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推进城镇化建设 2002—2005年,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争取上级支持,带动社会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县城建成区由10平方公里扩大到16平方公里,人口由10.8万人增加到16万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国家交通管理优秀城。至2012年,县城区建成面积达23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23万多人,城区经济总量近70亿元,占到全县60%以上,税收占到80%以上,城市项目投资保持15亿元以上,商品房在建面积保持100万平方米以上。 按照常德次中心城市、澧水中下游中心城市、湘鄂边区域中心城市、洞庭湖滨生态宜居城市县城总体发展定位,至2012年,基本完成了县城61平方公里概念性规划、东部新区城市导则、21个专业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将城市划分为三个功能区,东部新区22平方公里,老城区23平方公里,经济开发区16平方公里。其中东部新区功能结构为“一轴三带五中心”。“一轴”即澧州大道发展轴,“三带”依水系而建,即澧水、澹水、兰江风光带,“五中心”即现代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体育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生态休闲中心。 这一时期,以拉开城市框架为突破口,先后升级改造了澧州大道、澧浦北路、工业大道、临江路、绕城线等10多条主干道,启动了澧浦南路、桃花滩路、翊武西路、护城南路、群星中路、经十六、纬一路等道路建设工程,进一步沟通了环型路网,推动了新一轮城市扩张。以提升城市功能为切入点,先后启动或完成了污水处理场,垃圾填埋场、体育中心、人民医院搬迁、兰江公园、澧州广场、群玉广场、翊武公园等一批重点工程,准备启动生态公园,澧水沿江风光带等一批项目建设。在商品房建设上,坚持整体开发,着力打造了豪盛国际、银谷国际、金芙蓉、大汉新城等一批高品质住宅小区。至2012年,已建成超100米高层建筑3幢,建成高层小高层建筑170多幢,为全市县城之最。 自2008年起,全县共建成廉租房3328套,公共租赁住房77套,城市棚户区改造1509户,新建安置房990套,缓解群体住房难的问题。同时,以生态宜居为取向,大力实施“五化”工程,突出抓好水、电、路、气等公共设施的跟进配套,全力提升城市承载能力。采取顶管工艺,实施分步改造,逐步完善了城区下水道维修铺设,拉通污水管网35.5公里,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5%。建成日供水3万吨的地表水厂,新铺设供水主管31143米,管网覆盖面积13公里,自来水普及率达71%。发展管道燃气户2.5万户。燃气管网基本实现住宅小区全覆盖。依靠设置添置,下大力整治交通秩序,新设置红绿灯及高清警察系统6处,各类标识标牌200块,标线3万平方米,安全防护栏7700米,城区通行条件大为改善。积极购置多功能垃圾清运车,启动了投资1666万元的城乡垃圾一体化项目建设,完善了垃圾集中回收系统和储运网络,城区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持续推进城市公益林工程,每年新植树木2万株,近几年城区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62万平方米,绿地面积达到350公顷,城市绿化率达到3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