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翊 武 英 魂 永 存
澧县一中 原1128 班 欧阳欣子
“殇殇澧水情,浩浩翊武名。”是的,在每个澧州人心中都有着这样一个名字,他有着并不俊朗的外貌却有着深邃无比的眼神;他用并不华丽的文字抨击着旧时代的黑暗;他用他瘦弱的肩膀扛起了革命的重任,他——就是蒋翊武,我们澧州人心中的英雄! 1884年,蒋翊武出生在澧县一个平民家庭,年少时的他,在同龄学子纷纷想通过科举考试飞黄腾达的时候,便发出了“奴隶功名,要它何用?!”的感慨,可见当时的他,便已经认识到了清廷的腐败,明白了非革命无以救国的道理。 1909年,蒋翊武加入湖北新军,发起组建文学社,在新军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组织和宣传工作。他用他的笔杆子硬是把文学社从几百人壮大到了几千人!足可见蒋公文章的煽动性之强。同时,蒋翊武也有很强的军事才能,汉阳失守后,他临危受命任护理总司令,取得了“却强敌,守危城”的好成绩。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英雄,却在1913年9月9日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就在桂林丽泽城外,就在刑场上,蒋翊武都还在向革命群众讲述着革命道理,听者无不为之动容,就连行刑士兵也凝神静听,迟迟不肯开枪。这年,蒋翊武才年仅29岁。 29,一个多么美好的数字,又是一段多么短暂的年华。蒋翊武曾在他死前的绝命诗中写道,“斩断尘根感晚秋,中原无主倍增愁!是谁支得江山住?只有余哀逐水流。”诗中,他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惋惜,但更多的,还是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担忧。当然,所有关于蒋翊武的一切,都在那罪恶枪声响起的那一刻凝为一滩鲜血。那片鲜红留给我们的,是蒋翊武勇于追求光明的精神,是他冲锋在前,临危不惧的气概,是他以天下民生为己任的胸怀,是太多太多我们难以承载的东西,而这确在时间的长河里闪闪发光。 也许你会问,仅仅29年,为什么能让蒋翊武在世人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因为蒋公穷其一生都在不断追求,为自己的革命理想而奋斗,他的一生,因理想而闪光! 同学们,我们谁都无法预料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增加生命的厚度,在有限的生命里不断追求,从而实现自己生命的最大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诚然,我们已经失去了那个可以“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年代,但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全球化,知识化”的信息世界。青春无畏,我们正当年!问问自己,你对未来是否已有规划?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相信你离成功也将不会遥远。 同学们,让我们像蒋翊武那样,有理想就坚持到底。让青春不言放弃。这样,我们便可以骄傲的说,我们是澧州人,我们是蒋翊武的后人,我们的青春永不言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