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乡论坛网友——安乡佬 安乡生产酱菜罐头食品历史悠久。民国时期,安乡老同福酱园厂生产的酱油、酱菜等产品,因其风味独特,鲜咸脆嫩、味美价廉,是烹饪食品好佐料,深受各地酒楼与普通百姓喜爱。 老同福酱园厂1945年5月由韩树仁、蔡斌源等5人从津市搬迁到安乡城关东正街(东正街原五交化公司处),韩树仁为老板(经理),其余为股东。有木板楼房4间,以生产酱油及各种时令酱菜食品为主。安乡是洞庭湖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有鱼肉、蔬菜、水果 等生产罐头充足优质食材。安乡县罐头食品厂,是在老同福酱园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6年5月,公私合营,老同福酱园厂转为国营食杂公司下属酱园厂。1958年10月,划归工业局,称地方国营安乡酱园厂。1961年1月,与酒厂合并,称安乡县食品厂。1966年2月,酱油车间与白酒车间分家,搬至南门口黉门堤,单独经营,改名地方国营安乡县食品厂。首任厂长江苏扬州人贺兴发(1917.8一1978.12.)。 建厂初期厂房一栋4间,系政府五十年代没收安乡名人何养模旧时开行用的4间仓库。全厂只有一个车间,生产主要产品还是是酱油、酱菜。年产量为400吨(酱油300吨,酱菜100吨)。当时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发展缓慢。为了寻求出路,安罐厂从1969年起,多次组织人员前往安庆、扬州等罐头厂学习猪肉罐头制作技术。 1970年11月;首次试制红烧猪肉罐头成功,为安罐厂的生产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为了生产多品种的罐头,通过技术不断改造,年生产能力达到1万吨。产品有肉类、鱼类、水果、蔬菜、禽类5个系列69个品种,除供销国内外,还外销日本、新加坡、西德、美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1983年,安乡县罐头食品厂生产的猪肉罐头,参加在北京《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专厂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展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发优质产品奖荣誉证书。 在安罐厂的发展过程中,国家轻工部副部长王力之、湖南省委书记兼省长熊清泉、副省长曹文举、陈帮柱、俞海潮、地委书记张文光、陈彰嘉、常德市市长程林义等领导同志曾先后到厂视察,对安罐厂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很高评价。1984年8月20日熊清泉同志在县委书记钦时中陪同视察后指示县委,要把安罐厂建设成为年产万吨罐头的食品加工基地。副省长陈帮柱视察后批准贷款270万元扩建午餐肉车间。全县30多个单位为安罐厂输送了干部和工人,提供了设备、材料和协作产品,体现了上级党组织和全县人民对安罐厂的关怀和期望。 1984年,安乡罐头食品厂扩建。拥有5条现代化实罐生产线和3条现代化空罐生产线,固定资产990万元,生产各类罐头食品3197.91吨,产值99万元。12月21日安乡罐头食品厂与上海梅林罐头食品厂签订联合生产经销协议。更名为上海梅林罐头食品厂安乡分厂。
1988年2月安乡罐头食品厂率先试行全员抵押承包。1988年9月3日安乡罐头食品厂开发的淡水鱼罐头食品纳入湖南南省科技星火计划。后因经营生产等多种原因亏损负债严重,于1996年安乡罐头食品厂成为安乡县内第一批破产企业之一。 这个曾经为广大民众创造出舌尖上的美味,为安乡地方经济建设作出贡献的国营企业就这样消失了,取代它的是后来房地产商在厂区土地上开发的“南城茗都”小区。 在计划经济物质匮乏年代,逢过年过节走亲访友,探望病号,买上几瓶罐头前往拜访探望是很体面的事。那时生产的罐头食品只标保质日期,没有添加防腐剂保鲜之说,真正的绿色食品。鱼肉满满一罐,真材实料,用最少的佐料就能衬托出鱼肉原汁原味的佳肴,不少人都将吃鱼肉罐头视为难得的一餐美味。记得我家有一年过春节年三十吃团年饭,桌上多了一道梅干菜虎皮扣肉罐头,因滋味鲜美、不生腻感。一家大小吃得津津有味,连汤都泡饭吃了,时至今日回想起来鲜美味道仍然能馋的回味无穷,这也是老一辈人记忆中的永远难忘的罐头味道。 现在经常有迁居外地原罐头食品厂老职工回安乡,怀着深厚无限眷恋心情,都要到过去罐头食品厂区旧址寻访,熟悉的厂房老车间已不复存在,只能望着新开发的楼房感慨万千。在他们记忆中,在罐头食品厂发展建设中是那么甘于奉献,爱厂如家。在这里流下的汗水,贡献了青春岁月,也无怨无悔。那时工作条件虽然艰苦,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处和睦。过去已成为历史,曾经的忘我付出得来的荣耀永远值得他们这代人自豪。
多年来本人喜爱收藏研究本土地方文化物品资料,收集了不少安乡酒厂、罐头食品厂等老商标及老照片。安乡罐头食品厂注册为“滨湖”商标,安乡酒厂注册为“荷花”商标,“滨湖”“荷花”名称展现了洞庭湖水乡特色。收集这些商标虽算不得珍玩古懂,但作为本土历史资料,见证了安乡地方轻工业产品的发展与辉煌! 安乡老照片收藏馆 罗成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