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54|回复: 3

阴铿天嘉五年,与张正见、贺循步韵和诗,作《赋得山中翠竹》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1 06: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所见古代诗集各本阴铿名下均不收《赋得山中翠竹》诗,独《文苑英华》卷三百二十五“诗”载阴铿《侍宴赋得夹池竹》诗之后有《赋得山中翠竹》诗,但《初学记》作张正见诗。此诗与张正见《赋得风生翠竹里应教》用韵相类,所写情景亦多耦合,末句均言“伶伦吹”,令人颇生疑。现录如下:

张正见:赋得风生翠竹里应教
金风起燕观,翠竹夹凉池。
翻花疑凤下,飏水觉龙移。
带露依深叶,飘寒入劲枝。
聊因万籁响,讵待伶伦吹。

《文苑英华》阴铿:赋得山中翠竹
修竹映岩隈,乘风异夹池。
复涧藏高节,重林隐劲枝。
云生龙未止,花落凤将移。
莫言栖嶰谷,伶伦不复吹。

更有意思的是,与阴铿、张正见同时的贺循也有一首《赋得夹池修竹》诗:

绿竹影参差,葳蕤带曲池。
逢秋叶不落,经寒色讵移。
来风韵晚径,集凤动春枝。
所欣高蹈客,未待伶伦吹。

    如果将阴铿(或谓张正见)的《赋得山中翠竹》诗第二联与第三联交换位置,则与张正见、贺循的诗用韵完全相同,且完全合律,如下:

修竹映岩隈,乘风异夹池。
云生龙未止,花落凤将移。
复涧藏高节,重林隐劲枝。
莫言栖嶰谷,伶伦不复吹。


    三首诗纯为步韵和作。然而,赵以武先生由明胡震亨在《唐音癸笺》中说:“盛唐人和诗不和韵”,在抽查了唐以前若干唱和诗后,作出“中唐以前的唱和诗是和意不和韵的”,(赵以武《“和意不和韵”——试论中唐以前唱和诗的特点与体制》,《甘肃社会科学》1997.3)虽然他的本意重在“和意”,但是“不和韵”的结论就下得有点早。除非遍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确认没有和韵者,方可下此结论。
    张正见曾经在陈霸先禅位后任职鄱阳王府墨曹行参军,兼衡阳王府长史,因此他的诗中有很多“应教”诗。古时,应皇帝命和诗称“应诏”,应太子命和诗称“应令”,应诸王命和诗称“应教”。他这首《赋得风生翠竹里应教》可能就是鄱阳王或衡阳王作了同题诗后的和作,然后阴铿、贺循读到了这首诗,遂分别步韵以和。由于他俩不是应王命所作,故不称“应教”。
    贺循,仅在《陈书·徐伯阳传》中知道他太建中为比部郎。比部郎,四品,秩六百石。与徐伯阳等为文会之友,应与阴铿同在候安都府中为宾客。其《赋得夹池修竹》诗,《文苑英华》作贺修,然第二句“葳蕤”作“㛹娟”,末句“未待”作“来待”,后者可能是形近而误。㛹娟,美貌意。还是葳蕤比较合适。贺修,梁、陈均未查得此人,疑《文苑英华》有误。三首诗比较无相高下,但是阴铿诗的格律已合唐律(以二三联调整后论),当作于《新成安乐宫》之前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1 07: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1 10:30: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2 06: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二位朋友到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1 19:02 , Processed in 0.03311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