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4-8-30 15:47 编辑
往事(4):常德宴请师友
作者:永志
有一天,我接到徐淑云老师一个电话,她告诉我安乡有一批老师退休后投靠儿女住到常德来了,紫桥小区住了好几个,都是我认识的,想由我出面请大家聚聚。我答应了,说找机会。几年过去了,我也要退休去长沙投靠儿子,不能再等了。我的老伴和子女都不在常德,只得请人帮忙,熊宜珍负责通知;颜明安负责照相和点菜及酒水安排。宴请安排在文苑酒家,挨着我的寓所,请大家到家里坐坐方便,有气氛。时间在我退休前夕,即2007年8月18日中午。苏朝国和刘志文老师及夫人都答应来的,结果没有来。出席的有徐淑云,毛康午,黄继诗,邓莉云,王宏楷,熊宜珍和她先生张祖烈,颜明安,徐淑云老师的保姆也参加了。开席前,大家到寒舍小叙。徐淑云行动不方便,没上楼。吃饭后,颜明安给我们拍照,那时没有手机拍照一说,留下这些照片还算珍贵。
安乡在常德的退休老师,有一个活动的组织,一年一次,每个人轮流坐庄。2008年不知是哪位老师坐庄,由熊宜珍转告我,邀请我和颜明安一定参加,颜明安说自己认识的人不多,婉谢;我参加了。毛康午老师很活跃,他负责刻写、油印了一首歌,发给每个人,大家在吃饭前学唱。虽然都是七老八十的人,但有的唱歌,有的拉琴,有的说笑,非常热闹。刘志文老师夫妇二人都参加了,我们认识,聊了不少。我在安昌西李家完小读小学时,刘志文在那里当老师;我在三岔河读初中,他常师毕业,分配来学校,我们又是师生。她的夫人黄冬梅,在我们公社五七中学当校长时,我在公社白粉嘴搞“三分之一”,我们有接触。刘志文老师告诉我,有一年他差点调进县方志办,参加修《安乡县志》,只是因为和某个人意见相左,拒绝了。我的感觉,刘老师当时身体不是太好,想不到几年后他就去世了。据说老师们每次活动的时间是一天,吃两餐饭。我只参加吃午饭就离开了。
熊宜珍送我,告诉我:带小孩“奈不何了”,想请保姆。开始我笑有钱了,人就变得娇贵,她说心脏有毛病。我要她保重。但心里仍然不以为然,我们同年,刚到退休年龄,还不算老啊。大概是第二年,有一天晚上,我儿子告诉我“熊姨去世了”,我为她送行的机会早已错过。后来,徐淑云老师也走了!刘志文老师也走了,真是世事无常!聚会时,徐淑云老师对我表现特别热情。她在一中做学生工作,我是学生干部,当然熟悉;文革期间,她调乡下,在丁家渡学校当负责人,我的两个弟弟是她的学生,我的父亲是贫协主任,分管教育,徐老师也认识……
从左至右:王宏楷、张祖烈、黄继诗、毛康午、徐淑云、熊宜珍、邓莉云、应国斌。
从左至右:王宏楷、张祖烈、黄继诗、毛康午、徐淑云、熊宜珍、邓莉云、应国斌。
应国斌和毛康午老师夫妇合影。
应国斌、熊宜珍和黄继诗老师合影。
应国斌、熊宜珍和黄继诗老师合影。
应国斌和张祖烈夫妇合影。
应国斌和颜明安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