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97|回复: 4

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之刘光禄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3 06: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诗,有人认为诗题中刘光禄为刘孺。赵义武先生驳斥了这种观点,认为据《梁书·刘孺传》,刘孺在湘东王府任长史在萧绎开府置吏的天监十八年(519),兼光禄卿在大通二年(528)以前,即刘孺兼光禄卿在519—528年之间,此时阴铿年不满16岁,尚未释褐,所以不可能与刘孺有交集。《刘孺传》记述刘孺任职较多,是这样写的:“起家中军法曹行参军,时镇军沈约闻其名,引为主簿,……累迁太子舍人、中军临川王主簿、太子洗马、尚书殿中郎。出为太末令,……还除晋安王友,转太子中舍人。”“转中书郎,兼中书通事舍人。顷之迁太子家令,余如故。出为宣惠晋安王长史,领丹阳尹丞,迁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出为轻车湘东王长史,领会稽郡丞,公事免。顷之,起为王府记室,散骑侍郎,兼光禄卿。累迁少府卿、司徒左长史,御史中丞,号为称职。大通二年,迁散骑常侍。三年,迁左民尚书,领步兵校尉。中大通四年,出为仁威临川王长史,江夏太守,加贞威将军。五年,为宁远将军、司徒左长史,未拜。改为都官尚书、领右军将军。大同五年,守吏部尚书。其年,出为明威将军、晋陵太守。……七年,入为侍中,领右军。其年,复为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居丧未期,以毁卒,时年五十九。”刘孺起家法曹行参军,为八品或九品。太子舍人,五品至六品。中书郎,中书令属官,四品。太子家令,四品。散骑侍郎,五品。光禄卿,三品。少府卿,三品。 司徒左长史,四品。散骑常侍,三品。左民尚书,三品。吏部尚书,三品。(均据吕宗力《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修订版,商务印书馆,2015)
阴铿大同六年才释褐湘东王法曹行参军,大同七年,阴铿31岁,年近六旬的刘孺已经是吏部尚书、侍中,官居三品。刘孺以母忧去职,前去送行的官员一定很多,阴铿有没有资格去送行,很难说。去送行了,也应该在诗题中写“刘尚书”,而不是“刘光禄”了。而且,阴铿在江州释褐,与身居高位的刘孺还不可能有什么交集,更谈不上很深的交情。所以,诗中刘光禄不可能是刘孺。
    赵以武先生认为“刘光禄”是刘师知。其理由一是刘师知“家族地位不高,虽有士族之名,实居寒人之列”,因此与阴铿容易有较深的友情;二是刘师知“陈文帝继位后,寻迁鸿胪卿”。“鸿胪卿,梁代规定与光禄卿、大舟卿同为‘冬卿’之一,三卿中以光禄为首。阴铿位低,不能循常例称刘师知为‘刘舍人’,而尊称为光禄卿”。这就很勉强了。如果不能举出古代同样的例子,这第二点是站不住脚的。
    据《陈书·刘师知传》,“刘师知,沛国相人也,家世素族。”梁绍泰初,陈霸先在进位相国后,以师知为中书舍人,掌诏誥。陈霸先嗣位后,仍为舍人,“虽仕宦不迁,而委任甚重”。掌诏告者一是必须文笔相当好,二是必须是皇帝很信任的人。《陈书·沈恪传》载:“武帝(即陈霸先)受禅,时(沈)恪自吴兴入朝,武帝使中书舍人刘师知引恪,令勒兵入,因围(梁)敬帝(萧方智)如别宫。”陈霸先逼萧方智禅位这样的大事,刘师知都参与其中,足见其在陈霸先心中的地位。陈文帝即位,“寻迁鸿胪卿,舍人如故。天嘉元年,坐事免。”天嘉元年以后,刘师知就不是鸿胪卿了。按赵以武先生的考证,刘师知可能是在天嘉二年使周以迎陈顼,则阴铿不应以刘师知被罢免的职务称呼他。其实,刘师知是在天嘉二年与江德藻使北齐,迎陈武帝子陈昙朗丧柩,事见《陈书·南康愍王昙朗传》。《陈书·江德藻传》记此事,称刘师知为中书郎,即中书侍郎的省称,则阴铿所送人当称刘中书,不当称刘光禄。中书侍郎,宋五品,梁九班,陈四品。阴铿天嘉二年为始兴王府中录事参军,不仅位低于刘师知,更重要的是远不在权力中心。很难想象他与刘师知会有很深的交情。而《江津送刘光禄不及》显示阴铿与这位刘光禄交情很深。
    刘师知以素族入仕,释褐当在30岁以后。《陈书·宗元饶传》:“宗元饶,南郡江陵人也。少好学,以孝敬闻。仕梁世,解褐本州主簿,迁征南府行参军,仍转外兵参军。及司徒王僧辩幕府初建,元饶与沛国刘师知同为主簿。”以此推测,刘师知释褐在王僧辩幕府初建时。据《梁书·世祖纪》,“大宝元年……九月辛酉,以……左卫将军王僧辩为领军将军。”左卫将军、领军将军均为三品,已有开府置吏的权利。由此推测,刘师知可能于大宝元年释褐于王僧辩府为主簿。若刘师知大宝元年以前已有30岁,则比阴铿年长五六岁。刘师知在陈霸先时已得重用,世祖陈蒨去世后又是受命辅政的顾命大臣,地位已经相当高了。如果不是在陈蒨去世后的关键时刻与到仲举、殷不佞等矫诏要时为尚书令的陈顼“还东府”而被害,应该会成为新主的重臣。他会与阴铿有很深的交情吗?
    “光禄”,古代官职名有多种。秦有中大夫,为郎中令属官。汉改郎中令为光禄勋,改中大夫为光禄大夫,秩为比二千石,员额无定,掌论议应对,多以饱学之士任之,在诸大夫中地位最尊。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元年,置左右光禄大夫。晋以后,又有银青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之名,仍三品,秩中二千石。南朝梁天监七年改光禄勋为光禄卿,十一班,位列十二卿,掌宫殿门户及一部分宫廷供御事务。陈因之,三品、中二千石。同时有左右光禄大夫,位低于光禄卿,为皇帝谘议应对之官。光禄丞,西汉为光禄勋副职,梁、陈为光禄卿副职,梁三班,陈八品。魏晋南北朝有光禄寺主簿,为光禄勋、光禄卿属官,梁武帝天监七年定其班为七班中之三班,陈因之。这些职务都可能在人际交往中被简称为光禄。遍查梁、陈两朝刘姓官员,再未见有既与阴铿同时,又曾任上述光禄之职者。“刘光禄”是谁,殊难断定。光禄卿为九卿之一,品位仅次于三公,为二品,史传一般均会提及。南梁任光禄卿者,先后有陆杲(天监六年)、萧子恪(天监中)、褚球(天监中)、刘孺(天监末或普通初)、韦棱(普通至大通间?)、傅映(中大通年间?)、陆罩(陆杲子)、萧子范(萧子恪弟),南陈先后有沈洙(永定初)、沈不害(太建中)、萧允(太建六年)、顾野王(太建末)、陆瑜(至德二年追赠);刘姓者仅有刘孺。即便是品位低于光禄卿的光禄大夫也多有所载。阴铿诗中“刘光禄”者,更多可能是在梁、陈光禄寺中任职的某一下级官员。究为何人,无考。其写作时间只可能在阴铿任始兴王府中录事参军至任晋陵太守之前。因为萧绎首任荆州和次任石头戍军事,阴铿尚未释褐。阴铿随萧绎在江州或复为荆州,都不可能去送在朝廷任职的光禄寺官员。江州以后,阴铿迭次任故鄣令、作唐守制、南投萧勃,都不在建康。因所送何人不确定,具体时间也无法确定,只能推定在天嘉元年至天嘉五年之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3 07: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4 06: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发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4 21:38: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5 06: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先贵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1 19:12 , Processed in 0.0328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