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毛先金 于 2014-11-12 06:06 编辑
(接前文) 清《同治直隶澧州志》(时间截止公元1795年)和清《嘉庆常德府志》(时间截止公元1861年)和各支《毛氏族谱》载:常德毛氏先祖是望族,尤其是澧州毛姓在前十九世官宦辈出,在澧州风光了六百多年。 澧州毛氏四世祖毛靖康,宋大司寇,十三省清吏司郎中,后入朝为台谏。素性刚直,人多惧,被残害,血流七日夜,御葬临安府。五世祖毛宝逊,少司农,宋进士,授户部左侍郎,宋德佑元年(1275)任澧州安抚;其弟毛宝珠,宋进士,任河南正四品参议大夫。六世祖毛玉泰,宋开禧(1205——1207)癸未进士,钦取大理寺,淳佑时升大理寺评事,升镇雁门关。七世祖毛实衍,子兴旺,号世爵,进士第,从六品承务郎。 八世祖毛山甫,字兰岩,号碧庵先生,进士第,任山西平阳府。公极清廉,重国爱民,澧志以廉慎著。山甫大弟毛荣甫,字兰溪,号凤池,元皇至和(1328)进士第,任浙江金华太守。二弟毛华甫,字兰声,号东儒,武举,有智勇,行军校尉,加授武毅将军。三弟德甫,字兰亭,号锈水,在京监元。四弟毛奇甫,字兰瑞,号佩庵元丙子辟举, 知四川省成都府华阳县。 九世祖:毛山甫的三个儿子均为官。老大毛景悠,明洪武时科武举,后召入京为都尉。老二毛景忠,字德全,号良弼,另号东湖,进士第,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任江西瑞州府上高县知县,例赠文林郎,著有《大野东溪游景稿》。老三毛景恕,任山西平阳府知事。 毛荣甫长子景星,元武举壬午科进士,授知新森县汛戎司,升赵州刺史,后升定远将军。次子毛景明,元庠生。 澧州毛氏十世祖毛颖,字尚卿,洪武丙子(1396)科中试,署宛平县学,升保定教授。左都御史张廷兰奏升祁州牧,即任三月,升真定太守。时冀州灾饥,民反如蚁,御差颖公往和,颖曲为赈济,又授吏部给事中,成祖于兰江旅邸敕建“瞻云楼”,亲笔书“瞻云楼”三字,又赐玉石图章一颗,上刻“世景堂中人”五字。年六十,因见朝纲日紊,解祖归澧。不久,宣宗又加授其吏部尚书。每临朝,冒雪待漏先至,宣宗问颖曰“毛颖公来早勿冷乎?”颖曰:“臣之事君,虽冷何赐!”宣宗与珍裘赐之,又赐玉石笏。礼部侍郎易以和赠联于瞻云楼,曰:“宣宗宠赐珍裘貂,永乐钦颁御制楼”。时七十一岁,告老荣归。享寿七十五岁,卒于正统四年己未岁。著有《易春秋解》、《溪东集》。 澧州毛氏十五世祖毛棠,字家台,生于明成化二年,弘治十一年戊午科举人,弘治十八年乙丑岁(1505)进士,知饶平县,升西安府太守。以刚正著闻,召补风宪,李尚书如圭以忠耿奏升公为广东侍郎,明正德庚午年,楚人与逆当隙,当倾其乡以快忿,因并累焉,后由李尚书保奏,诏还旧职,卒于嘉靖四年乙酉岁,享年五十九岁。公幼敏,过目不忘,事亲极孝,训弟俱成名。著有《玉华篇》、《岭南漫稿》。 其余澧州先祖:毛济,字大川,明景泰庚午(公元1450年)科举人,淳化县知事。毛贵,字天爵,生于明永乐二年(1404),景泰庚午(1450)科进士,弘治时任江西太和县知县。毛介,明庚子(公元1486年)科举人,嘉靖丙戊(1526)年进士第,知四川资阳县。毛奋,字振凤,任湘阴县训导、武陵县教谕。毛如凤,字比上,进士,湖北荆门州训导、通山县教谕。毛应尤,字九大,进士,任湖北当阳县教谕。毛之斐,字凤卿,任四川保宁府浪中县知县。 澧州毛氏景忠公之子开先公后裔在忠公支系中仕途辉煌: 大经公十二世,毛开先之长子毛太一,字道初,明洪武壬戌(1382)科进士,任钱唐县知县;次子毛任一,字道远,邑庠生;三子毛精一,字微妙,进士;四子毛曾一,字崇武,洪武二十三年庚午(1390)科举人,二十八年癸酉科进士。 毛元珠,字文泉,明洪武丙子(1396)科举人,长沙府教授。毛元超,字永祥,明进士出身,四川任知府九年。毛元泗,字宗圣,明宣德丙午(1426)科举人。毛元严,字季明,明永乐六年戊子(1408)科举人,候选武陵县教谕。毛元伦,子道明,明永乐进士,任江西赣县知县。毛肇文,字名先,明杭州通判。毛肇江,字凤竹,邑庠生。 更值得记载的是:毛储元,字伯善,储元中嘉靖乙卯(公元1555年)乡荐,博学能文,初知陕西石泉县,调延州,建城御敌,关中有铁延州之谣。补扬州郡贰。储元之父毛凤来,嘉靖壬午(公元1522年)举人,绵州学政。储元之子毛羽,万历甲午(公元1594年)举人,知五河县。储元伯父毛凤歧,正德丙子(公元1516年)举人,历官赣县知县。凤歧之父毛伦,贡生,教谕,以子赠知县。 景忠公的官宦后裔还有:毛化吉,明荣府纪善司。毛化龙,正七品。毛化美,正统己未科进士,辛酉年知桂林县。毛化代,字储英,明景泰元年庚午贡生。毛育义,任浙江布政司。毛训成,明正德八年癸酉科贡生。毛诰成,正德十年丙子科拔贡,衡州府教谕。毛任章,明嘉靖十年辛卯科拔贡,长沙府教谕。毛秀章,明翰林,兵部侍郎。毛过华,明翰林,礼部尚书。 《直隶澧州志》载毛玉,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进士,官大理寺评事。此公在大经公迁徙澧州之前,可见在公元1143年之前澧州就有毛姓,且是望族。 《嘉庆常德府志》载:毛应皋,字明远,进士第。毛训,明万历贡生,景陵训导。毛储英,明万历恩贡,知宝庆。毛友(shi),明乾隆贡生。但我所见毛氏族谱均无记载,待考。 澧州毛氏兴盛了600余年。清初,毛氏因毛二率毛氏数千男丁自保,遭逢李闯部将马守印均战殁故,有清一代,全族基本淡出政途。 澧州毛氏的图存和奋斗从未止息。前清,澧州毛氏鲁家坪一支曾出资助郭春生出版《孟姜山志》。辛亥革命时期,有毛宗贵等宗亲参加了武昌首义。民国时代有数百毛氏子弟踊跃参加红军。国民政府中有如供职常德警备司令毛瀛的将佐之士。解放后,在入仕人物中,有国家驻外使节毛先望,有西宁市市长毛小兵、湖北省机械工业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毛祖国、军旅作家毛满生,及一批在县、市、省、中央部门工作的干部与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和各类从业人员等。 目今在各地任职、大学深造的澧县毛氏子嗣约4千人。澧县各乡镇现有毛氏约1万众。武陵澧州毛氏约5万人,分布在湘西北各县市及湖北公安、松滋、石首、鹤峰、五峰、恩施、安陆等地及重庆万州一带。澧州毛氏宗亲的图存和奋斗从未止息。
(待续。此文发表于2007年3月。关于龙阳毛氏的相关文字由毛欣法先生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