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洋河海 于 2022-2-25 16:50 编辑
古药山寺见闻
◎邓学初 三 寺庙正殿的东西两侧设有很多大厢房,是朝山香客住宿活动的地方。佛教徒到名山寺庙烧香参拜叫朝山,朝山敬香的人叫香客。寺庙设有朝山敬香香会,专名诚正会,是香客朝山敬香的民间群众组织。每年秋季割完中稻农闲时,大约是农历八月份,四周远近的香客便如约汇集药山寺,自带睡卧用的稻草、自带统一制定的黄色香袋(内装香烛及干粮)、自交香钱、自开伙食,人员多少不等,有时两三百人,有时三四百人,当天到会,当夜凌晨开旗,即打开会旗举行朝山开幕式、升旗仪式中唱词,头人跪下引领,众香客跪下应和,声势雄壮,其词不详。会旗为特大直角三角形,白布上绣有金色弯曲长龙,边缘镶有蓝色水波形边,横直角边长约2米,竖直角边长1米多。旗杆为粗长的楠竹,约七八米长,掌旗大力士为袁美松、钱兴正二人。升旗仪式结束后,掌旗人便高举会旗,导前奔跑,众香客随后紧跟,只望方向,只看旗帜,不择道路,专走稻田、山野捷径,俗称铺田跑,齐头并进,看谁武威,跑得快。传说跑得越快,心越虔诚,越周正,越能获得菩萨保佑。都督旗殿后,都督旗为长方垂直旗,上书“都督旗”字样。朝山目的地是药山寺西方二三百里外的五雷山。其路线大致是:由药山寺西行,经临澧县柏枝台、城关镇、余市桥,石门县的蒙泉、夏家巷、刘家山,西行进入慈利县城东的五雷山区。五雷山可能因山上有道人学习天心五雷法而得名,五雷法亦名掌心雷。
五雷山“始于唐,盛于明”,所建庙字有36官、72殿,总面积达160平方公里,二天门海拔917米,“旁魄百里,列县俱瞻”,在道教界享有极高的地位,作为“两省170县”无以数计的道教信徒的精神家园,其信徒遍布湘鄂两省广大地区,素与湖北武当山齐名,“北有武当,南有五雷”。 朝山香客到达山顶朝堂,倒头便拜,跪着等候队伍到齐举行朝拜仪式。朝堂容量有限,后到的当地香客往往要赶起先到的外地香客,让他们先拜,先到的不让,便要引起斗殴。诚正会的香客平时经常舞狮玩龙,多会武术,擅长散打,往往后发制人,打出了名。当地香客看到诚正会的队伍来了,便避让三分,不敢再无理挑衅。 药山寺香客的五雷山朝山活动,新中国成立前搞得红红火火,往返五六天,,风餐露宿,不怕疲劳,干劲十足。返回时带着各种祭品如香饼,供家人享用,十分满意。这种大规模的朝山活动,临解放便废止了。 摘自政协湖南津市委员会编纂的《城市基因 津市文史丛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