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499|回复: 5

风雨多安桥,澧州两命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3 06: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毛先金 于 2014-11-13 06:34 编辑

   psb.jpg

      澧州城东的多安桥,虽然没有现代桥梁的雄伟壮丽,也没有现代都市的鲜亮繁华,但是,近三百年来,它却默默地将熙熙攘攘的生灵与车辆递过澹水,并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见证着澧州古代官府的亲民政绩和士绅的善德精神。


      我在县城仅读书三个月,工作也不在县城,因此很少有机会徜徉、欣赏这座我很不在意,也很不起眼的小桥。早在1985年炎夏搞农民卖粮难的调查,我们乘一台破油布吉普缓缓驰经多安桥时,才华横溢的克佬脱口就是一联:“多安桥桥上荞,风吹荞动桥不动;仙眠洲洲畔舟,水流舟行洲不行。”这就是我对多安桥的唯一文化印象。至于桥的身世、体魄以及它的卓越奉献,似乎与我毫不相干,甚至连为何名“多安”也没有去琢磨过它,并愚以为“多安”仅是百姓祈求多多平安的强烈表达。
      可是,当我今天赋闲而留心家乡文化的时候,猛然发现我的的直觉可笑极了。桥名“多安”,原来却是为了纪念主修桥梁立下汗马功劳的守道多赉和州牧安佩莲。“多赉”,即多施舍,多赐与,多福气的名字啊!因此,多赉观察纯粹就是上天赐给澧州百姓的洪福。
      清同治《直隶澧州志》载:
      多安桥 东关外,原名兰江桥。乾隆四十九年,绅士彭宗亮等以水涨渡险,倡修石桥。工成未久,被水冲圮。彭复独建于下游,甫置九磴,力竭而止。嘉庆二十四年,守道多赉、州牧安佩莲,即彭旧址大建拱桥,颇壮丽。期年工竣。州人鉴前桥之圮,因成桥之人,更名多安桥。道光十一年,被水冲溃近南岸五孔。州牧谢希闵率绅士雷锟、胡湘等补修完善,十三年夏工竣。同治元年,复被水冲溃近北岸三孔。观察何玉棻捐廉倡建,署州牧廷桂、吴嗣仲、州牧魏式曾相继督修完固,同治五年工竣。州绅仍请观察为之记。
      此外,在清同治《直隶澧州志》艺文志中,还有多赉、安佩莲、何玉棻撰写的多安桥记,详细记载了兴修、重建、复修的原因及其艰难历程。从乾隆十九年至同治五年这百来年的时间里,四修三残的多安桥,除了几位乡绅外,先后有三任知州或守道主修、督修,甚至捐银倡修。
      澧水流域,河流纵横,桥,当地百姓梦寐以求;但在经济、技术相当落后的清代,又谈何容易?九澧之一的澹水从州西三十五里御史桥进入县境,至州东北三里澧阳桥,再东南分岔,南支栗河经多安桥入澧水。此水“实南北要津,冬涸夏涨,涨则湍汹船簸,渡者惴惴”,“一棹如叶,行旅患之,更不便于邮传”。清雍正年间曾兴工建桥未成。清朝雍正年间,人们拟兴工建桥,因费巨未遂。清乾隆四十九(1784)年,州绅彭宗亮倡仪募捐建成平板石桥,桥名澧江,后      被大水冲毁。又经彭公独力改建,更名绣水,建成高八尺桥墩九座,终因资金不足而放弃。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8)安佩莲接任知州,下车伊始,召集士绅谋划政事,议定了建桥方案和预算,但只欠资金。两年后的夏天,多赉守道履任,立马表态支持。于是多、安二君“共矢(发誓)神明,派执事,定章程,计工定价,分路劝捐,各备资斧,轮流赴局,矢公矢慎,各勤乃职。州人莫不乐输(捐献)恐后焉。”腊月动工,二君身先士卒,随时出入工地,“核其工程,稽其出纳,钱不经手,事必经心,奖劝董(监管)率(带头),毫不敢懈”。一年半后工程告竣。全桥十一孔,长198米,宽约9米,两边砌镶雕有栩栩如生狮子的石栏,桥头各竖石牌坊一座,桥中央建亭阁。应澧州人民强烈要求于桥中央拱壁顶部两边分别勒名“多安桥”,以纪念为澧州人们带来福祉的多、安二公。
      安佩莲果真还是一位了不得的古代清官,就连当朝的嘉靖皇帝也在诏书中称赞他“经济夙优,精勤尢著,厘剔吏胥之弊,人惮严明,勾稽案牍之烦,政无留滞。”安佩莲,名玉青,贵州贵定人,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进士,于嘉庆二十二(1817)年知澧州,后以翰林院庶吉士任长沙知府。知澧四年,安佩莲勤政为民,力革官弊,在水利、交通、治安、文化上多有建树,特别是修建蜚云塔、建多安桥、纂《直隶澧州志》和查竹盗大案这四件大事永彪青史。
安佩莲主修的道光《直隶澧州志》,为澧州六修志书,嘉庆二十四年始修,道光元年出版问世,史事上承乾隆十五(1750)年《澧州志林》,下续乾隆、嘉庆七十年,正文88门43目约57万字。志书有两大创新:一是图考多质量好,列澧州全属舆图、八景图及属境五县分图共四十四幅,为湖南方志插图版画所仅见。二是首创水利志,记澧县、安乡湖堰井堤垸三百九十多处,所附何磷《澧州水道图说》、《各家水利说》,有裨考证史事。为此志,安佩莲亲自修改《志》稿,常常深夜不息,《志》成之后,为之写序。安佩莲知澧时,盗匪经常出没,他派兵侦察,一经发现踪迹,“急驰掩捕,无一漏网者”,保证了百姓及过往行人的安全。
      关于蜚云塔,我的博文《寻访蜚云塔》已做了记载,这是去年六月下旬的乐事。澧州人民深受其益、且又颇具经济文化价值的,愚以为当属多安桥工程了。
      安佩莲也是个难得的才子。州志记载了他在澧州的许多诗文,如《多安桥记》、《重修涔河桥记》、《重修城隍庙记》和三篇序文等,还有诗若干首,以《和双松歌原韵》最知名。(将在常德古驿站文化里欣赏)。在网上无意中还查到了他在长沙府任上撰的一首悬于仪门的楹联:“歌万寿以尊阳,喜景物新康,愿上临湘淳化谱;法大贤而明道,羡风兴清泰,好绘河西锦绣图。”楹联也巧妙地将当时长沙所辖的临湘、明道、大贤、万寿、锦绣、雾阳、新阳七乡和旌节、湘水、清泰三厢,共十都之名串为一联。

psb (1).jpg


      近两百年来,多安桥虽因洪水和抗日炮火而几损几葺,桥上古设施荡然无存,桥下也因改道早成一河死水,争强斗奇的各色小楼挤在河道两旁,车辆经过,灰尘扑面而来,多安桥“山环水绕,气象万千”的景象,早已被洪而去。然而,那坚固如初的桥墩,依然默默无语地顶托着横跨东西的桥梁,并且还以它独特地建桥艺术载入《中国古桥录》,受到省级文物保护。
      “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仅三年”的俗语说白了松木的抗腐办法。多安桥集民间智慧,其基础全用活松木桩,桩上铺条石,条石上再用糯米浆、生石灰和牛血砌筑桥墩。桥的拱券厚度仅30厘米,比我国现行设计的公路石拱桥拱券厚度标准还少20厘米。呈桃形、尖头朝上的拱券造型,在南方是比较少见的。
      不管怎么样,由于当时条件的局限,近三百年前的建设这座桥,比八十年代修建的常德沅水大桥还要难得多,而且它切切实实地造福澧州几百年。因此,建桥以来,多少文人墨客曾留下赞美颂扬的诗章。近代古文家、诗人吴恭亨就为多安桥撰联三副,巧妙地将“多、安”嵌入,充分表达了了澧州人民对两位贤达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多少驷马高车,题桥柱去;
安排铜琶铁板,唱大江东。
陆多虎兕水多蛟鱼驯使无忧;
士安庠塾农安畎亩谐之大同。
四郊昨多垒;
九澧兹安澜。

psb (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3 08: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吉祥 于 2014-11-13 08:41 编辑

     澧州城东的多安桥,历史悠久,    见证着澧州古代官府的亲民政绩和士绅的善德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0 15: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8 15: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 发表于 2014-11-13 08:38
澧州城东的多安桥,历史悠久,    见证着澧州古代官府的亲民政绩和士绅的善德精神。

四郊昨多垒;
九澧兹安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8 15: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郊昨多垒;
九澧兹安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21: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住在多安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21:09 , Processed in 0.03702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