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津市万石诗 于 2021-9-4 06:19 编辑
湖南省抗战邮路始末
主题词:档案资料,抗日战争时期湘省境况,湘省邮政运输与抗日战争,邮工抗日壮举。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寇铁蹄践踏中华大地。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迅猛发展,中国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日军优势尽失。为了扭转被动局面, 日军1944年春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八个月攻陷城市146座,打通纵贯中国南北的交通线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同时,也打通了湘桂线和中越交通线,侵占了豫、湘、桂、粤四省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中国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一次大溃败,蒋介石不得不承认这是中国战场最艰危的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湖南发往广西、云南、贵州以及鄂西的各类邮件运输量陡增。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出版,北京市邮政管理局文史中心编印的《中国邮政事务总论(1904-1943年)》中,第1830页《运输》一项中写道:“邮政系通讯机关,原无自办运输之必要,但战时情况不同,为适应环境迎合需要起见,本年度除加强成渝公路(二十五年起开始办理)之运输力外,并在各公路干线自办长途汽车。”第1835页附表三《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度及前数年度邮路长度比较表》列出: 湖南省:共计27758公里,其中邮差邮路干线10630公里,支线10341公里;轮船及民船邮路2909公里;铁道邮路877公里;汽车邮路3001公里。湖北省:共计14423公里,其中邮差邮路干线9876公里,支线3190公里;轮船及民船邮路634公里;铁道邮路0公里;汽车邮路723公里。 第1951页附表三《中华民国三十年度及前数年度邮路长度比较表》列出:湖南省:共计40971公里,其中邮差邮路干线17544公里,支线1483公里;水道邮路6336公里;铁道邮路562公里;汽车邮路1696公里。湖北省:共计15798公里,其中邮差邮路干线11240公里,支线3081公里;轮船及民船邮路635公里;铁道邮路173公里;汽车邮路669公里。 第2075页附表三《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度及前三年度邮路长度比较表》列出:湖南省:共计43256公里,其中邮差邮路20087公里,村镇邮路15081公里;水道邮路5175公里;铁道邮路832公里;汽车邮路2081公里。 1938年至1944年,日军从湘北城陵矶出发,前后4次侵犯湘中湘南,省会长沙经历了四战一火的灾难。1944年日军以36万兵力发起攻击湖南与广西。6月至9月,岳阳、长沙、衡阳、东安、零陵、邵阳相继陷落。仅“湘西会战”的两个月中,据隆回、洞口、武冈、馁宁、溆浦5个县的不完全统计,被日军抢杀的无辜民众达到8563人。生灵尚且如此遭受涂炭,何况邮运网络更难幸免。1944年与 1943年比较,铁道邮路由832公里降为0公里,汽车邮路由2081公里降为788公里,水道邮路由6801公里降为2635公里,步班干线由20087公里降为481公里,县内邮路由15801公里降为6310公里。为此,湖南邮政邮政战线的员工们,面对强敌,英勇不屈,打了一场疏通邮路,抢运邮件的持久战。邮政这一通讯手段为抗战事业及战时人民生活发挥了极大作用,一时间,湖南成为抗战时期邮政事业的重要省区之一。
抗日战争期间,湖南全省主要水陆路交通陆续阻断。湖南省邮政管理局与国营招商局、湘鄂川水陆联运处、长沙轮船业同业公会签订“湘省内河商轮带运邮件合同”, 分段组织水陆路联运邮路,运输东南、西南及西北各地的邮件。开通了湘桂、湘黔、湘赣、湘川、湘鄂五条省际、省内水陆联运邮路。⑴ 湘桂水陆联运邮路。由零陵经道县、广西桂林通达柳州。⑵ 湘黔水陆联运邮路。由常德经桃源、沅陵、辰溪、洪江至贵州锦屏通达镇远。⑶ 湘赣水陆联运邮路。由醴陵经芦溪镇通达江西樟树。⑷ 湘川水陆联运邮路。由沅陵经保靖、里耶、龙潭、龚滩、涪陵通达四川重庆。⑸ 湘鄂水陆联运邮路。由湘潭经长沙、津市、三斗坪通达湖北沙市。这条水陆联运邮路的邮件运输量大,沿途交接点多,湘潭邮局曾派一名监押员跟班押运邮件。通过这些临时邮路,疏运发往沦陷地区的邮件。抗战胜利前夕,湖南除湘西等少数地区能按班接发邮件外,全省邮件运输陷入断断续续、几乎停顿的困境。包括县以下村镇邮路全省通邮总里程只有13212公里。为疏通大批积压邮件,力争全省邮政营业收入,湖南邮政管理局甚至不惜增加薪资开支,雇用临时邮差,开辟沅陵至湖北来凤、通道至广西林溪、津市至湖北公安等省际干线步班邮路,昼夜兼程运输各类邮件。 抗日战争后期,全省利用小火轮运邮的仅有常德至桃源一线;民船邮路(委托个体船户承运邮件的邮路)仅有沅河及北河沿岸两线;委办汽车邮路也只有沅陵至茶洞、所里(吉首)至乾城、洪江至安江、沅陵至晃县等线。自办汽车邮路(邮局自各汽车运输邮件的邮路),因全省大部分公路被毁,仅开行洪江经安江至晃县间。在公路局长途客班汽车停驶、油料奇缺的困难处境下,安江、洞口、耒阳、茶陵、郴县、桂阳、常德、邵阳等地,利用手推车运输、接发各类进出口邮件。
秘密邮路是指由邮差将收寄至后方的各类轻件秘密通过日军占领区或封锁区,运送到后方的邮政局、所的步班邮路。它是湖南省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种特殊邮路组织形式。由于日军侵占了省内大部分铁路、河道、公路运输干线,本来依赖火车、轮船、汽车带运的邮件被阻隔滞留,不能流通。为了配合抗日军民对敌作战,湖南省邮政管理局决定,把由机动车船运输的邮件,改由人力挑运,建立起了联运秘密邮路。它是由经过训练的邮差,将邮件伪装,秘密穿越日军占领区的封锁线而形成的运邮网络。 1944年至1945湖南邮政管理局曾电令长沙卯田临时邮局、衡阳、湘潭、株洲、衡山、攸县、祁阳、东安、新宁、武冈、醴陵、浏阳、新田、邵阳、津市、安乡、谷水以及杨家滩等邮局迅速组织秘密邮路疏运邮件。全省秘密邮路有:1、武冈经新宁、东安跨越湘桂铁路至新田。2、长沙卯田跨越粤汉铁路至浏阳官渡(浏阳邮局所在地)。3、谷水经马家垅、凳子庙、渌口跨越粤汉铁路绕道醴陵美田桥(醴陵邮局所在地)至浏阳官渡。4、浏阳官渡至长沙。5、谷水至长沙。6、杨家滩至衡阳、溪口、枣子坪。7、津市经草尾、白水、金井至浏阳官渡。8、津市经谷水至武冈金秤寺(武冈邮局所在地)。9、津市经安乡、草尾、竹山铺、脱甲桥、范家坳至浏阳官渡。抗日战争胜利后,秘密邮路有的分段改为县际干线或县内邮路有的即予撤销。
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抗击。日本侵略者为了打通华中连接滇缅公路的交通线,切断向战时陪都重庆的军需物资供应,1943年11月集中16万兵力进犯常德。面对敌机的狂轰滥炸,邮工们英通战斗,表现出大无畏民族正气。 1945年,湖南省邮政管理局根据津市地处澧水下游是当时后方要塞的特点,命令津市邮政局,从常德、桃源、汉寿、慈利、大庸、石门、华容、安乡、南县、澧县等邮政局抽调邮差,集中编组,开辟了四个方向的秘密邮路,向湘东、湘南、川东、鄂西运输邮件。一天,津市邮差吴熔演、邓绪枝两人,受命分别沿澧水的南北两岸向东勘踏去浏阳官渡的路线。其中一条,经过安乡、草尾、南大膳、营田、桃林、白水、川山坪、李家段、竹山铺、金井、赤马殿,到达官渡。探路人返局后带队上路。邮差在敌占区域全着便服,进入国民党游击区时改换绿色邮差制服。为避免敌人盘查,一律使用箩筐分装军政及商民邮件。往年的江南三月,早已是春风杨柳,桃李芳菲,可是由于日军的践踏,眼前的洞庭湖区,路边筑起了碉堡,村边挖了沟壑,满目凄凉。吴熔演带领一支12人的运邮队伍出发,日夜兼程,奔赴目的地。邮差们个个挑扶打扮,一条扁担两只筐,筐面掩盖杂货,筐底藏匿邮件,白天各自保持一定距离赶路,夜晚集中结队尾随前进。全程跋山涉水近千里,往返一次约半月。如此持续了七个月,保障了湘北东西邮路通畅。据湖南邮政管理局民国卅四年六月四日邮内字第355号密代电通令记载:仅组织谷水至浏阳官渡;武冈至新宁;津市至浏阳官渡秘密邮路有功人员及走班邮差获记功及嘉奖的就有卅八人。 1944年冬,湘桂铁路沿线陷敌后,武冈邮局局长胡元宪率邮差张得禄第四次探路途经新宁高溪市时,被日军掳作四天苦役,他俩乘黑夜之机逃脱后,继续化装越险,绕道迂回,历尽千难万险,越过日军十三道警戒、封锁线,终于沟通了武冈至新宁秘密邮路。经该路运输至浙、粤、赣、陕、滇、黔等省的各类轻件达五百多袋套。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省铁路、公路陆续修复,轮船相继复航,邮件运输网络随之恢复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