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拓思 于 2021-9-7 12:58 编辑
重聚首喜看母校新辉煌
白驹过隙,转眼间我们已毕业四十多年了,四十年聚散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走上社会,方知校园生活的美好,经过洗礼,才知道惟有同学友情的可贵。为此,作者曾在2018年5月写下了一首《江城子·盼同学相聚》的词: 毕业一别各奔忙, 四十载,实难忘。 麓山攻读,分配遍三湘。 试问同学可安好? 人未语,泪盈眶。 湘江岸边曾放歌, 心未改,志弥坚。 长沙城头,天暖又一春。 待到丹桂飘香时, 回母校,续华章。 于是,由作者牵头组织,何优兰、吴田刚、邓巧云、黄春霞、龚淑兰参与筹备,终于在2019年10月11日同学相聚在母校旁的岳麓区糖果酒店,我们还请时任哲学老师、后任政治系主任、总支书记的康明学老师参加我们的聚会,在晚宴上气氛相当热烈,43年没见了,一旦相聚,倍感亲热,大家频频举杯,共祝老师健康长寿,互祝同学吉祥如意、全家幸福安康。晚宴过后,七时许,我们在二楼大厅举行了师大政教系73级1班毕业43周年同学座谈会,座谈会由筹备组副组长何优兰主持,我以筹备组长身份致辞,接着,请老师代表康老师作了语重心长的讲话,之后由同学代表孙解平、陈公平讲话,然后大家轮流发言,介绍自己毕业后事业和家庭的基本情况,回忆生活趣事,大家深切感受到,大学的美好时光,恰似流光溢彩的画卷,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今日得以真情表述出来。往事如烟,温馨如昨,相聚使我们重温那一同走过的日子,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描绘经历了风雨沧桑的那道彩虹,重温那充满梦想的花样年华,叙说那份纯真师生友情,分享成功的喜悦,安抚受伤的心灵,把散落天涯的珍珠重新串成美丽的项链。同学们畅所欲言、言而未尽,直到深夜才不舍离去。 10月12日上午,同学们由一级副研究馆员的刘春荣同学带领到师大校门处合影,之后分组,另男女生分别照相留念,然后前往景德楼(原政教楼)、岳公祠、图书馆等处参观,看到母校的巨大变化,大家都兴奋不已,已难寻找当日的课堂、食堂、宿舍等。下午我们从新民路口坐渡船上橘子洲头,踏访伟人足迹,游览照相,不亦乐乎!作者一时兴起,有感而作诗《学友同游橘子洲》: 久别学友游橘洲, 滔滔波涛在倾诉, 试问江水想说啥? 伟人功勋传千秋。 壮丽山河谁来守, 风流人物主沉浮。 10月13日早餐后,同学们三五成群去岳麓山爱晚亭、云麓峰、岳麓书院等游览参观,午餐时请来了康老师,饭后大家分别与康老师照了像,还参观了郭亮故居。相聚是短暂而又愉快的,在充满激情的聚会之后,互道珍重,又要各奔东西了,之后又将是长长的离别,欢乐的时光无法永留,依恋的身影终将远去。但友情的芬芳会给我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一缕和煦的阳光。 (原政教楼处)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恋吾师。当我们远离母校,为了工作和家庭,在努力工作、勤奋耕耘之时,尽管少有机会来探访母校和师长,但我们对母校的怀恋和对师长的思恋,其实时刻也没有忘怀,我曾写过一首诗《怀恋母校——湖南师范大学》,诗曰: 不畏寒暑听讲课, 四二韶光转瞬过。 湘水麓山萦梦寐, 百年岁月叹蹉跎。 攻书尤若青春在, 览镜才晓白发何。 星移物换人俱远, 师恩仰止颂情稠。 在这聚会重回母校的两天时间里,同学们所闻所见,不免产生无限感慨:首先,为母校的巨大变化所震撼。母校自1938年创建以来,经过80余年的建设成为了一所集自然之神秀、汇人文之灵杰,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高等学府,是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学校,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湖南省重点共建的部省共建“双一流”高校,她下设24个学院,3个教学部,49个研究所(中心),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11个“十五”省级重点学科。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专业89个,博士后流动科研站20个,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学校现有7个校区,占地2744余亩,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10余万册。学校有专任教师2020余人,在校学生4万余人。 其次,为政教系的超常规发展而激励。政教系1960年创建以来,几代人孜孜以求不懈努力与奋斗,风雨兼程六十载,曾有“政教系”、“政史系”、“政治系”、“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名称之更迭,历经政治系——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三个发展阶段,先后分离出经济与管理学院(现为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个独立学院,为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学院拓展作出了重要贡献。60年来,公共管理学院(政教系)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持“仁爱精勤”之训导,培养全日制普通教育本专科生10420余名,硕士生5000余名,博士生近400名,各类成人教育学员上万名。他们大多成为各条战线的中坚和骨干,可谓是“明德育人一甲子,博得桃李竞芬芳。”现在公共管理学院将秉持“仁爱精勤”的校训和“正大日新”的院训精神,开拓创新,团结奋斗,坚持内涵发展,突出特色、全面提升为建设省内领先、国内同类院系中一流的研究教学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同学们与康明学老师在郭亮故居前) 第三,为我们曾经是名师的学生而幸福满怀。当年的政教系老师为学院建设的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人师表,为我们同学做出了榜样。在公共管理学院(政教系)六十周年之际,对在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老师中,当时,我们的授课老师中,唐凯麟、谭双泉、周作翰被授予终身成就奖,康明学、刘仁荣、张寓言、罗剑辉、刘伏海被授予终身奉献奖。王谦宇副主任被授予突出贡献奖。谭双泉、唐凯麟教授遴选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3年唐凯麟教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6年9月,唐凯麟教授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 我和我的同学们对母校和当年的政教系、现在的公共管理学院的超常发展和良好的发展趋势而受鼓舞,对那些当年为我们授课的老师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为党的教育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我们这些曾经是湖南师大以及政教系和那些名师的学生,感到欣慰和幸福。在此,我们祝福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桃李满天扬四海,硕果累累振中华! 亲爱的母校,让郁郁苍苍的麓山长为您增辉,使源远流长的湘水永为您添波! 大学,原来是那么的丰富多彩,异彩纷呈。大学,原来带给我们那么多幸福和感动。回想那三年短暂而又漫长的岁月,寻觅心灵的安宁,慢慢的学会了珍惜,学会了知足。也许是我看懂了人生道路,读懂了拥有的一切,回忆是如此温暖而美好,时常感受那美好校园的韵味,偶尔会回忆在校园里的那一刻,细听掠过耳边的微风声,感受阳光透过脸颊的轻柔,便不时回想起那浓浓的书香气息,花丛间鸟语呢喃,清风过后,带来满园郁香。这种回忆是多么美好甜蜜,还是让我们接受岁月风霜的洗礼,浮华退出,沉淀下如诗如画的痕迹。我和同学们在特殊年代的大学生活已经过去,成为永不再回的青春往事。今天,我在这里重温旧梦,所能做到的也只是倾吐自己一腔浓浓的思念之情,表达一颗期待心灵的美好愿望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连载十六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