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过桃源 丁志林 罗永常 1935年9月,蒋介石调集140多个团的兵力,对湘鄂川根据地发动新的“围剿”,妄图将江南红军主力一举消灭。 这段时间,贺龙与中共中央失去了联系。鉴于严峻的局势,湘鄂川黔边省委和军委分会反复讨论,拟定将红军主力从根据地转移到黔东去,开始长征。贺龙认为,要跳出蒋介石140个团的包围,绝非易事。如果直奔贵州,十几万敌军紧追,红军就会处于被动局面。他提议先到湘中,威胁长沙,调动敌人大批兵力追往湘中,再抛开敌人,转入贵州,取得主动权。与会人员一致同意贺龙的这个提议,并形成决定。 根据军委分会的决定,贺龙、萧克率领红二方面军(即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县刘家坪誓师出发,进行长征。第2天便突破了敌军的澧水封锁线,第4天又突破了敌军的沅水封锁线,旋即分左、中、右三路向湘中进军,萧克率领左路军取道桃源西安大水田。 对于红二方面军的行动,蒋介石不仅动用了大批军队围追堵截,而且下令各地团防武装形成“会剿”态势。红军经过大水田时,向当地群众宣传红军的性质,宣讲革命的目的以及建立农民政权的重要性。派出政治宣传员散发革命传单,书写革命标语,亦从政治上对敌人展开强大攻势。 大部队继续开拔后,两位政治宣传员还在大水田月形山一家住户庭院墙上书写“农民们团结起来,组织赤色政权”的巨幅标语,冷不防一颗黑弹飞来,击中了正在执笔书写标语的红军宣传员,另一位宣传员发现开枪的是当地反动团防武装,连忙开枪反击。红军后列部队闻到枪声,立马调转头来。反动团防武装跑得无了踪影,而那位中弹的红军宣传员却倒在了血泊中,他血染红军标语,履行了一个红军战士的神圣使命。 红军突入湘中,出敌意外,蒋介石急忙调动7个师的兵力追了过来,后续增援队伍还在不断运动。贺龙率领红军连续9昼夜向湘东急进,大量敌人穷追不舍,拥向湘东。此时,贺龙突然率军转向西北,将敌人远远抛在后面,于1936年1月1日到达芷江。 红二方面军长征初途,在贺龙的指挥下,突破敌人重重封锁,弄得敌人晕头转向的战略战术,后来被军事家们称为“神来之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