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津市万石诗 于 2021-8-25 15:56 编辑
过半之际的思考
胡红江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筹划之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关键之年。在这个肩负重任的年份,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猛烈袭击。所幸有党中央坚强果决的领导,有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奋战,在年中之际迅速遏制住疫情,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却意想不到地在全球蔓延,先后攻陷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确诊人数接近1000万人,死亡人数接近50万人。无庸讳言,整个世界都因遭遇疫情而发生了深刻变化,也改变了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对后疫情时期走势的预判,将为我们编制“十四五”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在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下,世界经济已经进入衰退。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9个百分点,全球贸易再创新低。美国开始重启经济又遭逢波及全国的反种族主义示威,尽管再次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但经济衰退已成定局。“金砖五国”中的巴西、印度、俄罗斯仍处在疫情肆虐之中。欧盟既要缠斗疫情,又要防范难民,还要弥合内部纷争。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分析,主要经济体中唯有中国今年可以实现GTP正增长。但除了疫情严峻,还有日益甚嚣尘上的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美国挑起的贸易战,经济全球化岌岌可危。从和平发展国际环境和对外贸易中持续获益的中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国内经济在经历了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近年来呈现发展趋缓走势。“人口红利”似乎已经消耗殆尽,我们正在艰难地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传统产业的升级,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庞大基数人口的就业……这些难点的解决无一不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当前疫情下,党中央秉持“底线思维”原则,坚决贯彻“六稳”、“六保”措施,不断破解难点痛点,力促“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我国文教体育用品行业既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也是改革开放以来获得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回顾历史,我们曾经抓住过两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实现了“弯道超车”。一个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抓住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机会,利用沿海开放和“三来一补”政策,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形成了强大的外贸出口能力。二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抓住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迅速增长的机会,行业进入“快车道”,年营业收入连续多年平均增长达15%以上,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升,最高年份出口交货值达到471亿美元,我国一跃成为文教体育用品的最大制造国和出口国。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我们能否有再次发挥“化危为机”的能量,迎接挑战,实现“逆袭”?编制和实施行业“十四五”规划就是对我们的一次考试。 关键措施在于“补短板”。要着力解决科技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创能力不足、“两化融合”进展乏力、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外贸出口主要依靠来料加工和“OEM”、缺乏国际一线自主品牌、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难点痛点,在推进“三品”战略上出实招、求实效。 在充分认清困难和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行业的优势,尤其是民营经济特有的竞争力和韧劲。疫情期间,多数行业统计数据出现断崖式下降,但健身器材、钓竿销售火爆,功能性体育用品、智能型文具、远程办公及消杀用品、扑克牌等品类出现增长,外贸出口降幅逐月收窄,线上销售量大幅提升,大型企业集团的营业额快速回升,智能化、数字化、差异化、品牌化能力加速增强。全行业都在积蓄能量,等待后疫情时期某个时点的强劲反弹。 我们期望并坚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20年7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