城墙、八方楼、逆河、多安桥、蜚云塔、沿江风光带、嘉山。三是彭钦艳风景区:包括彭山、艳洲、钦山;澧南、黄河村、兔子口村新农村建设。四是天(供山)太(清山)风景区:包括天供山、仙女洞、天供寺、夫人寨、百岛湖、董永墓、太清山。这些景区在进入旅游市场的时候,应该根据各自的特点在搞好基础建设的同时进行文化包装。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旅游景点,实际上有许多还不能说是景点,由于缺乏最基本的培植和建设,缺乏保护与配套完善,还达不到作为景点招揽游人的地步。比如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家牌坊,除了它本身的精美和有个栏杆外,再也没有什么被称得上与旅游有关的东西或设施。像这种情况的还有花瓦塔、多安桥、蜚云塔、彭头山、八十垱等等。其实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也可以说是我们身在宝山不识宝、我们是在“捧着金饭碗讨米”。这其中有些景点,它们一是有文化背景,二是只要稍加投入培植的,但是我们却没有去做。
二是旅游文化资源的整合。我县的旅游文化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它包括反映旅游景点内涵的典故、传说、民歌,与旅游相关环节的饮食文化及宣传的创意形式,围绕景点主题的文化载体形式等。就文化载体来说,我县也是较为丰富的:荆河戏是文化部批准保留的地方戏曲剧种,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国粹京剧的风采;花鼓戏、澧州五鼓、龙舞、蛳舞、采莲船、蚌壳精、九子鞭等民间舞蹈和民歌演唱,其地方气息十分浓郁,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澧州皮影戏曾经引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还有傩戏,曾经发源于澧州,后来把它丢了,其实应该重新找回来。并且,这些表现形式在表现同一主题的时候也各具特色和强烈的震撼力。如澧州孟姜女之所以能在民间广为流传,形成孟姜女文化品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文化载体相当多,有花鼓戏、傩戏、澧州五鼓,各种版本的民间故事、民歌,而且非常完整、系统。因此,旅游文化资源的整合,还要注重形成文化载体,如影视、演艺、出版、传媒的整体联动及对游客的全方位服务。另外,还有地方民族民俗文化,如道河虎山的白族、澧东团结的回族,虽然他们早已汉化了,但他们却保留了其原民族的许多民风民俗,这是可以建立民族风情园的旅游资源。
我县旅游资源的整合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各文化元素与景点的规划、开发、建设、开放有机地融合起来,增加景点的可观性、趣味性、娱乐性。
3、完善旅游产业链,实现与其他产业的整合联动
完善旅游产业链的问题是目前我县应该积极着手解决的问题,也是在围绕城头山这个主题做文章的时候,而应该下大力气抓的问题。就目前旅游业的发展和我县实际情况来看,首先是要抓住农业这个环节,最近几年兴起的农家乐、乡村游既给我们的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内容和机遇,也为我们发展综合农业,搞好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机会。我们要借此加强和培植一些单位和农户加入蜂家乐、渔家乐、果家乐的队伍,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引导游客参加游园活动、体验活动、采摘活动等等,促进种与游的发展。其次由于旅游业新的发展需求,也要求我们在发展行、游、住、食、购、娱等旅游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因地制宜地发展商(商务)、会(会议、会展)、体(体育)、养(养生保健)等延伸产业,加强与工业、商贸、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等产业的联动,发挥旅游业的引擎带动、宣传教育等效应,形成完善的、尽量拓展的旅游产业链,构成目的地的完整体系,并实现旅游产业的综合收益。   
4、 旅游目的地建设和发展的其他条件
旅游目的地建设和发展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想使我县融入湖南、全国,乃至国际旅游圈,真正成为湘西北黄金走廊上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成为旅游者的天堂,这还需要我们认真面对现实,做许多扎扎实实的工作。
一是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培植。旅游业与游客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旅游产品的买卖关系,发展旅游最基本的是旅游产品,没有产品,谈不上旅游;有了产品,但产品不优,也吸引不了游客。我县不是没有产品,而是缺乏有关部门的重视、缺乏最基本的开发建设与培植,就像前面提到的余家牌坊等景点的情况就是如此。我县也曾举办过西瓜节,当时红火了一阵,但没能持久。我县的葡萄节已经举办了几届,但不能年年老套路、老做法,要年年考虑增加新的吸引点。我县旅游产品开发建设与培植的缺乏,当然原因很多,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旅游目的地的构建,必须坚持在旅游产品着力开发、建设和培植的基础上,产品是基础,是最基本的依托;也必须坚持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同时,还要搞好旅游纪念品的研发。
二是要高度重视市场营销。制定并实施系统的目的地营销计划,要组建专门的机构,委派专门的人员,拿出专门的资金,制定科学完善、详细可行的营销计划。广告营销、渠道营销、节事营销是目的地营销策略中最为常用的方式,要细分市场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的营销,以销定产,产销结合。比如说,在产品的营销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认真斟酌,提出一些有特点、最能吸引人的宣传标语、口号,像:寻稻彭头山,九千年农耕故园,问古城头山,六千年文明之光;姜女故里,稻作故园,魅力澧州,风流无限;寻稻觅源八十垱(彭头山),访城问古城头山;中国最早的城市,南方文化的摇篮等等。
三是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制度环境等综合环境。因为友好的社会环境也是旅游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一个旅游目的地人民的友善和热情或安全、舒适的环境也能够成为旅游者逗留下来的理由。
四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型战略,规划先行,统筹协作。由于旅游目的地开发的综合性、复杂性、联动性,政府必须从“创业富民、创新强县”的发展战略高度,发挥主导性作用,建立综合性的旅游目的地开发管理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整体营销。同时,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给予政策的支持与扶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放开搞活,培育旅游企业,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并利用就业、福利、舆论等手段,提高社会支持度,形成上下一体、管产结合的产业运作结构。也要运用目的地系统整合理念与方法,协调各有关部门进行功能配置,目标定位、主题定位、市场定位、重点选择、路径选择、顺序选择以及配套构架,使我县的旅游产业形成整合运作的动力链;要特别注重提高旅游管理部门和各旅游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要注意培养、提高导游的综合素质,他们既是地方的门面,也是产品的直接推销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1 14: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强资源整合 全力打造旅游目的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2 15: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批南下干部主要由来自河北省清河县的人员组成,还有来自北京、山东、河南、东北、安徽的干部。他们到达澧县后,随即与左承统所领导的地下党、第四突击大队会合,开展接管建政工作。这批南下入澧干部,从此扎根澧县,与澧县人民打成一片,把他们的青春和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了接管建政、筹粮支前、清匪反霸、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献给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澧县人民深深地感谢他们,也永远忘不了他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5 05:01 , Processed in 0.03348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