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89|回复: 3

把诗写在大地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4 21: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21-12-24 21:09 编辑

把诗写在大地上
——退休老校长胡明合的乡村诗教实践撷英
作者:罗琳 肖志芳 江一舟 来源:常德日报

一位大山深处的教师,退休后,不仅自己写诗,还教镇上的人写。学校、机关、村组,遍地都有他的诗作,随处可遇他的学生。

历时17年,他带着全镇的人靠写诗写出了三块“国字号”金牌,让一个偏僻的土家山乡在全国出了名。

今年3月17日,在石门县太平镇桩巴龙文化广场上,中华诗词学会和省、市、县诗词学(协)会的嘉宾汇聚一堂,授予太平镇“中华诗词之乡”、太平镇苦竹坪村“中华诗词之村”、太平镇中心学校“中华诗教先进单位”的牌匾。

这位被人们称颂为“亲近诗词倾热情,呕心沥血化甘霖”的山乡“燃灯者”,就是我们要寻访的胡明合。

湖南西北,湘鄂边陲,海拔1447米的石门县太平镇,沱水自西向东穿境而过。

12月6日,大雪节气前一天,我们驱车抵达太平镇。

在石门县太平镇芙蓉学校门口,见到了82岁的退休老校长胡明合。老人个头偏小,着一身深色冬装,朴素、整洁。一张嘴,音量之高让人不能不对他的精气神刮目相看。

胡老拉过身旁的人介绍道:“这是我的学生王昌德,现在是太平镇诗词分会的常务副会长。我老了,他接班。”已过花甲之年的王昌德很精干的样子,微笑着说:“老校长耳朵背,我陪着,说话方便一些。”

诗词课上,台上老师激情飞扬,台下同学全神贯注。

老校长一手开创了“百童千诗颂中华”的首倡之地

作为湖南省的重点民生工程,全省百所芙蓉学校今秋全部开学,石门县太平镇芙蓉学校便是其中之一。无疑,这是全镇最潮最靓的处所。

胡老说,这所学校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是他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校园重建了多次,名字也换了几轮。

“你们来得巧,刚好一会我有一堂课要上,去听听?”这是他特意以刚闭幕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主题备的课。他先通过电子屏介绍了会议的要点和精髓,然后边讲平仄,边把新作《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有感》写在黑板上:“六中全会放光芒,开启新程大纛扬。十项坚持争奋进,强国有我铸辉煌。”老人言简意赅,节奏明快,台上台下互动积极,课堂效果之好,让我们由衷感叹“姜还是老的辣”。

随后,同学们围绕主题当堂赋诗。“精神思想放光芒,积困中国变富强。四大征程共飞跃,迎来今日好风光。”……孩子们争先恐后分享着自己的作品,兴致盎然,气氛热烈。

我们到达的那天是星期一,适逢学校固定不变的社团课的日子。校长廖千千说最初只有诗社的几十个学生参加,后来覆盖到了全校。成风化人,一晃已坚持了17年。

胡明合每年都会把学生的诗词习作整理成一本本诗刊。

走下讲台的胡老毫无疲态,把我们带进了“石门县太平镇芙蓉学校星星诗社诗教进校园成果展厅”。师生诗词选、活动记录册、各类获奖证书等一字排开,四面墙上布满老师和历届学生的代表作。

“这是2004年至今,学校诗教进校园所有活动记录”“这是我这些年的所有教案”“这是孩子们获得的各级荣誉证书”......胡老像打开了宝库,每一件“藏品”,都能细说其详。

2004年,退休后的胡老加入了石门县诗词学会,刚巧赶上了“诗词八进”活动的开展,其中“诗词进校园”一项正中下怀。于是,他接下了诗教育人的重任,返回校园成立了“星星诗社”,再度登上讲台专授诗词创作。

2005年9月,石门县关工委在太平镇召开了诗教进校园工作经验交流会和“百童千诗颂中华”诗词大赛颁奖会。胡明合从1000多首诗作中精选300首,分为“祖国颂”“党旗颂”“爱我家乡颂”等十个篇章,编辑出版的《百童千诗颂中华》太平镇专辑,一亮相即被全县推介。之后,他在太平镇开创的“百童千诗颂中华”活动得到了国家关工委的肯定,作为石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特色成果,声名远播。

如果说学生是诗词创作的主力军,那么校长和语文老师就是传承国学经典的筑梦人。胡老通过多次举办培训班,催生出校长牵头的领头雁阵、语文老师为主的骨干方阵、学生组团的雏鹰方阵。不仅如此,他还带领语文老师编写了乡土校本教材,让学生有了诗词入门的钥匙。

17年来,学校校长换了6届,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诗教活动从未停止。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本诗集,一步一个脚印。

这些年,在胡老的指导下,学生们获得的各级荣誉证书数不胜数。

胡明合说,诗教育人,就是以诗品塑造人品。2007年太平镇平安希望学校老师杨斌请他给班上的学生上课,意外的是,班里一向调皮捣蛋的王同学听了胡老的课以后,对诗词来了兴趣。他写了一首《咏自来水》:“白云山上泉,山好水也甜。全校师生喝,喝也喝不完。”课堂上,胡老表扬了他,说只要稍加修改,就是一首佳作:“白云山上泉,山美水香甜。全校师生饮,自来无价钱。”自此,这位同学好像变了一个人,还写了一首“老师关爱我,恨铁不成钢。改过从今起,男儿当自强。”的诗表明心迹,令老人备感欣慰。

2013年的一天,胡老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启发同学们以诗言志。八年级的邵智勇写下《我的清华梦》:“寒窗十载苦钻研,梦向清华望月圆。常忆萤光锥刺股,励精奋志效先贤。”这位立下誓言的追梦少年2017年果真考上了清华大学,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美谈。

十多年来,胡老为全镇中小学生上诗词辅导课1600多个课时,修改诗稿逾8000首;为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讲座数十场,为诗香校园建设不遗余力。

老校长把诗教活动推向全镇的山山水水村村户户

12月7日清晨,我们在早餐店听着店老板对胡老熟络又恭敬的迎送声,问是不是镇上的人都认识胡老,老板的表情像是在笑话我们问了一个傻问题。他说哪个会不认识胡老?不仅认识,还都晓得老人家这些年一直在忙诗教工作,太平镇靠胡老出了大名。

从曾家垭赶过来的村支书何自新一再感叹,多亏老校长引路,把自己的诗瘾激发了出来,不知不觉写了三百多首了。每次写完发给胡老审阅,然后在诗友群里分享,成了他不能或缺的乐事。

胡老感叹微信是个好东西,随时都能收到弟子们从山间田边发来的习作,一天改个十来首是常事。

在镇政府的诗社成果陈列室,一行“诗社之花绽放,诗歌成果丰硕”的大字分外醒目。胡老编纂的相关资料铺满台面,四壁也被诗词占领,大家发表在市、省、国家级刊物上的作品尽收其中。

闲暇之余,太平镇苦竹坪村的村民为百件老物件写了百首诗。

在胡老参与修建的苦竹坪烈士陵园里,红色诗墙上镌刻着他从300多首征稿中精选出的100首诗。2019年国庆节开园以来,已有逾万人次前来祭奠先烈。

我们刚进苦竹坪村,陈杰红就拿着一张纸走上前来:“校长,您看,我评上了‘2021年度中华优秀诗人’,还被邀请去参加采风创作活动,这个月18到21号,我就要去长沙和韶山。”看着兴奋不已的花甲弟子,胡老笑着频频点头。

在胡老为主策划的村史馆里,他和王昌德的诗、书、画作品相映成趣。胡老说“多才多艺的王会长是放弃每月六千块的高薪来做义务工啊。”王昌德则回道:“您的两个当教授的儿子接你们二老去北京、重庆享福,您都不去。给你们在县城买了房子,你们也不搬,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一转背,对我们说:“老人家做过两次手术,医生说他的胃只剩一线线了。”

“夫开挖机我种田,一年四季不空闲。幸福生活靠奋斗,好似甘蔗节节甜。”“儿媳外出打工忙,我在家中事田庄。养得生猪猪栏满,日日开心心不慌。”“居家有事为花忙,料理小康兴自狂。幸福屋场春色好,无须外出去寻访”......在陈加玉家的幸福屋场上,一群人围坐一起,诵出自己的新作,好不快活。

自从5年前胡明合在村里组成金山诗社后,便走村串户,给村民讲诗、改诗、荐诗,引导大家用熟悉的语言写山村的人和事。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村里14户人家把学习传统诗词列入五好文明家庭的内容,建起了幸福屋场,做到了家家有诗,户户有联。

站在冬日的暖阳里,王昌德慨叹全镇5个诗社如燎原之火,引发越来越多的父老乡亲“乐敲平仄喜眉扬”。


记者手记

一灯照隅   万灯照国

□罗琳

在最该享清福的年纪,胡明合如远古的善卷先生一样布善德、施教化、启民智、睦邻里,成就有目共睹。今年教师节,他的接班人王昌德填了一首《鹧鸪天•教师节咏怀》:“奋力耕耘筑杏坛,秋冬春夏沁心甜。传经授业抒情海,燃炬成灰著锦篇。倾肺腑,沥心肝。人梯无悔度清欢。黉堂洒汗培桃李,辈出英才敢问天。”表达了对恩师的深深敬意。

山高路远的太平镇没有什么特别,和其他山区乡镇一样,仅有的一片开阔地,便是山民们筑屋而居、交易兴市的繁华之所。更多的人散居于大山旮旯,抬头只见一线天。

不同的是,17年前,胡明合就带着使命出发,以诗词为载体,引领师生做起了精神俯卧撑。犹如点亮了一盏灯,由近及远,不仅将脚下的山乡照亮,也让更多的“灯”经由莘莘学子带向了四面八方。他首倡的“百童千诗颂中华”饱含浓浓的家国情怀,这项活动的推广,为太平镇增添了一道别致的光环,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他“一灯照隅,万灯照国”的非凡想象。

不同的是,在国家大力倡导加强乡村文化产品供给、文化阵地建设、文化活动开展和文化人才培养的今天,很多地方正为“乡村精英”流失、乡村治理主体匮乏而惆怅的时候,太平镇却是“风景这边独好”。胡明合发动回乡定居的退休老师和干部一起努力,引领乡亲找到了诗词唱和的乐趣。村民也以此为纽带结合成了新的生活共同体,为村民自治实践提供了新样本。无疑,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太平镇走在了前列。

藕发莲生,必定有根。太平镇取得的成绩和荣誉,胡明合固然当记首功,但如他所言,没有历届党委、政府的支持,纵有三头六臂,他也不可能在这片热土上画成偌大的同心圆。而像老先生这样身怀传统文化的底子,对本地的历史积淀、风土人情抱有深刻理解和热爱的新乡贤,恰是乡村振兴大可依赖的人才和财富,理应被更多发掘和礼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4 21: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把诗写在大地上。把诗写在大地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24 22:01: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25 09: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被人们称颂为“亲近诗词倾热情,呕心沥血化甘霖”的山乡“燃灯者”,就是我们赞扬的胡明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9 14:20 , Processed in 0.0335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