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东方鹰a 于 2016-6-10 19:18 编辑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王尽美 原中央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 原八路军副参谋长、中共中央秘书长王若飞
原国军第41军中将代军长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王亚南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家楫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王玉兰 海外科技界世界电脑大王王安
◆王姓近代英杰中,受人敬仰的有: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地方党组织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王尽美;原中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中央书记处书记、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原中共中央南方局工委书记、八路军副参谋长、中共中央秘书长王若飞;原国军第41军中将代军长,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王亚南,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原生动物学奠基者王家楫;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王玉兰(女);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彝族教授王美玉(女);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王曾瑜;海外科技界世界电脑大王王安,世界电脑软件大王王嘉廉等。
近代名人有:
【王尽美】(1898.6.14—1925.8.19)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地方党组织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原名瑞俊,字灼斋,亦名烬梅、烬美;化名刘瑞俊、梅等。莒县(今诸城)人。
出身于佃农家庭。1918年秋,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次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发起组织励新学会,主编《励新》半月刊。
1921年春,和邓恩铭、王翔千等组织了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出版了《济南劳动周刊》。同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回鲁后,任中共济南(直属)小组组长。
1922年1月,莫斯科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6月回国,参加中共二大,和邓中夏一起负责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曾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主任,创办《山东劳动周刊》,建立中共济南(直属)支部,任书记。8月,被派往山海关从事工人运动,是京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开滦五矿总周盟罢工指挥部的成员。
1923年初,回山东负责党的工作,主办《晨钟报》、《现代青年》、《十日》等报刊。遵照党的指示,曾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出席1924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11月,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任书记。
1925年初,赴青岛领导工人运动和国民会议活动。1925年2月,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常委。1925年8月19日,病逝于青岛。
1959年,中共山东省委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将王尽美遗骨迁到济南英雄山(四里山)烈士陵园。1971年中共诸城县委在大北杏村前的乔有山上修建王尽美烈士纪念馆。
【王稼祥】(1906.8.15—1974.1.25)原名嘉祥。别名稼穑。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工作的开拓者之一。
1906年8月15日,王稼祥生于安徽省泾县厚岸村的小商人家庭。1925年,进入上海大学附中学习,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11月,被选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2月,王稼祥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考入红色教授学院深造。
1930年3月,王稼祥返抵上海,被分配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任干事并担任《实话报》、《红旗报》主编。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党内开始形成以王明为代表“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王稼祥卷入“左”倾错误之中。3月,中央代表团到达江西中央苏区。在中央苏区工作时,王稼祥执行中共中央的某些决定和指示,犯过“左”倾错误。如在处理富田事变时造成的肃反扩大化。
1931年11月毛泽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王稼祥被任命为外交人民委员。11月25日成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朱德为主席,王稼祥、彭德杯为副主席。王稼祥还兼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同年12月14日,驻扎在江西宁都进攻红军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举行起义获得成功,王稼祥是精心指导者之一。
1932年10月,在宁都会议上,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支持者强行撤销毛泽东红军总政委和总前委书记的职务,排斥了他对党和红军的领导。王稼祥主张毛泽东继续留在前线指挥作战,在会上处于极少数地位。会后,王稼祥协助周恩来、朱德抵制苏区中央局确定的左倾军事方针,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3年2月,王稼祥和周恩来、朱德一起主持召开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1933年4月,王稼祥遇敌机轰炸,腹部受重伤。1934年1月,王稼祥被补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月,继续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外交人民委员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王稼祥带伤长征,参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重大决策。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后,毛泽东主张改变进军路线,向敌人薄弱环节贵州进军,得到王稼祥等的支持。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会上,王稼祥积极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并坚决主张毛泽东出来统帅部队。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在毛泽东作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失败教训的系统发言之后,王稼祥第一个旗帜鲜明地支持和赞同毛泽东的意见,批评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和战略战术上的错误,拥护由毛泽东出来指挥红军。张闻天、周恩来等相继发言表示支持。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遵义会议上,王稼祥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继续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红军总政治部主任。会后成立的毛泽东、周恩来和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指挥红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毛泽东多次说过:王稼祥在党的历史上是有功劳的,他在遵义会议上投了“关键的一票”。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中共中央为统一军事指挥,确定由毛泽东、彭德怀、王稼祥、朱德、张国焘、陈昌浩6人组成中央军委主席团。
1937年初,王稼祥离开延安到苏联莫斯科治疗。出院后即接替王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38年8月,王稼祥回国到达延安。
1938年8月至1943年,王稼祥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并兼任中央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主任,参与中央对重大问题的决策。
1941年至1942年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发出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的伟大号召。王稼祥亲自为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起草文件,并主持军委直属机关的精兵简政和大生产工作。
1943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之下设立宣传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作为政治局和书记处的助理机关。中央宣传委员会由毛泽东任书记,王稼祥任副书记;中央组织委员会由刘少奇任书记,王稼祥为委员。延安整风运动期间,王稼祥受中共中央委托,主持编辑题为《六大以前》和《六大以来》的文件集。在王稼祥直接领导下,由邓拓主持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毛泽东选集》。1943年7月5日,王稼祥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
1943年下半年,王稼祥旧伤复发,住院治疗,脱离工作。1945年4月,王稼祥在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稼祥身体状况不佳,赴苏联治疗。回国后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城市工作部部长、东北局宣传部代部长。1949年2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王稼祥递补为中共中央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王稼祥先后担任外交部第—副部长兼首任驻苏大使、中共中央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国务院外事小组副组长、全国政协常委等重要职务。1974年1月,王稼祥在北京病逝、终年68岁。
【王若飞】(1896.10—1946.4.8)贵州安顺人。我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1922年6月参与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积极从事马列主义的宣传。
1923年4月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转为中共党员。1925年3月回国后任中共北方区委巡视员、中共中央训练部主任。1925年10月至1926年3月任中共豫陕区委书记。1926年调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部主任(即秘书长),参与处理中央日常工作。1926年下半年到1927年初,参与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一、第三次武装暴动。1927年起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农民部部长和宣传部部长。1928年6月赴苏联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1931年回国,任中共西北特委特派员,后在内蒙古包头因叛徒出卖被捕。在长达5年零7个月的监狱生活中,他坚贞不屈。1937年获释后,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抗战爆发后,1938年起任中共中央华中工作委员会兼中共中央华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0年春至1941年9月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41年至1943年3月任中共中央党务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调查研究室党务研究室秘书。1943年3月至1945年8月任中共中央研究局党务研究室主任。1944年11月起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工委书记,负责主持南方局日常工作。
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8月与毛泽东、周恩来一起作为中共代表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1946年1月代表中共方面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4月8日在由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于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王若飞以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他“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诺言,成为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王国维】(1877.12.3—1927.6.2)近代学者。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中国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
清秀才。早年研究哲学、文学,受到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及文艺思想影响。1903年起,任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讲授哲学、心理学、逻辑学,著有《静安文集》。1907年起,任学部图书局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开创了研究戏曲的风气,对当时文艺界颇有影响。辛亥革命后以清遗老自居。1913年起从事中国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学、音韵学的研究考订,尤致力于甲骨文、金文和汉晋简牍的考释,主张以地下史料参订文献史料,对近代史学研究有较深影响。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一说吴宓)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塾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除研究古史外,兼作西北史地和蒙古史料的整理考订。1927年在北京颐和园投水自尽。
生平著作共62种,收入《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的有42种。部分考证文章曾汇编为《观堂集林》。
【王铭章】(1893.7.4—1938.3.17)原国军第41军中将代军长,著名抗日将领。四川新都人。
出生在小商人家庭,1909年毕业于新都高小,后考入四川陆军小学。
1911年,参加保路同志军的反清斗争。1912年,转入保定军官学校,后肄业离校。1914年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在川军刘存厚部任排长。
1916年,护国讨袁战役中负伤,升任连长、营长。后参加军阀的成都巷战,又负重伤。由于他勇敢善战,由中下级军官而逐渐升职。1920年,川军整编,任第7师团长。1924年,升任川军第3师第25旅旅长。1925年,晋升师长。1926年,改任第29军第4师师长。1935年,第29军改编为第41军,任41军122师师长,授陆军少将。1936年,晋升陆军中将。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请缨抗日。9月6日,在驻地召开抗日誓师大会。9月12日,率部徒步出川,奔赴抗日杀敌前线。10月21日,开赴晋东娘子关地区阻截日军西进。10月24日,在娘子关西南的东回村、西回村中间地带,与日军展开遭遇战。26日,奉命保卫太原进驻榆次。日军在攻占华北及上海、南京后,妄图从南北同时进攻,打通津浦路,占领徐州。
1938年初,奉命开赴徐州、砀山一带布防。代理41军军长,任前方总指挥。1938年2月,日军沿津浦铁路攻占兖州、曲阜、邹县。战区司令部急令41军开赴滕县。3月14日,日军以大炮、坦克、飞机向我阵地展开全线进攻,我军以“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拼死奋战,保住了界河阵地。次日为了防止敌军的包围,他抽调在滕县担任城防的部队支援第一线的正面阵地,对滕县的西北进行了布防。敌人却以万余人的兵力直攻膝县城。这时滕县城内能战斗的兵力只有2000人,要抵御装备精良的万余敌军的猛攻,困难很大。16日,日军开始用重炮向赤城轰击,并以飞机狂炸,城内百姓逃跑一空。他抱定“城存与存,城亡与亡”的信念,决心死战。东关被敌炮轰开缺口,敌军涌入,我军集中两300手榴弹投去,敌人死50多人,如此反复多次进攻,敌死100多人,我军伤亡近百人。双方展开了肉搏战。敌人增涌3万多人,70多门山炮、野炮、战车四、五辆,对滕县县城进行包围。17日敌人以大炮飞机狂轰滥炸,使县城变成一片焦土,然后以坦克掩护冲锋,他指挥部队同敌人展开了惊险的肉搏战。在局势危急之际,他亲自登城督战,决心与城共存亡。日军从西城攻入,便率余部与敌巷战,寸步不让。在游战中,腹部中弹,身负重伤,血流如注。为了不做俘虏,高呼“抗战到底”,举枪自戕,壮烈殉国。
他的爱国精神和英雄行为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全体官兵拼死战斗,奋力拼杀。滕县保卫战坚持了3昼夜,阻滞了南犯徐州的大量日军,使鲁南各部队赢得了部署时间,为台儿庄大战胜利奠定了基础。他为国捐躯后,追赠为陆军上将。
5月初,他的灵柩抵武汉大智门火车站时,万人空巷迎灵。中共代表吴玉章、董必武,八路军代表罗炳辉等参加迎灵公祭。毛泽东、吴玉章、董必武送了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朱德、彭德怀、周恩来联名撰赠挽联:“一旅守孤城,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真是炎黄子孙,流芳青史;万人兴义愤,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将使沦亡大地,复兴中华。”
【王玉兰】女(1959—)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王玉兰,是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主要演员,也是中国第四届戏剧梅花奖及首届梅兰芳金奖提名奖获得者。
王玉兰1959年出生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1977年毕业于大连艺术学校京剧表演系。工青衣,刀马旦。由于她天资聪颖,接受力强,且能刻苦勤奋,不断追求,毕业后即留于大连艺术学校实验京剧团,成为该团主要演员,先后主演了《红灯照》、《白蛇传》、《杨门女将》、《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等三十多出传统剧目,颇受国内有关专家和广大观众好评、喜爱。
王玉兰气质高雅大方,扮象俊美靓丽。演武戏技艺娴熟,开打炽热,唱文戏声情并茂,嗓音清甜,做工细腻,气韵出众。曾受业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蓉丽娟及梅派传人魏莲芳门下,学习了《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凤还巢》、《思凡》等剧目,演出效果不同凡响。1980年她以《霸王别姬》一剧参加比赛,获市表演一等奖。1982年她随团赴挪威、瑞典、芬兰、葡萄牙等国访问,受到国际友人的热烈欢迎及新闻界高度评价。
1985年调入辽宁省戏剧学校青年京剧团工作,并随团赴香港参加“中国地方戏曲展”演出。一出《穆桂英大破天门阵》,震惊香港观众,被誉为京剧女强人。1987年-1988年,她又随辽宁青年京剧团访问了苏、捷、保三国和意大利,亦是好评如潮,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1991年,她调入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在各级领导、组织的关怀下,在老师和前辈的悉心培养下,王玉兰更是如鱼得水,为她的事业发展铺就了一条金光大道。作为一名军人,她始终把自己放在一名战士和为艺术献身的地位上,曾经荣立二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1997年11月以《香江泪》参加第五届中国戏剧节荣获优秀表演奖。1998年8月以《香江泪》荣获第三届全军文艺新作品奖。1999年4月荣获第三届北京军区战友文艺奖一等奖。1999年11月8日荣获文华表演奖。1999年10月在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中以京剧《阅兵梦》荣获小品表演一等奖。1999年12月获北京军区第四届战友文艺奖表演二等奖。1999年以《香江泪》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王美玉】女,彝族,教授。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欧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匈牙利副会长兼宣传部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原云南红河学院音乐系主任,云南省红河州第九届政协委员。
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主修声乐,师从曾法国留学回来的石校昆教授。2006年由国家公派赴匈牙利留学,师从导师莫荷什.纳吉.爱娃博士(Dr.MohosNagyéva),学习西方歌剧及研究民族音乐,并在匈牙利成功举办了“彝族歌唱家王美玉独唱音乐会”,受到中央4台、欧洲凤凰卫视中文台、新华社网、新浪网、中国留学基金网、中国文化部网、云南日报等网站的专题报道。曾赴美国、奥地利、瑞士、意大利、罗马尼亚、新加坡、越南等国进行交流访问演出。
2000年获中国第九届青年歌手电视大赛民族唱法荧屏奖、云南省青年歌手电视大赛民族唱法一等奖;2007年获欧洲华人艺术节“优秀艺术家”称号。2009年10月,参加美国国际教育中心举办的14个国家民族音乐研讨会的专题讲座“中国民族音乐”和演唱表演,被授予“国际音乐艺术家”和“优秀歌唱家”称号.主持课题中对本土音乐走进高校课堂有着很大的影响并接受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专题采访“关于中国音乐教育中本土音乐进入艺术高校课堂的改革”问题并引起了一些国际网络的关注。出版专著《怎样歌唱》,主编《红河歌曲集》、出版个人演唱专辑《天上的月琴》、《窗前听雨》。爱好作曲,其中《同一个梦想》被作为当地电视台台歌;《源泉》、《窗前听雨》《回来吧母亲》发表于国家级核心刊物《中国广播歌选》等杂志。所教学生曾获各项声乐演唱大奖。
【王曾瑜】(1939—)上海市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大学毕业后便分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当时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所)。主要从事宋辽金史研究。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其主要著作有《鄂国金佗(左禾右卒)编、续编校注》、《尽忠报国—岳飞新传》、《宋朝兵制初探》、《宋朝阶级结构》、《金朝军制》,论文集《锱铢编》,历史小说《靖康奇耻》、《河洛悲歌》等。
【王美玉】(1910—2006.3.13)中国军护的先驱开拓者,中国女性拥有少将军衔的第一人。
1930北平协和医学院护理学校护理科毕业,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公共卫生及卫生教育硕士、哥伦比亚大学护理教育硕士。历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农村卫生及一般护理教育负责人、抗战期间任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护理负责人,协助创立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创办国防医院护理系,曾任护理系主任及台北荣民总医院护理部主任、中华民国护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
王美玉一生以慈悲济世为怀,最先参加晏阳初的下乡村建设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即追随林可胜等医学界先进,投身军旅,以救死扶伤为意志。战后继续在军中服务,奠定我国军中护理的专业精神,堪称中国的南丁格尔。王美玉将军1930年毕业于北平协和护校后多次赴美留学获硕士学位,与1938年毕业于北平协和护校并留美之余道真女士,为台湾护理界的进步具有极大贡献。这位医护出身、一手创办“国防医学院”,在1958年元月获晋升为陆军少将之后,于1972年退伍。2006年初,高龄92岁的王美玉,因不小心跌倒头部受伤死亡。
近代名人还有著名学者,文学家王闿运(1833—1916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王亚南(1901—1969年);中国姓名学创始人,中国姓名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浩骅;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原生动物学奠基者王家楫;海外科技界世界电脑大王王安,世界电脑软件大王王嘉廉等......
当代著名王姓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王任享、王永志、王兴治、王哲荣、王玉明;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王仲奇、王思敬、王德民、王浚;
医药卫生工程学部王永炎、王琳芳(女)、王澍寰、王士雯(女)、王正国、王永炎、王忠诚、王振义、王威琪、王红阳(女);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王选、王越、王大珩、王小谟、王任亨、王子才、王天然;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王淀佐、王震西、王静康(女)王泽山、王一德、王国栋;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王光远、王梦恕、王三一、王家耀、王景全、王浩;
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王涛(女)、王明□、王文兴;
工程管理学部王众托、王礼恒、王基铭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