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62|回复: 4

我家的四件传家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13 08: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家的四件传家宝
我是一名乡镇退休的公务员,今年八十岁。2018年在省、市、区老干部局的鼓励支持下(赠匾祝贺)下,创办夕阳红展览室。其中四件传家宝特别引人注目,作为留给儿孙的精神食粮,鼓励他们继承和发扬勤俭治家的家风,艰苦奋斗,努力前行。领导夸我齐家教子树文明家风带了个好头。
一、老伴的储蓄罐。我是农村半边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伴的担子很重,上有270高龄的老人要细心护理,下有2个子女读书,需要她耐心教养。我的工资不高,可她把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其诀窍是勤俭治家。平时省吃俭用,从不乱花一分钱,粗茶淡饭,粗布衣衫,一个钱掰成二个钱用。她精心备了一个储蓄罐,平时开支后的零钱投入储蓄罐。19951230日老伴不幸因心肌梗塞出世。临终后,我清理老伴的遗物,把储蓄罐里的钱全部倒出来,细心清点,有一张伍千元的银行存折,还有1844元的现金,最大的面额是20元,最小的面额有壹角和五角的纸币,个别纸币已毁色发霉。这为数不多的存款是老伴20多年来一分一角一元积攒起来的,足以见证老伴勤俭节约的美德。
二、母亲的节米坛。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一年,我国处于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农业严重受损,粮食减产,群众吃饭有困难。当地政府号召群众开展饭前节省一把米的节约运动,广大群众勒紧裤腰带,勤俭过日子,度过暂时的困难。母亲积极响应政府的口号,将结婚时外婆家赠陪的磁坛作为节米坛。母亲每天煮饭前从准备煮饭的米中拿去四两米放在用于盛米的磁坛里,煮饭时拌以事先准备好的红薯或萝卜,做成红薯饭、萝卜饭。每天2餐饭可节约8两米,一个月节约24斤大米。
从父母亲和妹妹3人口里节约的24斤大米,正好是我读初中至高二的口粮。月初父亲按时把白花花的24斤大米送到我就读的常德市第四中学。每次接到父亲来校送米时,我热泪盈眶,发愤刻苦读书,学习名列前茅,每学期得到学校奖学金50-100元不等。
三、母亲的针线包。母亲是勤俭治家的典范。旧社会,我家家境贫寒,一年四季难得穿一件新衣服。母亲有句口头婵,一件衣服新3年,旧3年,补补纳纳又3年。为了缝补衣服,母亲有一个针线包,备有大大小小的旧布块和针线,一家四口的衣服全由母亲缝缝补补。我和妹妹的衣服多数是亲朋好友赠送的,但往往不合身,母亲白天从事农业生产,夜晚在微弱的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为我俩辛勤改制。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1960年冬天,母亲经过2个晚上的努力,将表叔送给我的一件旧长棉大衣改制成棉衣。虽然合身, 也暖暖的,但成色太旧,我怕丑不想穿。母亲看出我的心思,语重心长的说:“纯清,农村有句俗话,笑破不笑补,只有合身防寒就行。”在母亲的教诲下这件旧棉衣一至穿到高中毕业。
四、父亲的修理箱。我家祖祖辈辈是农民,世世代代住在农村。父亲一生勤劳俭朴,他有一个百宝篓和工具箱。寸长的铁丝,尺长的线绳,小铁钉,旧玻璃瓶等废品均收集在百宝篓里。父亲的工具箱备有夹剪、锤子、钳子,不仅修理自家的家具,还经常给左邻右舍搞修理。父亲一生忙忙碌碌,农事之余,亲手编制垃圾篓,自己扎扫地的扫帚。
每逢节假日,我向晚辈们讲述这四件传家宝的故事,他们铭记在心,继承先辈的勤俭美德,传承良好家风。把节省的钱或资助贫困学生,或救助贫困户。近十年来,我家共资助名个贫困学子完成大学学业,救助3个贫困户,共捐资4万多元。2018年,我家被常德市鼎城区委评为离退休干部最美家庭,2020年,我荣为常德市最美乡贤,202110月,荣为常德市鼎城区“十佳善德公民”。
          常德市鼎城区尧天坪镇花园岗社区 莫纯清
                      电话:13618414897
                        2021.12.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3 08: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3 09: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读中学的那个年代,恐怕不会有每学期奖励50---100元吧?那时候100元人民币,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想都不敢想。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上中学时,我也得到过困难补助和优秀奖励,一般在2---5元不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3 09: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3 13:53: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莫老的精品之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4-30 08:05 , Processed in 0.03285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