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811|回复: 2

寻访古代澧州书院遗迹(原创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7 10: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寻访古代澧州书院遗迹(原创八)
                                                   于乾松

2.崇尚知识、崇尚文化是澧州人特有的优良传统
澧州自古就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也是荆楚文化、湖湘文化、中原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因此,澧州人自有自己的文化脉络和特有的优良文化传统,这就是崇尚知识、崇尚文化。随着《三字经》而名扬海内外的晋尚书车胤,应当是澧州人中最为杰出的榜样了,学富五车是他儿时不懈的追求,囊萤照读是他刻苦攻读的缩影,垂范千古是他身后受人敬仰的必然。千百年来,澧州人都一直把车胤作为激励自己的光辉典范,一方面学习他崇尚知识,刻苦攻读,提升自己,改造命运;一方面纪念车胤,不忘为后人创造条件成才报国。晋隆安四(400)年,车胤为国捐躯,仅仅20年之后,澧州人就在他的故乡兴建了萤渚读书台,以祭祀并弘扬车武子刻苦求学的精神。到了晚唐中期,初具规模的“萤渚读书台”顺势扩建为“车渚书院”,而后历元、明、清各代,官府、士民都曾修复,或重修过车渚书院。同时,人们还在州城建立三贤书院、三贤祠以纪念、祭祀他和范仲淹、李群玉这三位澧州人心目中的贤达名士。(插图9
澧州人崇尚知识、崇尚文化的源头可以说是车胤、李群玉、范仲淹,这其中的车胤和李群玉是作为澧州本土人受到尊崇的;而范仲淹并不是澧州人,却倍受尊崇,这既与他出道之前与澧州的一段渊缘有关,也与他为澧州留下了一份难得的精神财富有关。这正好应了清乾隆年间,任岳常澧守道的浙江进士臧荣青在《澧阳书院序》中说的一段话:“澧阳美冠南州,昔贤所羡,武子、文山之芳躅,文正之余泽流风,观感兴起,代有闻人。都人士家弦户诵,争自濯磨,彬彬乎人文之薮也。”有趣的是车胤、李群玉名响九州之后,曾引来了崇尚知识的苏州吴县人范仲淹,他因“适来武子(车胤)之乡,尝慕文山(李群玉)之学”,少儿时就来澧州“效囊萤于早岁,诵读弥勤”,刻苦攻读,而后迎来了命运的转变,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名相,可以说澧州造就了范仲淹。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李如圭的《重修溪东书院记》里的一段话看出,即“今观公幼罹孤苦,寄泊安乡,身虽置于忧患之中,心则运于高明之表。而乃遐想澧浦,留情游息,岂无所见而然哉!意必以澧之多贤,有所取以成德也。”
然而,范仲淹在澧州的“断齑划粥,挥毫泼墨”,却为澧州留下了宝贵的“洗墨池”。这样他的佳话、他的足迹又与车胤、李群玉一道成为了澧州人千百年来心目中最为亮丽的风景,成为引领学子们的标杆、最为推崇的导师。尤其是范仲淹曾经“断齑划粥,挥毫泼墨”的“洗墨池”之地,澧州人为了纪念他、学习他,安乡县兴建了范文正读书台,后又重建了比原来环境更加优美的深柳书院;在澧州本部,人们不仅依他读书时的原样建了“读书屋”,根据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兴建了“后乐亭”,立了“后乐碑”,还在他身后不久建立了范文正溪东书院。从此,溪东书院随历史的变迁历澧阳书院、澧州官立高等小学堂,到今天的澧县一中,一直都是澧州莘莘学子吮吸范公书墨清香,仿效车公囊萤之风的风水宝地,为中华民族培养了大批的有用人才。(插图10
澧州人崇尚知识、崇尚文化的风气,到了明、清两代更为活跃,这也可以从书院创办的情况得到证明。这两代,澧州迎来了书院大步发展的兴盛时期,除几所州级书院外,先后创办的书院竟达到了31所,萝洞书院、渔浦书院等等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
如今,书院作为历史的记忆保存在了澧州的史册之中,但值得欣慰的是无论时代风云
如何变幻,澧州人崇尚知识崇尚文化的优良传统,都已深深地扎根在这片热土,学子们的朗朗书声不绝于耳,久久地响彻在澧州大地,书院的遗风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在澧水流域原来书院的旧址上,现在还有80以上取而代之的是较过去更大规模、更为先进的公办或者民办的学校。如:桑植县建立于清乾隆二十一 (1756) 年的澧源书院,曾为澧源高等小学堂、红军大学、桑植县一中,现在为澧源中学。建立于明嘉庆年间的大庸(今永定区)城东书院现在是民办的敦谊学校。慈利县的出谷亭书院(九溪书院)建于明代,后为九溪高等小学堂、九溪完全小学,今为慈利县二中。临澧县建于明正德年间,位于合口镇的龙池书院,民国时代为龙池学校,是今天的临澧县二中。如今位于津市的澹津书院,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民国元年(1912)为“津市大成两等学堂”,民国9年改办为私立“澹津女子学校”,今天为津市一完小。原澧州州本部的澧兰书院、怀德书院等则为现在的澧阳镇二完小、城关中学。石门县建于清乾隆元1736年的秀峰书院系砖木结构的清式民间建筑,曾为新式小学堂、石门中学、石门二中,现在是湖南省湘北职业中专学校,其建筑主体尚存,为常德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7 15: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澧州古代书院留给我们的感想与启示之二——崇尚知识、崇尚文化是澧州人特有的优良传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7 15: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澧州人自有自己的文化脉络和特有的优良文化传统,这就是崇尚知识、崇尚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20:30 , Processed in 0.03238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