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600|回复: 6

揖别韶山访板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5 22: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城头山视窗 于 2021-12-5 22:11 编辑

揖别韶山访板仓
                                                              文/易宗明

5eb35c7bcb074717b00e62decacf8dd4.jpeg

        “润之,几天睡不着觉。无论如何,我简直要疯了。许多天没来信,天天等,我不要这样悲痛。

        “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喜欢的事,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我有点可怜他们!”

        ……

        澧县阅读与写作学会举行“阅读爱情经典,歌咏浪漫七夕•渚天阁之约”诗歌节朗诵大赛,忝列评委的我,被渚天阁所在的高路铺村一对年轻夫妇深情的朗诵震撼了。

        这是毛泽东从未收到过的一份家书,他甚至一直不知道有它的存在,但两位朗诵者声情并茂地把杨开慧身为妻子对杳无音信的丈夫的深深思念身为母亲和女儿割舍不下血脉至亲的纠结之情朗诵得催人潸然泪下。犹如濛濛细雨濡湿了一串坎坷的音符,于波光潋滟中横一叶安谧的小舟,静静谛听澧水的轻吟细语,将我带回了前不久的一场板仓之旅——

        揖别韶山,县老干部网络宣传协会“湘”约赓续红色血脉,第二天安排前往旧称“板仓”的开慧镇凭吊处历史无言,精神永恒。对于毛泽东与杨开慧革命伉俪的动人爱情故事原本耳熟能详,只是一直无缘亲临杨开慧烈士故里顶礼膜拜。

002.png

        早早从长沙东郊动身,来到了60里开外的杨开慧烈士陵园从陵园正面拾阶而上,我们被入口处耸立的汉白玉雕刻的花圈所震撼,石级两旁草坪上镶嵌“开慧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更是让人肃然起敬

        在阶梯杨开慧全身汉白玉像高耸于墓区中央,身着风披,傲视向前,英姿飒爽,栩栩如生,让人景仰之情油然而生这是1990年为纪念杨开慧诞辰90周年所建红石基座刻着“骄杨”二字。

t0142b62c7cfd5edeea.webp.jpg

        一旁的杨开慧烈士墓,是1969年杨母与之合穴而建。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烈士在长沙识字岭英勇就义后,家乡群众冒着生命危险连夜将的遗体运回板仓,安葬在青松环绕的棉花坡上。在井冈山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两个月后从报纸上得知噩耗,寄30块银元,以他和三个孩子岸英、岸青、岸龙的名义立碑三通,寄托“开慧之死,百身莫赎”的深深自责和无尽哀恸。

0001.png

        在墓后的花岗岩护壁上,刻有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这是毛泽东1957年在给故人柳直荀的遗孀回信“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对女子的称呼本应用“娇”,章士钊问“骄杨”当何解释?毛泽东说:“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一对恩爱夫妻,被迫分离后想求个通信地址都不可得毛泽东曾带部队到长沙城外,近在咫尺夫妻失之交臂;天人永隔的消息,是从报纸得知可以想象,毛泽东说出这话语之时,心里着多少痛?“骄杨”是他对爱妻的一缕相思、一段哀愁和一种追寻。

5f57ea8ac9a84f52aa8fffc93a69c234.jpeg

        棉花山上除了杨开慧与母亲的墓地,还有陵园台阶两侧的毛岸英衣冠冢和毛岸青夫妇墓地。衣冠冢后面立有毛岸英的花岗岩雕像,黑色花岗岩墓顶放着一本汉白玉雕成的书毛岸青夫妇墓后立有一尊毛岸青的花岗岩雕像,墓顶平放着三块汉白玉碑,两石碑上分别刻着两人的生平简介。两个曾经颠沛流离、历经坎坷的儿子,就这样默默地陪伴、守候母亲

dc30c618e484498_w1100_h730.jpg

        凭吊祭扫了陵园,我们缓缓来到杨开慧故居

        故居始建于清末,土木结构,盖小青瓦,面垅背山,坐北朝南,防护矮墙形成一个较大的院落,院外一口硕大清澈的水塘。房舍前栋为双面木门,中栋门额悬挂“板仓”二字横匾,后栋正中为堂屋,左右为住房。房屋之间形成小院或天井,院桂花女贞树浓荫蔽日。

        从故居整体规模来看,这是一个殷实之家,有谷仓、佃户用房以及农具房。杨开慧父亲杨昌济,早年求学于岳麓书院,上世纪初先后留学日本、英国。他“欲栽大木柱长天”1913年后回国任教于湖南省第一师范等校,1918年受聘北京大学教授1920年病逝于北京被世人尊称为“板仓先生”“板仓杨”。毛泽东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就拜读在“板仓先生”门下,也因此邂逅了如花似玉、青春活泼的杨开慧

a6e842c77ca649caa7739779b1655104.png

        杨开慧一家住左厢,出生在故居后进东头北间其叔父一家右厢故居是杨家“一门三烈”杨开慧堂弟杨开朗、侄女杨展诞生和居住过的地方。

        1920年冬天,两人在长沙毛泽东任教的附小寝室无比简单地结婚了。1922年初,婚后不久的杨开慧成为中共第二名女性党员。1921年至1927年,毛泽东曾四次来到板仓进行调查并召开座谈会杨开慧就担任他的秘书“枪杆子里出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杨开慧都坚定不移地支持毛泽东的事业,并在艰难的岁月中独自给三个孩子支撑起一个温暖的家。

378ea41c85f44b3db1c92f2c36d7f48f.jpeg

       1982年,人们修缮杨开慧故居,在她的卧室后墙距地面约两米高的土砖墙缝中发现了一沓藏匿了50多年的手稿。手稿有12页,4000“在我的身上挑着一副重担,一头是他,一头是我的母亲和三个孩子,两头都不能够放下。”手稿流淌着芬芳的思念和在肩的重责,50多年后流曳出岁月璀璨的光芒。

        1990年故居再次维护时,又在北天井挑梁下发现了另一份手稿,共4页,约1000余字。在手稿中,有杨开慧回忆与毛泽东相爱经过的《从六岁到二十八岁的自述》以及表达对丈夫深深思念的五言长诗《偶感》“念我远方人,复及数良朋。心怀长郁郁,何日复重逢”。到底是书香才女,字迹娟秀,思念丈夫情溢于言表。结满绿肥红瘦的思念是枚相思的红豆,沉落着少女鹅黄色的梦帆船。可以想象得见,那积淀的情感曾经染绿了多少个烛火摇曳的夜晚。

269eff20c104043_w600_h373.png

        出故居大门走进纪念馆前厅,迎面而来的是杨开慧烈士的汉白玉雕像只见鲜艳的党旗背景前,杨开慧脚步坚定,双拳紧握,眼睛井冈山。在她的眼中,仿佛有两束燃烧的烈火,控诉着旧社会的黑暗,也憧憬着未来的美好。

        1927年,长沙发生“马日事变”,湖南革命形势发生逆转。毛泽东受命去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后,杨开慧便独自带着三个孩子在板仓开展地下斗争。从1927年到1930年,她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边界的地下武装斗争,坚持斗争整整3年。1930年10月,杨开慧刚从一个秘密联络点安排完工作回来后不幸被捕。在狱中,一介弱女子遭受了严刑拷打,却始终没有透露半点革命机密。罪魁祸首何键让手下引诱她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放她自由,可她视死如归,严词拒绝。她大义凛然,义正词严:“我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她深信,自己和丈夫为了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的宏图大业,一定会得以实现!

0003.png

        依依不舍从纪念馆出来,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人生会老,但“骄杨颂”“欲栽大木柱长天”“骄杨之子”的如画景象将是人们永远缅怀的红色胜景。

        揖别韶山,初访板仓,岁月不老,装帧成册,缅怀将是永恒的红色封面。

0004.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5 22:59: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学习欣赏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6 05:54: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正能量好文章!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6 06:22: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明艳 于 2021-12-6 06:23 编辑

拜读老师的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3 20: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彭淑娥 发表于 2021-12-5 22:59
佳作学习欣赏为您点赞!

恭迎彭老师莅临指导,感谢赐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3 20: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仕先 发表于 2021-12-6 05:54
拜读老师佳作!正能量好文章!为您点赞!

谢谢丁老师光临指导、赐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3 20: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明艳 发表于 2021-12-6 06:22
拜读老师的佳帖为您点赞!

谢谢朱老师一如既往的支持与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4-30 08:00 , Processed in 0.03931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