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19|回复: 7

阴铿《广陵岸送北使》之北使及写作时间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7 07: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涔阳老客 于 2021-8-28 07:01 编辑

   题中“北使”当指北齐使者。北齐存在于公元550—577年,时当梁简文帝大宝元年至陈宣帝太建九年。阴铿大同六年才释褐湘东王法曹行参军,不会参与外事活动。后来守父丧,南下投萧勃,都不在京城。其任始兴王府中录事参军是最可能与外使打交道的。陈天嘉五年出任晋陵太守,已不在京城,故其“送北使”只可能在始兴王府中录事参军任上,这段时间为陈蒨继位(永定三年六月)至天嘉五年年底。查《陈书·世祖纪》,天嘉三年至五年,北齐、北周共有5次“遣使来聘”,其中北齐3次、北周2次:天嘉三年夏四月乙巳,齐遣使来聘;天嘉五年夏四月庚子,周遣使来聘;五月,周、齐并遣使来聘;十二月癸未,齐遣使来聘。《北齐书·武成帝纪》记载遣陈使有4次:河清元年(梁天嘉三年)二月,诏散骑常侍崔瞻聘于陈;二年(梁天嘉四年)六月,诏兼散骑常侍崔子武使于陈;三年(梁天嘉五年)夏四月,诏兼散骑常侍皇甫亮使于陈;冬十一月,诏兼散骑常侍刘逖使于陈。《周书·武帝纪》只载两次陈遣使来聘,无遣使赴陈的记载。《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八陈纪二载,天嘉三年有两次齐使来聘:夏四月乙巳,齐遣使来聘,当即《北齐书·武成帝纪》所载“河清元年(梁天嘉三年)二月,诏散骑常侍崔瞻聘于陈”。《资治通鉴》载:“齐主……迁散骑常侍崔瞻来聘,且归南康愍王昙朗之丧。”另一次在“冬十一月,齐遣兼散骑常侍封孝琰来聘。”也就是说,天嘉三年、天嘉五年,北齐共有5次遣使聘陈,聘陈使依次是崔瞻、封孝琰、崔子武、皇甫亮、刘逖。崔瞻、封孝琰、崔子武、刘逖,《北齐书》有传,皇甫亮《北史》有传。崔子武,父崔巨伦,其他无载。此四人中,阴铿《广陵岸送北使》诗之北使最有可能是崔瞻,其次可能是刘逖。因二人均博通文史,擅于诗咏。
   崔瞻,字彥通,北齐左光禄大夫崔㥄子,聪朗强学,有文情,善容止。魏孝静帝以人日登云龙门,其父㥄侍宴,又敕(崔)瞻令近御坐,亦有应诏诗,问邢卲等曰:“此诗何如其父?”咸云:“㥄博雅弘丽,瞻气调清新,并诗人之冠。”大(太)宁元年(561),除卫尉少卿,寻兼散骑常侍,聘陈使主。崔瞻词韵温雅,南人大相钦服。天统(565—569)末,加骠骑大将军,就拜銀青光禄大夫。武平三年(572)卒,时年五十四。比阴铿小七八岁。南北朝时期,一般认为南方文人文学水平高于北方,于是有徐陵使北被扣留不还的故事。而崔瞻使陈,其词韵温雅令“南人大相钦服”,于是要考虑选一文才旗鼓相当之人陪侍,阴铿虽不在朝中(时在始兴王府中),但诗名重于当时,遂被选派为陪侍崔瞻者,这也可能是为什么始兴王陈伯茂天嘉三年六月丙辰(十八)赴任东扬州刺史,阴铿未能随行的原因。崔瞻使陈抵达建康在天嘉三年夏四月乙巳(初六),因为负有“归南康愍王昙朗之丧”的重任,除参与丧礼外,还有与陈谈判的任务,可能耽搁的时间较长。崔瞻这次使陈逗留了两个多月,可能在当年六月稍迟时候离开建康回北齐,则阴铿《广陵岸送北使》作于天嘉三年六月。
   《北齐书·文苑·刘逖传》载:刘逖,字子长,彭城丛亭里人。少而聪敏,好弋猎骑射,以行乐为事,爱交游,善戏谑。游宴之中,卷不离手,值有文籍所未见者,则终日讽诵,或通夜不归。亦留心文藻,文辞可观,颇工诗咏。兼散骑常侍,聘陈使主,还,除通直散骑常侍。刘逖也是一位文才颇高、工于诗咏之人,以阴铿陪侍刘逖,也很自然。但刘逖使陈已在天嘉五年冬十一月,阴铿很可能已任晋陵太守,不在京城了。即使阴铿还在京城,以刘逖文名不及崔瞻,也可能并未安排阴铿陪侍。故认为阴铿陪侍的北使以崔瞻可能性最大。
   《北齐书·封孝琰传》载:封孝琰字士光。魏侍中封隆之侄。少修饰学尚,有凤仪。皇建初,司空掾、秘书丞。散骑常侍,聘陈使主,已发道途,遥授中书侍郎。还,坐事除名。孝琰文笔不高,但以风流自立,善于谈谑。封孝琰文笔不高,阴铿即使陪侍,可能也没兴趣为他写诗。
   《北史·皇甫亮传》载,皇甫亮,字君翼。率性任真,不乐剧职,除司徒东阁祭酒。性质朴纯厚,终无片言矫饰。属有敕下司,各列勤惰。亮三日不上省,文宣亲诘其故。亮曰:“一日雨,一日醉,一日病酒。”以兼散骑常侍,聘陈使主,以不称免官。后除任城太守,病不之官,卒于邺。这么一位居官萧散之人,阴铿大约也不会为他写诗。
题中“广陵”,注者多不加辨识,皆谓指今江苏省扬州市,误。今扬州市在长江北,距离长江还有约15公里,折合汉时里程约36里。从今扬州之地至南京,古代经邗沟至长江边瓜洲,再逆水而上至南京,阴铿送北使不可能跑这么远。今人有称“北齐的使者返回,阴铿陪送到广陵(今江苏扬州)”,乃未明梁陈时之扬州不同于隋以后之扬州故。      今扬州之地,南北朝时并不名扬州,而称吴州。隋以前的扬州并非一地之名,而是比较广大的区域,东汉扬州刺史部甚至包括了今安徽省大部、浙江省、江苏省、江西省、福建省的广大地域,其治所曾经先后在历阳(今安徽和县)、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建业(即建康,今南京),三国时魏、吴各立扬州,治所分别在寿春和建业。《宋书·州郡志汇释》“扬州刺史”条:“前汉刺史未有所治,后汉治历阳,魏、晋治寿春,晋平吴治建业。”下“集释”引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云:“孙策定江东,置扬州于建业,后孙权徙都之,刺史治此,并为京尹矣。晋、宋、齐、梁、陈皆因之也。”则梁、陈之际,建业(建康)既为梁、陈之都城,又为扬州之治所,故阴铿诗中广陵即指建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7 07: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涔阳老客 于 2021-8-27 07:45 编辑

竖心旁+陵的右边,字成了㥄。麻烦版主改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7 08: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分享精彩 !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7 08: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好文章,分享精彩 !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7 09: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对阴铿生平颇有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8 07: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先生们的持续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8 07: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儒 发表于 2021-8-27 09:02
您对阴铿生平颇有研究。

阴铿是我家乡人。但是无论安乡还是常德,一直都没有人对他进行深入研究。这几年一直在查找有关阴铿的资料,计划写一本系统研究阴铿的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8 07:48: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1 11:42 , Processed in 0.03343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