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490|回复: 3

毛遂、毛苌后裔居地考——西周国宝及毛氏源流考节选之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7 06: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西河堂 于 2014-11-17 06:23 编辑

毛遂、毛苌后裔居地考
——西周国宝及毛氏源流考节选之八
文/毛天哲

      毛国被灭后,毛氏族子孙继续在其地发展繁衍,到二十二世毛遂,因与楚盟定救赵,成为饮誉天下的名士。毛遂在赵国公子平原君门下做食客。赵孝成王九年(前257年),秦围赵都邯郸。毛遂因自荐随平原君游说楚王救赵,协助平原君完成联楚抗秦的使命,成名天下,“因仕历择里漳滨”,即今河北鸡泽县一带。其后代发展繁衍,形成今河北毛氏一派。
      《畿辅通志》唐撰墓志铭载:“公讳藻【毛藻(公元601年~公元673年)今河北鸡泽人,隋末归唐,官居朝散大夫,骑尉。】字行斌,家本荥阳,遂因仕历,择里漳滨,故为鸡泽人矣……敬勤芳荥……其词曰……遂使威楚……”从上文可以看出:毛藻鸡泽人“家本荥阳”是因为其先祖毛遂家在荥阳。毛遂自荐有功做了仕,才在漳水之滨的鸡泽挑了一片地方居住下来。其后代毛藻就成了鸡泽人。也就是说,其先祖毛遂是荥阳人。唐开元乙亥(公元735年)秘监贺州毛衷序也曰:毛遂,荥阳阳武人也。
      在《原阳县志·史料考证》中,师绍广《毛遂的籍贯》一文,也用确凿、详实的史料证明:毛遂故里在河南原阳路庄村。路庄村,位于原阳县城西12.5公里的师寨乡东南隅。毛遂故里纪念地就在该村东北角,现有纪念建筑大殿三间,厢房八间,“自荐亭”一座,碑碣九通。正对纪念建筑南方,是毛氏祖茔,俗称“毛遂岗”。
      西汉高祖十二年6月(公元前195年),毛遂后裔毛释之,又名毛泽,因佐高祖平秦楚有功,被封张地(今河北鸡泽东南)爵位侯,缢号节,史称张节侯。儿子鹿、孙子舜袭爵,孙舜孝景六年(公元前151年)以罪免侯。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玄孙景为长安公士,后诏复其家。
      “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人们在吟咏这两千多年前的古诗时,自然不会忘记曾为收集编写中国第一部诗歌总汇《诗经》作出极大贡献的孔子。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另一个人,我们也许读不到今天的《诗经》,这个人就是毛苌。
      毛遂的第19世毛苌,被授于河间献王博士,因传授古文诗学“毛诗学”被称为“小毛公”。 子庆为司徒,孙馥为荆州刺史,曾孙榄为汉阳太守,代代为官,可谓望族。故毛氏因毛苌望族居西河郡内而以西河为郡望,大致位置在今河北省河间西南。毛氏族后人历来以西河嫡派传人为荣。
      毛亨毛苌二人,为后世传播精美绝伦的《诗经》,影响巨大,累世景仰。不过令人莫名的是,毛公世系几乎从毛苌之后就断了,史书及方志没有记载,毛公留迹的诗经村、君子馆、三十里铺及方圆数十里,没有一户姓毛的,毛氏没有后裔吗?不,毛亨毛苌后裔尚存,就在河北省泊头市毛三庄村。
      毛三庄分东毛庄和西毛庄两个自然村,约600户,近3000人,80%为毛姓。在东毛庄村南有一“毛氏先茔”碑。此碑已断裂,旁边断壁残垣,杂草从生,碑的正南方,是一方大坑,树木森茂,坟茔依次排列。碑为青石,正面上部为“毛氏先茔”四个大字,下为“苌……知之—敏安、思明……五祖……”等毛氏先祖名讳,苌即毛苌。此碑为大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立,立碑人为七世毛连,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重修。
      由于碑石剥落,碑文已漫漶不清。幸好村上的毛氏族人有《思瀛轩毛氏家谱》,八开线装,总序讲述了毛氏来历。周武王灭商统一天下,封其九弟叔聃为伯爵,封地为毛国,人以国为姓,遂姓毛。“至秦始皇焚书,《诗经》失传,至汉,汉献王广求博士,追序古书,有我先祖亨公苌公叔侄二人重注《诗经》,为四方一代之名儒,葩诗之美继卜世之传。”毛氏先祖因有序诗之功,因此受封于瀛州(今河间)。这是毛氏宗族最为辉煌的时代。但到明初,毛氏先祖知之公迁到中水之五孝乡居住,多年后,其村为毛家庄。此谱由康熙六十一年十五世孙毛龙章修。
      另一本《兴福里第九甲毛氏家谱》总序大致与此相同,只是其中部分叙说更为详细,“……西汉初,先祖亨、苌叔侄二公,隐居河间三十里铺……苌公是经,亨公口授,经数年苦功能熟背诗经并能逐字讲解,献王闻讯,礼聘再三,苌公始应召入馆……”。
      很清楚,困扰学界多年的问题迎刃而解。过去,对大小毛公叔侄二人的关系,虽然民间口传久远,但一直未有文字佐证。汉代郑玄“鲁人大毛公为《诂训传》于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士”一语,其中的“家”字,引来了众多人的猜测,认定是简约表述了毛亨与毛苌的某种亲缘关系。民间久传毛亨无子,从子(即侄子)毛苌为继,现在证明不错。再者,毛苌有后,是不容置疑的了。
      对于毛氏后人为何从三十里铺迁到今天的毛三庄这一疑案,《毛氏家谱》略有表述:毛氏祖辈传说,元末明初,战乱纷争,殃及故里,毛氏子孙无奈背井离乡,上祖毛知之公率家小迁到交邑(今交河)小河嘴落业,后又转迁到五孝乡定居,清代五孝乡改为毛三庄。另据《嘉靖河间府志》载,元代至正年间,河间路总管王思诚在崇德里(今三十里铺村)毛精垒奏建书院,设山长,以奉祀,当时亦“有墓在神祠后”,说明至正建书院之前,早有祭祀毛公的祠所。到元末,毛公书院及毛公祠毁于兵燹。关于这一点,顺治十一年重修毛公书院碑上写得也很清楚,“……书院……元末,毁于兵。”(此碑原在三十里铺毛公书院,现存河间市文化局。)由上可见,元末明初政权更迭时毛氏籍地三十里铺一带是遭受了一场大变故,书院和祠堂都被烧了,毛氏族人大祸临头,有人尚被掳去(毛公传说),其余只好“弃茔”而逃了。
      令人纳闷的三十里铺一带没有毛姓的症结正在于此。
      文化的影响有着千丝万缕般非常重要的联系。然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两千五百年来,始终没有几位学者认真研究过这个问题。
      哲以为周室典籍失踪之谜应该引起我国历史文化界的足够重视,并加以研究,哲以上提出数点推断,还待有识者指正。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 19: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祝您元旦节曰快乐,新年大吉大利大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7 06: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7 06: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9 09:45 , Processed in 0.03251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