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焕宁 于 2022-3-21 09:33 编辑
话 说 钓 鱼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不少的人耳熟能详。据说钓鱼兴于周,盛于唐,这项活动集郊游,健身、娱乐、怡情、养性于一体,是男人们喜欢的一项户外活动,长期以来,备受贵族、士大夫、文人墨客的追捧,几乎成了他们的“专利”。 钓鱼在我国被赋予更多的则是文化色彩。诗人白居易曾写下:“况我垂钓意,人鱼又兼忘。无机两不得,但弄秋水光。尽兴钓亦罢,归来引我觞”。人们在钓鱼的同时,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感悟:“岁月流逝,韶华不再、人生可贵、敢不努力”。同时钓鱼还可以培养耐心,使人积极进取,追求天人合一悠然自得的心态。 钓鱼不仅能修身养性,增强体魄,还可以去探索、揭秘自然,培养和提高人的思维、创新能力。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确富有哲理,所以男人都喜欢钓鱼,其中有一大部分则是老年人。老人垂钓,“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诗曰:“老翁垂钓非在鱼,童稚儿趣寿南山”,这是对老人钓鱼真实的写照。 翻开中国古代史,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男子精力充沛,身体健壮,责任感强。他们的主要工作是狩猎,还兼捕鱼,收集食物。而狩猎、捕鱼又是一项比较辛苦的工作,同时技术性也较强,有时捕鱼还要出海,风险更大。而当时的女性他们的职责就是采集果实,缝制衣服、烹饪食物、抚养孩子、管理内务。 有关资料表明:大部分的男子都喜欢钓鱼,这可能与狩猎有关,狩猎时,男人们沉默寡言,不吵不闹,静静等待,他们生怕惊动猎物,富有较强的忍耐及克己精神,同时在狩猎中培养出来攻击的本能,也能在钓鱼的过程中得到释放。他们在钓鱼时,眼睛紧紧盯着鱼漂,特别是当鱼漂下沉的瞬间,喜悦、兴奋、充塞心胸。鱼儿终于上钩了,欢快、刺激、不可名状。忍耐、等待、再等待,终于成功了,这种感觉与猎人捕俘猎物的心情是一致的。特别是鱼儿咬钩的一瞬,感觉像触电一样,因为是击中了目标,垂钓使男人们找到了自信和力量,找到了成功的喜悦,找到了至高无上的乐趣。无论是池塘水库,还是江河湖泊,海阔天空任我行,的确是一种最好的释放攻击本能又不失修养的好方法。 不少的人钓鱼,不是经济利益的驱使,也不是为了改善生活,而是为了过把钓鱼瘾。为了钓鱼,他们不惧严寒酷暑,不怕日晒雨淋、不畏蚊叮虫咬、他们忍饥挨饿,一声不吭,有时要守上很久很久,即使一天钓不到一条鱼,也乐此不疲,毫无怨言,真可谓“只讲耕耘,不问收获”。 最后谈谈垂钓与环保的问题。众所周知,大家都喜欢到干净的,环境宜人的地方去钓鱼,享受美丽的大自然带来的温馨和快乐。而好的环境,要靠大家去爱护,去创造。 钓友们在垂钓时,要注意四周的绿地,塑料袋、塑料瓶、吃剩的食物不乱扔,小鱼和怀卵鱼,一律放生,让鱼儿充分休养生息。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做真正文明环保的钓鱼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