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708|回复: 2

张松山 南湾湖军垦锻炼花絮(南湾湖军垦锻炼扎记之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8 10: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清河布衣 于 2021-8-30 08:50 编辑

南湾湖军垦锻炼之十      

                      南湾湖军垦锻炼花絮

                                 张松山

       大学毕业生不去分配单位报到,直接带薪去军垦农场进行劳动锻炼,接受解放军的再教育,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绝无仅有的历史安排。正因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正面经验和负面教训自不待言,就是其间的奇闻逸事也足以令人喷饭,于谈笑中不乏泪目和辛酸。特将我在南湾湖一年多的锻炼生活中亲历亲见亲闻的奇闻逸事辑录成文《南湾湖军垦锻炼花絮》(逸闻糗事一箩筐)存世。

一、爬着过桥到健步如飞

         一九六九年一月,我们从全国40多所高校分配到南湾湖锻炼的4000多名大学毕业生,一到基地就遇到会不会走路的考验。是人谁能不会走路?实则不然。南湾湖位于沅江县和我的第二故乡南县之间,是洞庭湖区原大通湖的一个沼泽地,原名妮姑湖,后被开垦成军垦基地,改名南湾湖。方圆40多公里的基地,平时雨雪纷飞,泥多路滑,当年的大学生尽管多数来自农村,来到这里也只能望路兴叹,更不要说那些来自北方大城市旱脚丫子和异国他乡的华侨学生了。我们420团学生十连有个福州大学印尼归侨学生(佚名),特别爱干净,一天刷三次牙,用茶缸子舀水淋澡,走起路来步履蹒跚,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连到团部要经过一条几米宽的支渠,上面有一条用几根杉木搭成的小桥,走在上面摇摇晃晃的,很吓人。几次上团部买日用品,他都是小心翼翼地从桥上爬过去,一时成为笑谈。他决心从走路过桥开始练习走湖区路。后来,他居然能挑着一百四五十斤的担子来回过桥,健步如飞,令大家刮目相看。所有在场锻炼的大学生都经历了一个迅速适应的成长过程,在水稻生产的全过程和冬修抗旱的劳动中由所谓的“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臭老九”变成了令部队干部战士由衷佩服的老基地。

二、男农场女农场的传说。

       刚到南湾湖军垦农场不久,我就收到我武汉大学中文系的同班同学、在湖北钟祥沙洋军垦农场锻炼的陈元高来信,讲述了他们农场广为流传的一件趣事,说的是该农场一男生连和一女生连隔一条马路毗邻而居。众老九正值青春年华,虽然不乏迂腐之辈,却也有不少风流才子。一到节假日休息,置部队学员之间不准谈恋爱的规定于不顾者比比皆是。于是,部队加强了警戒,大抓活思想,加强了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引起了少男少女们的反感。有好事者便在两个连队之间的路上画了一只爬向男生连回望女生连的烏龟,并配了一首顺口溜:

        男农场,女农场,
        中间隔道铁絲网。
        八一九九来站岗,
        只准看,不准想!

       8199部队是文革时期在武汉大学等地支左,也是驻沙洋军垦农场垦荒的部队。是否真有部队在中间站岗,殊不可考。写信传播这件逸事的肯定不止我的同学陈元高一人,所以这个故事特别是这段顺口溜很快就在全国各个军垦农场流传开来。它其实反映了参加军垦锻炼的大学生们的正当情绪,也反映了部队初期把来场锻炼的大学生学员与年轻战士一样要求的不合理之处。所以,后来,不准谈恋爱的v规定虽未明文取消,却也不再严格执行。地下鸳鸯大有公开之势,个别情况特殊的也有被公开批准结婚的,比如我们班的归侨学生尤忆华和他在学生十一连的对象就是在锻炼期间完婚的。后来进行第二次分配,对大学生中的恋爱对象还进行了适当的照顾。这也反映了部队方面对来场锻炼的大学生渐渐多了一些人性化管理。

三、归侨夫妻的尴尬团聚

         我们学生十连有个大学生(佚名)是印尼归侨。其妻也是印尼归侨,在学生十一连锻炼。基地规定,在场锻炼的大学生夫妻每月可以团聚一次。这天是星期天,其妻到学生十连与他团聚。不巧,来队家属房已被早来者捷足先登,两人只好到猪圈“解决”,成其好事。不料被人撞见,一时传为笑谈。笑谈归笑谈,人家是法定夫妻,应该得到同情。说起来,只有在军垦农场,才会发生这种尴尬事。

四、女生来例假也不休息

        在420团锻炼的学生连中,有个学生一连,是该团两个女生连之一。该连和男生连一样,承担大田作业和冬修任务。困难很多,连队除了几个解放军干部是男生外,清一色都是娘子军,有困难只能自己扛,于是出现了女牛倌、女犁田手、女突击队员等众多逆性别角色。在1969年初修建韶山干渠的战斗中,我们十连和一连的任务分在一起。有天中午,我完成上午的积肥任务后,随炊事班上工地送饭。见施工现场红旗猎猎,哦喝喧天,气氛十分热烈。女生男生和一营部队干部战士一样,身着棉袄短裤,腰扎草绳,挥汗如雨,成了泥人。有的女同学来了例假也不休息,瞒着连队上工,直到被解放军发现,才被“请”回去休息。有感于此,我后来曾为此写了一首顺口溜:

冰雪冬修苦战多,
女生最是受折磨。
人前例假仍玩水,
人后难免泪婆娑。

  五、忙里偷闲捉大鱼

        南湾湖是沼泽地带,基地内沟渠纵横,水网交错。身边的稻田和沟渠里,在我们锻炼的一九六九年,一开始还到处都是小魚小虾和小王八。后来随着大田化肥的使用加上人为捕捉,慢慢地鱼少了。我们就到大渠大河去捞外块。
       南湾湖某干渠通往大通湖在北大堤有个五七船闸。临近闸门有一段200米左右还没有完全干涸的河床。凭经验,我判断有鱼,便于某日完成积肥任务后带领弟兄们挑着箩筐和空粪桶直奔该闸。到达五七渠后,大家不管三七二十一,跳下去,修了前后两道横堤,把渠水拦住,用粪桶把堤内靠闸一端约百米长的渠水淘到堤外去。没多久就接近淘干,活蹦乱跳的大鱼挤满了几乎干涸的渠道。因为“工程”浩大,收获诱人,引起路人妒嫉,把我们告到团里。团政治处立马发紧急通报批评,急令连队立即把我们召回连队。于是,连长和指导员先后奉命赶赴现埸。但是,两个人看到满渠的“丰收”景象,也禁不起诱惑,说声“下不为例”,也一前一后,奋不顾身跳进水渠,和我们一起捉起鱼来。抓鱼活动完满收官,我们挑着两大箩筐鲜鱼喜气洋洋地回到连队,让全连干部战士饱饱地美餐了一顿。事后,连长费兴国说: “这个通报批评挨得值得 !

六、跳井自杀的风波

         420团学生十连有个大学生,是武大中文系我的同班同学,在大学时表观良好,是班干部。在南湾湖锻炼,又与我同在学生十连,相互间十分了解。因为在校期间,他曾参加过几天有关专案的档案清理工作。到部队后,学校派人来军垦农场调查了解有关情况,加之附近的四季红供销社营业员误会告他说话不检点,思想压力大。他本来胆子小,性格内向,一时想不开,深夜吃了一些安眠药,跳进连队炊事班旁边的井里。因为是连队自己挖的吃水井,宽而不深,没有淹死,被当天值夜班站岗的三排副赵占一和马维腾发现后救起,报告给了指导员。连队将他送至团卫生队住院治疗,并派我专门守护了十来天,做思想工作,才逐步恢复正常。现在看来,他很可能是患了后来人们常说的抑郁症。部队对于出事故是很忌讳的。对于连队来说,这件事当然算是一个事故。可是,连队见事出有因,除治疗外,没有声张,也未作任何处理,反而安慰开导有加,还嘱咐我利用同学身份和他谈心,也没有歧视他,终于使他放下了思想包袱。出院后,将他安排在我们班继续锻炼。1970年3月,锻炼期满,他被正常分配至他的家乡常德市津市教中学。

七、日晒雨淋没人收的被子

       在军垦农场锻炼的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正是昏昏然爱忘事的时候,出了不少笑话。有个笑话就出在我自己身上。湖区天气无常,一时晴一时雨,经常个有人晒了衣服被子不记得收。大概有半个月,风风雨雨,我老看见有一床棉垫晒在我们四排前面的晒衣场上,任凭曰晒雨淋,无人问津。我是个爱管闲事的人,多次扯着嗓子喊:“这是谁的被子呀?怎么不收呀?”总是无人答应。有天,又是下雨天,喊了一阵后,我实在忍不住,想:又是谁忘了,甘脆做件好事,帮他收进来算了。结果,跑去一看,棉垫上绣着“张松山”三个红色大字,我一下子惊呆了!我忘得一干二净了!真是天大的讽刺!半个多月的日晒雨淋,是块铁也锈了,何况是棉絮!这床棉絮,不但失去了使用价值,也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年纪轻轻,成事不足,忘事有余。人生苦短,我再也不能浑浑噩噩过日子了!

八、割腹求爱的奇葩

        星期天,420团学生一连某女生在419团三连锻炼的大学男同学来找她玩。在外面路上散步时,突然向她求爱,该女生缺乏思想准备,没有答应。男生为了表示真心,竟然从身上抽出一把随身携带的裁纸小刀,在自己的肚皮上割下一块皮肉来,用鲜血向女方表达爱意。看见男生鲜血直流,女生慌了,赶快扶着他到团卫生所进行了伤口处理和包扎。女生害怕,回连队报告了连队干部。男生跌跌撞撞回到自己连队,被发现也惊动了大学生学员和连队领导。两个团的政治处和学生办知道了这件事,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处理和教育工作。一则割腹求爱的故事随后在整个部队和学生连队流传开来。

九、冒犯学员家属的败类

         大概是一九六九年的秋天,一个据说是真实的故事在各个学生连流传,内容是某团某学生连一个学员们妻子来队探亲,住在连队临时来队家属宿舍。该连一个副连长乘学生下田之际,假关心为名,将其强奸(未遂),引发大学生众怒,将其打了个半死,并一怒之下,告到团里,据说已得到应得处分,调离了学生连队。后据在419团学生三连锻炼过的陈友光老师反映,这个事情确实存在,就是他们学生三连的。不过,出事的不是什么副连长,而是他们连的指导员。

十、“臭老九”也是有脾气的

       老九者,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八者之后也,其臭是当时的当权者和那个畸形的时代强加给知识分子的。加上一个臭字,典型地反映了人们对这个阶层的不屑和岐视。后来,这个阶层的人们自己也自称老九,则是一种自我调侃和对外界歧视的反抗。后来,随着《林海雪原》的走红,“老九不能走”的流行语句又充斥坊间,体现着重视和重用知识分子的民间期盼。一九七O年三至五月份对军垦锻炼大学生再分配期间,军队和地方各单位对这批学子的明争暗抢就是证明。
       在这种社会氛围中,在南湾湖军垦基地,任何涉及“臭老九”的称呼和故事,都会成为新闻。一般来说,大学生们自己调侃可以,作为再教育方的部队干部战士说就不行。
        有一天,与学生十连稻田相邻的一部队连队的看水员,是团里的先进典型、出席军区先代会的代表,和我们连的看水员发生用水纠纷。在争执中,他出言不逊:“你们这些臭老九,有什么神气的?” 此言一出,激怒我们连的三个看水员。众“老九”反过来结结实实把他臭骂了一顿:“你他妈的什么先进?弄虚作假,孤假虎威,你又神气什么?” 还和那个青年战士打了一架,让他吃了点亏。我们连的连长指导员为争水争赢暗自高兴,出乎意料地没有批评自己连队的三个看水员。
       同学们都说,我们是来解放军部队接受再教育的,不是来受侮辱的。“老九”虽臭,政治地位低下,但士可杀而不可辱。风风雨雨过去了,但是老九的臭脾气还在,被逼急了,也是不好惹的。
       事情反映到团政治处,团里知道是对方骂臭老九引起,把那个先进典型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又怕众怒难犯,于是大事化小,勒令这个先进向大学生赔礼道歉了事。

(2021年8月6日写于常德)

       作者简介:张松山,武汉大学中文系1968届毕业生,1969年1月1日起在南湾湖军垦农场140师420团(后为145师433团接防)学生十连进行劳动锻炼。1970年5月在南湾湖参军入伍,到陆军第42军服役,参加过1979年的对越自卫击作战,荣立二等功。1984年转业于常德市金融系统,2004年12月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常德市分行退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8 11: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8 11: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行长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03:00 , Processed in 0.0361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