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005|回复: 6

1995年江泽民主席在澧县、临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21 17: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哲先生 于 2022-2-22 08:14 编辑

      1995年江泽民主席在桃源、澧县、临澧   
             原常德日报记者 王焕淼
   
           
       1995年3月20日,市委常委值班室通知我,随专程从北京“两会”赶回湖南的杨正午省长踏勘线路,此期间不接受任何采访任务,专心准备迎接江泽民总书记的视察。据透露:湖南省5个随行记者中,常德只有一个名额。我作为常德市新闻口惟一参与采访的记者,深感责任重大。那时只有传统相机,既不是品牌又使用多年毛病不断,我不能也讲不了条件,只有竭尽全力去拚。那时只用黑白胶片,不用彩色胶卷或用得很少。为了记录中央一把手第一次正式视察常德的历史资料,报社虽没更新设备,却破例给我配发了彩色胶卷。
     从3月24日11点左右,江泽民主席一行,在省委书记王茂林等人陪同下抵达芷园开始,我便进入精神异常紧张亢奋的状态之中。下午3时许,江总书记一行前往桃原县龙虎乡金盘山视察丘岗地开发。我佩戴统一识别标志和记者证上车,没想到被安排在倒数第二辆车上。待到金盘山脚,江总书记的1号车早已登顶视察。倾盆大雨中,5号车竟出了毛病,爬不动退不了,堵住窄窄的山道。“等不得!”我用手帕包好相机,冲入雨幕,从山脚直奔山顶。
     近千米上坡路,爬得我气喘吁吁,浑身湿透。正当我冲入人群准备拍摄,中央警卫一把将我拉出,差点摔倒。我那时已无气力说话,但非常愤怒地拍着胸前的记者证。“对不起。”他看到记者证后才转变态度:我也才感觉到双腿像弹棉花似的发抖,头晕脑胀胸闷,直想呕吐……
     时任市委副书记的王孝忠见我的狼狈样,非常体贴地安排我上了3号车。从金盘山到桃花源的7公里路程,我才慢慢缓过气来。在车上,我竭力与江总书记的警卫参谋们套近乎,将我数十年上山下乡的积累,特别是他们感兴趣的本地风土人情、民间习俗、乡村俚语等逐一介绍。这种“感情投资”拉近了人际间的距离,获得了理想效果:拍照,他们为我提供方便;录音,他们让我靠近总书记。记得在临澧太平村恒温养殖场,甲鱼池边只容两人并行、左侧是陡坎的狭窄地带,十几个记者挤在一堆互不相让,争抢精彩瞬间。我突然感到有人从右侧猛挤、身体失去平衡,就在我即将摔下陡坎之际,一只铁爪般的大手牢牢抓住我的左肩,使我转危为安。待我按下快门扭头一看,竟是同车的江总书记警卫人员,他微笑着一直送我到安全地方才松手……
     看罢甲鱼池,探访农民郭大泉家后,江泽民等一行驱车来到澧阳平原。一望无垠的油莱花泛着金黄,让人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3号车内人员无不“啧啧”称赞常德的农业生产抓得好。在澧县张公庙镇青龙村棉花育苗大棚旁,江泽民和老农陈敦炎亲切交谈,询问生产、生活情况。临别,江泽民风趣地说,祝你的棉花生产和生活像你的名字一样,火上加火!往返青龙村的路上,江泽民不时停下来,扶着油菜杆让摄影记者们拍照,高兴心情溢于言表。这一点,在他多次“常德的农业让我越看越有信心”的讲话中得到印证。         
      午餐后我未休息,即随时任澧县县委书记、县长的杨光宏、李学林到羊湖口电排站,只见公路旁、大堤上、甚至连屋顶上都站满了等候一睹总书记风采的群众。江泽民在电排站机房听取汇报后,健步登上了防洪大堤,察看澧水走向,询问汛期洪水水位等。见堤上有数百名老百姓被挡在警戒线外,江泽民没听警卫的劝阻,边说“我快速过去,快速回来”,边大步走向群众。百姓们也抑制不住热爱自己领袖的情感,向江泽民拥过来,距离越来越近。“同志们好,大家好!”江泽民的问候使群情激奋,有的人激动得跳了起来,“总书记好!”的欢呼声和掌声一浪高过一浪。这时候,已按常规先行下堤的记者们措手不及,只有我一人拍下了这难得的珍贵历史镜头。
      26日又是一个艳阳天,江泽民等前往临澧县合口镇视察十里鸭廊。时任镇党委书记的徐学英见到总书记毫不怯场、侃侃而谈,说得总书记和随行人员哈哈大笑。其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值得一记。徐说:“龙池堰的珍珠做成首饰远销海外,珍珠粉吃了青春永在,作报告的声音也格外响亮。”江问:“你吃过吗?”徐答:“我常年四季吃。”“难怪你的嗓子好。“总书记,您也吃一点。”江泽民诙谐地笑道:“我不吃嗓门都大,吃了更不得了啦。”在场的人都忍俊不禁。
      几天随行采访中,我获悉江泽民主席对考古特感兴趣,不仅为澧县城头山遗址题辞,还临时改变行程去探访夹山寺李自成禅隐地。这天恰逢周末,游人络绎不绝。“江爷爷好!”孩子们稚嫩的叫声令江泽民格外兴奋,他边慈爱地抚摸着跑到身边孩子的头,边与其父母聊天。在陈列室,江泽民非常仔细地参观了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史迹文物,不时提出各种问题。他极为赞赏导游小伍的讲解水平,当导游向总书记介绍摸驮石碑的鳌鱼头会百事顺利时,他也象常人一样,去触摸了鳌鱼的头……
      三天眨眼即过。送走江泽民一行,我们正在听吴定宪书记介绍江泽民在主车里沿途的重要指示。无线电对讲机突然响起:“常德日报的王记者在哪个车?”唐师傅答“1号车。” “请将北京发的记者证马上送来,下站记者等着用。”原来,这个紫色记者证象接力棒一样,是一站一站往下传,不能留作纪念的。
     (作者简介:王焕淼,中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地市州报新闻摄影研究会秘书长,常德日报社记者,作者退休前系常德日报主任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21 18: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21 18: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详细的亲身经历好活灵活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21 19:32: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老師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21 19:38: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22 18: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22 19:18: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21:54 , Processed in 0.03780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