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27|回复: 3

回乡偶遇——那人,那村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0 21: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哲先生 于 2021-11-13 05:50 编辑

回乡偶遇 ——
                那人,那村庄……  
                            澧县  尹福生
       
    细品我的老同学、澧县兰江职专高级教师尹福生写的《回乡偶遇:那人,那村庄》让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使我想起21年前的2000年3月8日湖北省监利县一位乡镇党委书记李昌平(先后四次担任乡镇党委书记、县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等职)怀着对共产党的忠诚和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对中国农村经济的深切忧虑,以《我向总理说实话》为题,致信朱镕基总理,反映当地面临的突出问题。他用扎实的数据,详尽的材料,向朱镕基总理反映“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基层状况。此信引起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关注。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城市经济突飞猛进、日益革新,然而农村却依旧贫穷,农民生活依旧水深火热。李昌平先生虽然普通,但却不平凡,因为他敢于说话,做时代的发言者。我的同学尹福生和昌平先生一样将拯救农民视作拯救自己,因为只有农民生活好了,他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知,他的行为同样唤起了我的良知,唤起了千千万万个读者的良知。乡村振兴,需要千千万万个李昌平和尹福生为农民、农村、农业呐喊……

     再也没有比此时更为放松的了!
     终于盼来了休假,心情自然轻松了许多。想回趟老家看看,虽说老家对我来说现在它只是一个符号,但它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匆匆吃罢早饭,赶上了去杨柳城的那趟车。
    杨柳城,是一个村庄,因杨柳多而得名,它像一条青龙斜卧在城头山镇的西南。
    从城市的喧闹进入乡村的寂静心中多少有点落寞。片片农田,本应散发着丰收的气息,现在却只留下大片的杂乱,了无生气,真没出息!长此以往,家乡将会“风吹草低见失望”,那绝不是危言耸听。
    此时,风轻飏,拂动着残枝败叶落入沉沉的池塘,荡不起一丝涟漪。孤寂的田野仿佛沉沉的睡去。所谓“春种秋收”好似一个未醒的梦,美好但却迷蒙。家乡真的是太寂寞了!寂寞得只生长荒芜。河堤旁、小路边、田野里,杂草野花荊棘肆无忌惮地疯长着,看不到一个人莳弄栽种。曾经用于灌溉的沟渠被拉拉藤、臭牡丹、狗尾巴草蛮横地占据着,藤蔓遮盖了沟渠,散发出腐烂的酸臭,往昔热闹的村部庭院已被蛛网封着。
    叶草一层又一层,凌乱而散漫,唯有痴情的杨柳独守院子,有谁来欣赏它垂下的绿色丝绦,有谁来观看它曼妙的舞蹈?
    无聊!只好在田间小道上寻找着它过去金色的梦。走了一里多路,好不容易才在古大堤的转角处发现了一个身影——一个穿红夹祆的女孩。她站在大堤边望着南方,似沉思又似发呆……询问才得知:她父母南下打工,把她和生病的奶奶留在家里,她爸对她说好,这个暑假接她到深圳去。
    可是,现在新学期已开学两个多月了,她还未见到她爸的身影,给他们打电话他们又换卡了,说到这里小女孩伤心地哭了。我一时无措,只好劝慰了她一番。一个本应受呵护的对象现在居然成了这个家的主人。多懂事的孩子,她才十岁!小女孩每天来回跑七八里读书,起早摸黑做饭浆洗,除繁重的课业外,有时还要给奶奶煨药,问她累不累,她说:累!我爸说等他挣了钱就接我到城市去读书。小女孩说完,腼腆地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好逗人怜爱。
    这就是我的家乡。家乡虽在,而村子的魂已渐渐离去。许多人宁愿漂泊在异乡,却不愿踏实地为家乡守候,去改变它的贫穷愚昧落后,留守在家的要么无能为力,要么对此视而不见,多数的选择在茶馆、牌桌上,这就是当前家乡的现实。
    一些人抛老弃小走出了农村挤进了城市,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尽了力,却忘了把自己家乡建设好;有的虽挤进了城市,但他们一无文凭二无技术,只凭苦力打拼,受尽了白眼唾弃,这是他们的悲哀。那天的午后,慵懒的阳光把一个瘸腿老人默默独坐的身影倒映在屋旁的池塘里。昔日的池塘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美丽:没有了清澈,没有了鱼虾,没有了蛙鸣。虽然老人家住在路旁,但却很少有人从此经过,比邻若天涯,别说同他唠嗑了。
    我向老人说明了来意,老人就同我唠开了:老人今年86,老伴早亡,现在一家四口人,有三人在外打工,谁都不愿在家陪老人,曾有一只流浪的猫在老人这里得到了吃的,就天天围在老人的前后,老人得到一丝安慰,现在猫跑了,孤寂时,老人多希望池塘能被流浪的风偶尔吹起几圈涟漪。
    大概是很久没有人同他说话,老人面对我一下子说了很多,孤助无神的眼光布满了哀伤。好久,老人用拄着的木棍狠狠地顿了顿地,长叹一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听着老人的倾诉,想着一个孤寡残疾老人的生活起居有多艰难,我的心一阵阵酸楚。我无法回答也无法解决老人的问题,只是连忙塞给老人一个红包,匆匆逃离了村庄。我怕老人看出我的“伤”来,因为我也是家乡——这个村庄的背叛者!
    家乡虽在,但古老的艰苦奋斗、积极进取、乡规民约的血脉已经空了。今朝有酒今朝醉,一味等待政府扶贫脱贫,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村里即使有几个年轻人,几乎个个都是“低头族”。人们冷漠了,乡里乡邻变得陌生起来,懂乡礼、知农事的真正农民和乡绅逐渐消失。
    在钢筋水泥的丛林,在数字化的虚拟空间,在不是任何地方的地方,我们离土地越来越远,却没有离天空更近。我们被物质的欲望放逐,大自然的安慰也变得奢侈。我们丢失了与大地的触摸,丢失了农耕文明“天人合一“的安详表现。
    回城的时候,西边天空现出一抺微红,夕阳在要沉沦的那一刻,爆发着如火的金光,整个村庄都盛满了黄昏,恍若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的长廊。
    面对此景,我的心情却一点也轻松不起来:是谁掠夺了小女孩、残疾老人本应属于他们家庭的长远福利?是谁破坏了农业自有的生态平衡?是谁让农耕文明已不再被当作能登大雅之堂的文化?
    坐在返城的车上,回望着家乡村庄,楼房森然而立,僵硬地俯视着田野,唯有那几颗粗壮的杨柳在风中摇曳,似乎杨柳依旧笑春风,才给这死寂的乡村一点活力。
    真切地希望,在发展城市的同时,别遗忘了我们的乡村,那是我们的根!更希望,我们的田野不再寂寞,我们的乡村不再贫困,我们的人心不再迷茫!
    小时候村庄已不再:老的,小的,出工的,回家的,放牛的,牵羊的,拾稻穗的,捡棉花的,溪边洗衣的,晒太阳的……过去是一幅画卷,色彩无比斑斓,画卷深处,藏在我最美好的回忆里。未来是一个谜团,谁去破解?今夜沉闷,感觉特冷。一会儿云里雾里,进了梦乡……梦境中杨柳村有满天的繁星,亮晶晶,璀璨无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0 21: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乡虽在,而村子的魂已渐渐离去。许多人宁愿漂泊在异乡,却不愿踏实地为家乡守候,去改变它的贫穷愚昧落后,留守在家的要么无能为力,要么对此视而不见,多数的选择在茶馆、牌桌上,这就是当前家乡的现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0 21: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切地希望,在发展城市的同时,别遗忘了我们的乡村,那是我们的根!更希望,我们的田野不再寂寞,我们的乡村不再贫困,我们的人心不再迷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1 14:27: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4-26 12:49 , Processed in 0.04127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