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洋河海 于 2022-2-25 17:44 编辑
古药山寺见闻
◎邓学初 六
我国汉地佛寺,发于汉代,风靡于六朝,继盛于隋唐,没落于明清。据先人传言,药山寺为唐太宗派尉迟恭将军监建。唐时古药山寺共有二十进,要骑马才能关山门,由此足见其特别宏伟壮观。
山门本是三门,中间一大门,两旁一小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智度论》“涅繁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故称“三门殿”。因寺院多居山林,故又称“山门”。三门殿内的两侧,塑有两大金刚像,手持金刚杵。金刚比喻坚固、锐利能摧毁一切。杵是古代印度的兵器。金刚力士是守护佛法的,故置于三门殿的左右两侧。笔者少年时到鳌山赶场路过药山坪中心,看到十几块石碑像一个小碑林,石碑宽大过人,有文字,可惜未细看碑额碑文。石碑处是否就是古山门呢? 唐太宗的太后就是唐高祖李渊的皇后。唐高祖公元618年即位,在位9年。唐太宗627年即位,在位23年,止于650年。药山寺修建的时间应该在这23年之间。尉迟恭585年生, 658年死,他军功告成后监建药山寺的时间若是55岁,便是640年。从640年到1166年,古药山寺便存续1326年,堪称古庙。唐时修建20进,废毁时仅剩6进,其余14进毁于何时,是一次毁坏,还是多次毁坏,这个历史遗案是否可以从众多石碑中找到一些答案呢? 据说,这些石碑已被村干部变卖了。真是遗憾千古,答案渺茫了。
摘自政协湖南津市委员会编纂的《城市基因 津市文史丛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