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善若水 于 2021-8-12 08:56 编辑
中共党史读本之十一 长征史诗和长征精神
从1934年10月开始,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以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血战湘江,四渡赤水,转战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突破敌人层层封锁,穿越死亡禁区,粉碎张国焘分裂阴谋,历时1年,纵横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终于最终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宣告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长征表明面对正义和邪恶两种力量的交锋、光明和黑暗两种前途的抉择,我们党始终植根于人民,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各路红军长征起止时间、经过省份及行军里程累计表 | | | | | | 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 | | | | | | | | | | | | | | | | 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青海、河南、湖北、甘肃、陕西 | |
红军长征是生命铸就的英雄史诗,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中华优秀儿女寻求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这次长征是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是绝地逢生的奇迹,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红军长征进行战役600余次(中央红军长征397天,战斗300余次);渡江河近百条,其中大江河22条;翻越高山险峰40座,其中雪山20余座。各路红军长征前有260000人,长征后只有57000多人。长征平均每前进70米就牺牲1人。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 红军长征面对两种困难和牺牲,一种是来自自然界的,一种是来自敌人的。在这方面,难走、粮食困难、严寒、宿营难,是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红军长征翻越了高寒缺氧的雪山,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话剧,创造了绝地逢生、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同时,要进行频繁的战斗,用落后的武器,击溃占绝对优势敌人的围追堵截。 长征的胜利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为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靠的是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所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长征向全中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用马克思主义武装,有崇高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他在《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概括了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不仅属于历史,也属于现在,属于将来。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必须谨记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从长征精神中汲取精神力量,让长征精神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