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洋河海 于 2022-2-28 15:27 编辑
津市名胜古迹小考
◎葛乐山
五、朝阳阁
朝阳阁,昔建在市区大码头渡口。《澧县县志》载:“朝阳阁,津市大码头,供吕仙。” 朝阳阁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是时,陇西道发生地震,百姓缺乏科学知识,误以为神灵震怒,一时各地大兴土木,修建寺庙, 祈神保佑。津市人士遂倡议建朝阳阁于大码头河边。朝阳阁共为三层,底层为砖砌台基,中有拱形门便 于行人通过,台上建两层楼阁,红柱雕栏,飞檐拱顶, 全系木质结构,不用一颗钉铆,建造技术之高,殊不多见。清光绪年间(1875一1908), 津市富户禹某赴岳州,途中感冒风寒,卧床不起,一道士趋前自荐诊治,施以熨、贴、推、拿手术,竟不药而愈,禹公叩问道长姓名及住处,回答姓吕,住澧州三洲村(清朝津市一度名三洲村)。后思及道人姓吕,疑为吕洞宾神仙赐福,终年祈祷不已。民国初年,朝阳阁因年久失修,摇摇欲坠,吕氏后裔遵先辈遗嘱修葺一新, 并塑吕洞宾金身于阁中以祀之。1930年, 津市商民六十户集资补修朝阳阁,使之焕然一新。 因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一文中有“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所记与朝阳阁相似,因登朝阳阁顶层,凭栏远眺,洞庭波涌,水天一色,隔岸可见关山烟笼,俯视澧水,碧波荡漾,百舸争流,令人心旷神怡,堪称大观在上,于是精刻匾额一块,题字“大观在上”。1974年,因修建沿江石堤有碍,始将朝阳阁拆除。
摘自政协湖南津市委员会编纂的《城市基因 津市文史丛书》;原文无照片,现照片从互联网上获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