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18|回复: 3

挺起工业的脊梁(常德日报6月23日第三版专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2 16: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工信离退人 于 2021-8-12 16:21 编辑

    编者按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市工信局离退处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联合常德日报开展“老工信人谈工业发展史”专题采访。
    回眸历史是为了照亮未来。市工信局离退处服务管理着221名原经委系统8个工业局的离退休干部和企业离休干部。他们是常德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亲历者、见证者、书写者。从地委工业交通部、地区工业交通办、地区经济委员会到常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再到今天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名称在变,职能在变,人员在变,唯有初心不改,使命不变。此次,对老干部代表的采访,既是对常德工业发展历程的一次回望,更展示了一代代常德工信人矢志不渝、接力传承的“一心为工、积极进取、奋勇争先”信仰。
通过前期深入采访,今天报道以专版形式呈现,敬请关注。
                                       
                           挺起工业的脊梁
                     本报记者 孙玮怿   通讯员  罗育玲  刘  敏

   风起洞庭西。
   2021年初夏,又一项世界记录在常德诞生:
   5月17日,全球最大风电动臂塔机LW2340-180在中联重科塔机智能工厂下线。最大额定起重量180吨,独立吊装高度180米,整机最大起重力矩达2340吨米,创下风电塔机全球之最,堪称风电吊装装备的国之重器。
   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塔机生产基地,太多的“全球之最”从常德走向世界:LH3350全球最大内爬式动臂塔机、T2850全球最大平头塔机、D5200全球最大上回转锤头塔机……
   这是撰写在中国工业史上的常德“智造”。
   这是常德工业人书写的世界工业“之最”。
   这样的奇迹,由何而来?
   当我们以时间为轴试图找寻答案时发现,历史的推进总是机遇与挑战并存。1949年,常德工业从一片废墟中蹒跚起步时,谁也无法预言常德工业的明天。无法预言不代表无所作为。伴随新中国成长的脚步,一代又一代工业人接力传承,闯难关,挑重担,勇争先,在常德一穷二白的图纸上绘出最新最美的工业画卷。以信仰铸魂,挺起了常德工业的脊梁。
  
                       0”到“1”:从一穷二白到百业兴旺,奋斗绘就发展的底色

   1949年,解放的喜悦在沅澧大地上奔腾。
   百废待兴。
   “常德工业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经济发展首要任务是解决人民吃饱肚子的问题。”年过八旬的原市经委副主任王家铨告诉记者,常德工业从零星的小手工业、小作坊起步,逐步壮大。相关资料显示,1952年,常德地区工矿企业达到267个,到1956年,这个数字增加到778个。
   1963年之后,国家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方针。而当时的常德,是有名的鱼米之乡,粮棉产量在全省举足轻重。既要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又要解决经济建设的需要,常德经济应该怎么走?
   “围绕农业办工业”的发展方针应运而生。
办工业,谈何容易?技术,人才,运输,产品……各种因素交织,缺一不可。奋斗,沅澧大地风起云涌,工业人一往无前。
   “石门磷矿石运输大会战就是工业发展史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生动佐证。”曾任石门磷肥厂党委书记兼厂长、年过七旬的丁寅洲提到往事,眼神笃定。1957年,石门清官渡一带发现总储量为23亿吨的磷矿石。次年7月,经湖南省人委会批复,建石门磷肥厂,修石清公路。1973年,国家提出“化肥不进口,自己动手干,横下一条心,拿下三千万(吨)”号召,“常德地区磷矿石运输指挥部”随即成立,大会战正式展开。“磷矿石运输大会战一直持续至1978年,为常德地区的农业生产用肥交出了满意答卷。”
   “常德第一台电机就是在钳工桌上,由工人手工做出来的。”程真,曾在常德电机厂工作20多年,从工人干到厂长兼党委书记。1958年,常德市电机厂在德山成立。孤峰塔下,还是一片荒凉。没有路,没有运输车,工人们就肩挑手扛,硬是把建厂材料从老码头一箩筐一箩筐地挑到工地;没有生产技术,没有生产机械,工人们就用双手一点一点锤打。“凭着对工业的热爱,对企业的挚爱,我们创造了‘老虎钳上出马达,山窝里飞出金凤凰’的奇迹。”程真眼里有掩饰不住的自豪。
   从泥泞中走来,在艰难中起步。常德工业人在实干、苦干的同时,从没有停止对工业发展的思索。
   “常德工业要发展,交通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88岁的原市经委副主任叶嘉荣在1978年撰写的调研论文《论常德地区地理位置的劣势和我们的对策》中,分析了常德的区位劣势,一是没有沿江靠海的优势,坐车到省城要过三次轮渡;二是全省两个不通火车的地市之一;三是随着枝柳铁路通车,常德的水运优势弱化,湘西北物资转运站的作用大大削弱。“工业要发展,必须要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怎么改?修铁路,修飞机场,修高速公路。”论文中关于交通建设与工业发展关系的论述及有关建议,逐一实现。改革开放之后,常德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善,为工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常德工业在探索中前行,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迎来了第一次大发展机遇。
   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中央提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方针。常德确定“吃饭靠农业,发钱靠工业”的发展思路。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烟厂、常纺、桃纺、德山酒、武陵酒等一批有技术含量、有税收、有效率的工业企业崭露头角,一批闻名全国的“常德造”相继萌发。
   数据为证:在1981年至1985年“六五”计划时期,改革启动,对外开放开始迈步。5年间,常德全地区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11.8%,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6个百分点。
常德工业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的跨越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破”与“立”:从资源型到创新型,“绿色”引擎动能澎湃

   历史的长河向前奔涌,常德工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企业办社会”弊端逐渐显现,国退民进,浪潮袭来。
不破不立。常德国营企业破产改制重组后,常德工业进入了技术大改造、品牌大创新、活力大迸发的时期,一批名企、名品成为常德的“金色名片”。“芙蓉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1951年,新湘烟厂从长沙搬至常德,落户河洑镇。这就是今天响誉全国的常德卷烟厂的前身。
   常德卷烟厂自建厂以来,四易厂址、八轮技改、五次转型,从手工作坊、半机械化作业到自动化、智能制造转型,从“卫国”“东方红”到“金芙蓉”“芙蓉王”品牌优化,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2020年10月22日,市城区杨桥河畔,湖南中烟常德卷烟厂新工厂正式投产。新工厂坚持数字化、智能化、精益化和品牌工厂、智慧工厂、生态工厂的“三化三厂”定位,是行业内唯一有预处理烟草特色工序、唯一结合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绿色工房、绿色建筑。
   常烟的发展之路,是常德工业企业以技术革新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这一场工业发展的创新变革中,常德工业人,再次将“破”与“立”的辩证法运用得炉火纯青。
   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身是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天常德经开区的工业雏形,就是在技改中形成。”曾任市经委技改科科长、纪工委书记的徐凯说。上世纪80年代末期,工业战线掀起了“挖潜、革新、改造”的技改热潮。德山酒、武陵酒、阀门厂等企业纷纷进行易地技改,从老武陵区搬到德山。
    2008年9月,常德市政府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常德市节能工作办公室。节能办原主任程真告诉记者,节能办成立后,积极推动企业技改,着力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得以调整、转变。
    常德市相继淘汰关停了近百家耗能污染、效益低的小水泥厂、小造纸企业、小化工企业、小电厂。关停淘汰落后产业,提档升级传统产业,建材产业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常德一方面引进了南方水泥、海螺水泥等行业翘楚,增添新动能;一方面鼓励有一定规模的本土企业转型发展。如石门水泥厂转产转型后,确定特种水泥的发展方向,又靠大靠强成立葛洲坝石门特种水泥有限公司,成为葛洲坝、三峡大坝等名冠世界的水利工程的水泥主供应商和国家一系列跨世纪工程的水泥产品技术综合服务提供商。市委、市政府大力引导企业实施绿色转型升级,程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2008年到2013年,市节能办为企业争取到节能资金2亿元。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常德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努力找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升级。2017年以来,我市获批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1个、国省级绿色园区3家、国省级绿色工厂10家;通过省“两型”工业企业认证7家;力元新材的“先进泡沫金属材料绿色关键工艺制造综合改造项目”获批“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常德成为全省首个排污权网上交易试点市......绿色生产成  为常德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最靓底色。
   截至2020年9月,“十三五”期间常德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累计分别减少12.68%、16.98%、28%、32.3%,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超过20%,“十三五”各项减排指标任务均已完成;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

                         减与加:从“独木”到“森林”,精准服务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1年春节刚过,喜讯从湖南响箭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传来:
   “作为目前全球最长的五桥量产泵车,响箭重工的擎天箭五桥73米泵车正式下线后,已经接到1亿多元订单。”从中联重科的配套加工企业,到精耕细分市场成为工信部确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企业负责人阎军感慨地说: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与支持,离不开工信部门的倾力帮扶。
   “变管理为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这是2002年担任市经委主任的张友德提出的“理念之变”。当时,作为常德工业的主管部门,市经委自身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工业经济成为常德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挑战是,市经委直接管理的十多个行业管理局(办)全部撤除,企业改制接近尾声阵痛余波仍在。
    如何破局?转变角色,从“管理者”到“服务员”。怎样精准服务?工业人打出了“组合拳”。
    机制上,率先在全省成立了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随后相继成立园区发展领导小组、全民创业领导小组、非公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都设在市经委。
    理念上,提出“三为三不”的服务理念,既做“减法”,又做“加法”:一切为了企业,为了一切企业,为了企业的一切;需办的事不推诿,该办的事不过夜,经办的事不收费。
   手段上,成立11个产业协调小组,分头推进烟草、机电、食品等重点产业发展;开展“千家部门联系服务千家企业”活动;出台鼓励技术改造等一系列奖励政策。
   至此,常德工业发展活力全面激发。2010年,全市规模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30亿元,是2005年的3.4倍。特别是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呈现出高效益、快增长、低耗能的态势。烟草、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医药等产业以全市三分之一的耗能,为全市贡献了三分之二的工业增加值。
   常德工业大踏步进入了腾飞期,是躺在成绩簿上沾沾自喜,还是自加压力奋勇向前?常德工业人选择了后者。“当时全市184家预算内工业(规上企业),烟厂一家产值占的比例到60%。市委、市政府提出,常德的企业不能是一轮明月、满天星斗,应该是小树成林、大树成荫。”原市经委副主任胡颖锋说。
   正是有了这样鲜明的指导思想,常德工业开始了“多轮驱动”的开拓与探索。不变的,是工业人的无私与奉献。
2015年5月,张长顺从市经信委副主任职位上提前退休,也就在此时,市委市政府交给他一项重担——进驻大汉汽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张长顺提出了“一手抓企业发展,一手抓靠大靠强”的发展思路,得到常德市、常德经开区领导的鼎力支持。企业不仅开发出新能源汽车产品,并且取得了自营出口资质,产品出口俄罗斯、斯里兰卡、沙特阿拉伯等国家。通过加强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企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到2018年3年间,大汉汽车产值逐年翻番,迅猛增长。2017年12月,中车和大汉正式签署协议,成立常德中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此后,常德中车发展势如破竹。2018年7月,启动“千亩万台”产业园建设,2020年底,新工厂投产,一座中国客车行业的标杆工厂在常德诞生。
    历届市委、市政府接续奋斗,一代又一代工信人奋力拼搏,常德工业发展之路步履铿锵——
    常德被工信部评为2019年度全国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之一,并得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成为全省第2个获此殊荣的市州;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中,常德的工作先后13次上榜;抓工业、暖企业、降成本等经验,被国家部委和全省推介。
    园区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地转变。常德经开区、常德高新区成功晋级“国家队”,我市成为全省第三个同时拥有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的市州。常德经开区、常德高新区、石门经开区、桃源高新区等4个园区进入全省30强,其中常德经开区跻身全国百强经开区。2020年,全市园区拥有规模工业企业1038家,占全市比重达到70.3%,比2015年提升7.7个百分点。
   以产业立市理念为指引,产业发展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
   装备制造领域,形成中联建起、特力液压、中联液压、中联混凝土、中联车桥、中联工起、中联农机等“中联系”及近200家本地配套企业群。常德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全市第一个产值过千亿的产业。湖南现代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园、中联重科智能装备配套产业园、智能机械制造产业园等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
   健康食品及生物医药领域,新合新生物、鸿鹰生物为代表的“溢多利”企业将津市高新区打造成为亚洲最大的甾体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酶制剂、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扎根常德60多年,逐步发展成为常德市生物医药的领军代表企业,企业总投资50亿元的原料药国际化产业基地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
   电子信息领域,迪文科技“1+11”产业链不断壮大,金康光电建成投产不久,2020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同比增长330%,税收增长200%。武陵区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开启智慧常德新篇章。华为常德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为常德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动能。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2021年,站在建党百年的新起点,市委、市政府吹响了“十四五”奋进的号角:以烟草、工程机械、生物医药、大健康四大千亿支柱产业为重点,统筹推进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四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打造21条优势产业链;出台《常德市2021年市级领导联系重大制造业项目招商工作方案》,明确了市级领导联系的18个重大制造业项目,3个重大攻关项目,每个项目落实到人、责任到岗……
    号角声声,惟有前行!正如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卢岳所说:我们一定会将老干部们传承下来的良好作风、文化底蕴、人生境界和精神格局,凝聚成“一心为工,积极进取,奋勇争先”的工信魂,继续发扬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2 17: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2 17: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好文章,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3 10: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贴,为你点赞,向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5-1 03:31 , Processed in 0.03458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