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21-8-3 16:25 编辑
军营里走出的为民良医
——记石门县妇幼保健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唐贵初
休息时间,唐贵初的办公室总是很热闹。咨询手术事项的、了解术后康复情况的……明明是院长办公室,却几乎成了门诊室。对于这种日常,他总是笑容可掬,从没有不耐烦。为了帮助病患答疑解惑,他还在手机微信中建立了一个“亲人群”,里面全是住在偏远地区求医问药的老百姓。 唐贵初出生在石门山区一个贫困家庭,深知山区百姓求医问药的艰难。所以,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是唐贵初从小就立下的志向。1991年,他从常德卫校毕业后应征入伍,远赴西藏成为一名军医。“当地交通不便,我们就骑着牦牛穿越雪域高原,冒着风雪给藏族同胞看病。”回想起那段经历,唐贵初记忆犹新。四年军旅生涯,他把藏族同胞当亲人,义务出诊4000余次,行程10000多公里,挽救危重病人100多名。行医途中,为了抢救一名藏族同胞的生命,他身负重伤,成为三级甲等伤残军人。 党和部队多年的培养,已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扎根在了唐贵初的心里。退役后,他毅然选择回石门县基层医疗单位工作,先后任雁池和罗坪乡卫生院院长。期间,为解决湘鄂边革命老区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他奔走呼号,建成了石门县首家慈善医院机构,低保户、五保户、特困病人等弱势群体在这里可享受一系列优惠,癌症患者、尿毒症患者等也可享受大病救助。2006年,唐贵初被评为“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湖南省仅有6名院长获此殊荣。 从乡镇到县城,从普通医生到医院院长,他始终不忘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始终没有离开临床一线岗位。2017年,唐贵初调任石门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后不久,就成功实施了该院首例普外科手术。如今,医院每年2000台次手术当中,有90%的大、中型手术都是他亲自主刀完成,创下了一年做365台手术的记录。 有一年大年三十,一个病患突发急病,急需输血800毫升,可当时县血库仅存200毫升同型号的血。心急如焚的唐贵初,带着妻子立即义务献血,最终使病患化险为夷。事后,病患家属要来谢他,被唐贵初婉言谢绝,他说:“医患本是一家亲,哪有自家人谢自家人的道理!” 唐贵初在2007年、2013年、2017年,连续三届当选市人大代表。他深知,这既是人民群众的高度信任,更是“健康所系,性命所托”的神圣使命。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医疗卫生战线的市人大代表,他怀揣一颗医者仁心,始终关注农村弱势群体的健康保障问题,深入思考山区乡镇卫生院建设问题。当选市人大代表10多年来,通过大量调查,撰写建议30多条,涉及医疗卫生建设的就有10余条。针对老年弱势群体的健康保障问题,他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建议》,引起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政府于2010年出台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 熟悉唐贵初的人都说,他是个有求必应、见难就帮的人。近两年来,唐贵初组织医院救助贫困群众多达3200多人次,免费赠送药品价值30余万元,减免弱势群体住院费40余万元,还组建3个农民健康义诊队,常年深入村居、厂矿、企业、机关、学校,为弱势群体送医送药,赢得广大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人民子弟兵为人民,人民医生也为人民。”唐贵初的这句话,道出了一名退役军人、一名山区医生的赤子之心。他说,不管身在何方,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将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来源:常德日报 常德政府网站 作者:李张念 通讯员 袁芳午
唐贵初简历: 唐贵初,男,土家族,1972年6月出生,石门县罗坪乡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常德市第五届、六届、七届人大代表,1991年11月参军,1995年11月退伍,先后在石门县雁池乡中心卫生院、罗坪乡中心卫生院、红十字会医院工作,现任石门县妇幼保健院党总支书记。 29年来,唐贵初始终坚持军人本色,不怕苦不怕累,情系病人疾苦,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训词精神,生动阐释了初心的可贵、医者的最美。先后荣获“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湖南省医德标兵”、“常德市十大杰出青年医卫工作者”、“全县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其事迹曾被《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人民代表报》、《西藏日报》、《湖南日报》、湖南经视等新闻媒体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