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453|回复: 9

《南湾湖军垦忆》补记四:瑶王之女及其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 11: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十五.jpg

       南湾湖有几件事,瑶王之女刘大娘的儿子是不是在军垦农场当兵,军垦农场到底死了几个大学生,我们到搞没搞双抢,我将在这里做一个结论。

      (一) ,我们种没种早稻
       农村的双抢是所有参加过双抢的人痛苦的记忆。双抢集中在七月份,正是一年当中最炎热的时候。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错过了农时,将严重歉收甚至一无所获。 晚稻必须在七月底插完。关于不误农时当时流行一句  “  插完早稻庆五一,插完晚稻庆八一 ”,这不仅仅是停留在嘴上的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落实了的。一个月的双抢,人们起早贪黑,在热水中长期蒸煮,没有几个人的手脚不发生溃烂的。我们在军垦农场没有双抢,因为我从大家对军垦岁月的回忆中,没有见到一个人有七月份割早稻的描述,却满是对八月中下旬大雨大水后在北大堤那边齐腰深的水中抢收稻谷的记忆。
        为什么没有双抢,或是说我们为什么没有栽种早稻?我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原因之一是劳力跟不上。
       以我们学三连为例,一百三十几人,除开各类人员,实际下大田的不过百人,而稻田有六百亩。其中,种有中稻四百余亩,另外一百多亩栽种一季晚稻。这四百多亩中稻,我们从八月中旬开始,直到九月七日才收割完毕,而且最后一天有三个连来帮我们大突击,不然还要延后几天。不妨设想:如果是双抢,仅割谷就用了一个月,那么还要犁田耙田整田然后插秧,这些环节,只怕增加一个月也不够吧!我们这些大学生,尽管肯吃苦,不怕累,“革命加拼命”,不管怎么着,但与农村的劳动力相比,相差还真不止一个等级,对这一事实不得不承认;正因为劳力跟不上,农场围垦的面积不小,但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耕种,我们连队距师部和团部都较近,是最先围垦的地方,我们连的营房背后紧挨着有一条约三里路长的废堤,堤脚北面就有很大一块面积没有开垦利用,貌似沼泽,芦苇丛生,一个个洼地,水最深的有米把,成了我们连队的鱼塘鱼,春季放养鱼苗一万二千尾,虽然在夏季大水时有些逃之夭夭,但在十一月底车鱼时仍旧收获颇丰。
       原因之二是技术跟不上。
       如果插早稻,不可避免的必须育早稻秧,这可不是一般的农活。农村生产队育秧,都是队里最具丰富经验的社员负责,先在队屋里利用板桶浸种催芽,把握冷暖,日夜守候,凭长年的经验防止“烧仓”。种谷摧好芽之后,再撒到高规格整理好的秧田中,采取一些措施防寒,防止烂秧。寒流来时,生产队组织社员将芦席竖立在“上风头”遮挡一点寒风,至今还保存有在秧田的“上风头”燃烧稻草的记忆。尽管如此,烂秧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不能够保证绝对避免。南湾湖地处大通湖,早春的气温比滨湖地区的其它地方稍低,而且秧田的面积也会很大,初干农活的大学生要育早稻秧还真不太现实。
       原因之三是肥料跟不上。
       农场的田地虽然原属大通湖湖底,具有一定的肥力,但经过连续几年的耕种,已经满足不了作物的需求。那时候国内化肥工业刚刚起步,产量很低,靠进口的一点点。连队的大粪和猪栏粪仅仅可以满足蔬菜地,用不到大田。就连用铲草皮熏火土灰制作肥效很低的土杂肥的条件也缺乏,因为农场那有数的几条渠道及道路,上面长的草也很少。六九年元月,广州军区曾经动用关系从东北调来一些豆饼漚制凼肥,那数量也极度有限。在七零年二月,部队进行过突击积肥的动员,我也随连队参加过两次积肥活动,但收效甚微,不是很少,就是被别的连队抢先了。“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没有人不懂这理。

      积肥1.jpg

       有同学把他们连长说的“我们要一直把田插完,插得早的就是早稻,最后插的就是晚稻”。这显然是他们连长的戏谑诙谐之语,被个别同学误读为插了早稻。
      由此可得到肯定的结论:我们没有种早稻,也意味着没有“双抢”。

     (二),一共死了几个大学生。
       我们学三连的五班长因为罹患肝癌于1970年元月病逝,这是都知晓的;
       我们团学八连的张云龙,在六九年六月一个人放牛时误落深坑遭遇不幸;
       师直的杨长芹在六九年八月二十日傍晚洗衣后滑入大湖殒命,大家也都知晓,今年九月有八九个垦友到南湾湖了解情况,还特地在烈士墓地祭奠;
    72e4e38031f66615d485d00c80cd81f.jpg
       我在回忆录的第三十三篇中曾经写有这样一段话:
       八月二十二日,连队在早餐后为徐副主任举办了一点简短的欢送仪式。仪式结束送走徐副主任后,副连长又讲了农场的事故:“  继我们团学八连淹死一个学生后,前天师直一连又淹死了一个学生, 昨天二连又淹死了一个。事故如何才能够杜绝?应该引起所有人的重视,我们三连绝不能发生这种安全事故。”
       对于“ 昨天二连又淹死了一个”,我以为副连长是顺着说的,又死了一个学生,还感叹了一番:“时隔半个多世纪,不仅二连一起事故详情至今没有听到有人讲述,就连究竟是哪个部队的二连,均已淹没于历史长河,杳无声息”。
       现已经明朗,二连,是我们团解放军的二连,不是学二连。我这是认真仔细的审视了杨老兄的原文记录后才悟彻的。杨瑞贵老兄是420团的,是还个学生干部,他在连部开会时,他们的连长对几起事故讲得具体一点,他是这样记载的:“8.21,419团二.战士打猪草淹亡”,这就非常明确的指419团解放军二连一个战士在八月二十一日出事。
       由此可得到肯定的结论:我们在农场期间,有三个学生失去生命。
          110406hnoubhoun6h5hi9g.jpg

    (三),刘大娘的儿子在没在南湾湖当兵
       农场有两个参加锻炼的大学生有四十多岁,一个是我们学三连打过游击参加过抗美援朝负过伤立过军功的老班长黄有根,另外一个是420团的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的调干生刘大娘。
       关于刘大娘,因为不是一个团,又是女性,我们对她的了解很少,少到连她的大名也不知道,但传说她的儿子在南湾湖当兵,还说她讲过“接受我儿子的再教育”这话。

      穿劳动服合影.jpg
     女学生貌似挺喜欢这身工作服,穿着它照合影留念


       对此,我在群里发声,希望有熟悉刘大娘的同学介绍介绍刘大娘的情况。这真是一个万能的群,很快就有了反应,与刘大娘同在429团一连四班的垦友梅花(张驱美)的帖子对我的问题做了回复,我原文照登张驱美对刘大娘的介绍:

        刚到一连时,我在一排一班,也不知何故后又调到四班,在四班我结识了刘大娘。
        刘大娘大名刘玉莲,中央民院毕业。虽操一口普通话,但老广的脸型就是不同,皮肤黝黑,一看就知是广西人氏,大娘体态丰盈,身高约一米六,和任何人讲话都是笑咪咪,一张口还可看到她包了一颗银白色小牙齿,言行举止真是大家闺秀。人称大娘是因为那时大娘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儿子好像上中学了,所以估计年龄应该是四十多了。长久的接触知道大娘是瑶王女儿,带着脱胎换骨的心境来接受再教育。大娘的爱人是民族学院的教师,只知道姓苏,大娘高龄上学可能与这两点有关。
       虽在“左”的年代,但全班没有一人另眼相待大娘。大娘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四班长和她是同学,是先烈后遗,在延安长大,革命战争年代落下了许多慢性病,来军垦之前班长就患有严重的肝病,班长身体弱小,干体力活的确很难,但因她是班长又是党员,硬是撑着,大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知道劝其放弃不可能,一个字,“帮”。晩饭后连队派员出公差,大娘率先,担肥下田,大娘快走,回头来接她。大娘不光对班长好,对班上其他成员也都一样,同学之间闹点意见,恋人之间产生点误会,她总在休息时间约上姐妹散步,以身说教,协助处理好。一年半大家和睦相处,每当休闲,中山大学地理系毕业的大李就拿出地图册说,姐妹们,今天我带大家去华南地区走一趟,笑声朗朗为我们单调的生活散上一把五香粉,四班人能够陶醉其间,而大娘功不可没。
       离开后和大娘没再联系,班长也因中风无法将大娘的身世人品跃然纸上,这将是终生遗憾,但好人人们将永记心间。

      结论已经明确,我不再赘述。感谢张驱美同学对心地善良勤劳质朴乐于助人的刘玉莲大姐生动的描述,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至此我的《南湾湖军垦忆》全部结束。
      大战南湾湖.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 11:52: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佳文欣赏精彩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 12: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 12: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个年代总有因特殊情况死人的,以前的特殊死亡是病逝和劳累踢嘎,现在的特殊是因为钱而谋杀他杀误杀毒杀(含食物中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 12: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在南湾湖劳动,首先要学会游泳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 12: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您的《南湾湖军垦忆》先别说结束,可能还有需要补充的,再记上,也很有意思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 21: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为您点赞!
110522ckkl5xcoclklk42k.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8 18: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生活,值得回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0 15: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儒 发表于 2022-1-1 12:44
我看在南湾湖劳动,首先要学会游泳才行。

您是一语成谶,后来发现了素材,我还真续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0 18: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欣赏学习,受益匪浅,衷心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6:58 , Processed in 0.04019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