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36|回复: 3

毛氏家族文化(2)谱牒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 07: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西河堂 于 2014-12-1 08:00 编辑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华夏文明绵延五千年而不中断衰亡,可见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为何它能这样强盛和持久?因为家族文化是支撑这座大厦的重要基石。
      所谓家族文化,就是一个家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及道德规范。毛姓自立国以来,后世文官武将和名人辈出,崇文尚武是其优良传统,除产生了晋代毛宝这样的“将帅之家”外,尤其以诗文、学术和绘画炳耀千秋,形成了一支历代承袭的庞大学者和画家群,在中国文化史上贡献突出。汉代的毛亨和毛苌因创立和传授古诗学《毛诗学》,保存下来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功不可没,且治《诗经》为毛姓家学,故有“风雅诗宗”的美誉。毛氏文化以儒家礼教文化为主干,因此在其族谱中风俗礼仪(祠庙祭祀、婚礼、丧礼等)和规训、劝戒乃至堂联、派语,无不表现出儒家的精神风貌和道德规范,这也是毛姓文化的特点。
      毛氏家族文化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如《家训》中强调“孝父母”、“友兄弟”、“勤职业”、“尚节俭”、“恤贫寡”、“戒酗酒”等,提倡“讲法律以警愚顽”、“重农桑以足衣食”、“隆学校以端士习”、“训子弟以禁非为”等,不仅反映了毛氏家族的家族思想,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传统,至今还有很积极的现实意义,这是家族文化的精华。但对于其中利用封建礼教和家规家法欺压妇女,强令其守节,强令民众百姓“戒争讼”、“戒多事”等也要进行分析,去其糟粕,以利于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
      毛氏文化的内容丰富,下面分“谱牒文化”、“风俗礼仪”、“规训劝戒”等几部分进行叙述。
      所谓谱牒,就是“家谱”、“房谱”、“族谱”、“宗谱”、“通谱”、“家乘”、“家珍”、“家牒”的总称,也就是记述姓氏家族世系的书。它起源于甲骨文时代,我国最早的是用甲骨文记载的商朝王室的世系,即商王家谱。到了周朝,已设置记录王室家谱的史官。司马迁写《史记》,就大量参考了谱牒,可见它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中国谱牒之盛期在魏晋南北朝和明、清、民国时期。
      谱牒的作用主要是了解家族的源流世系,将具有相同血源的家族团结起来,达到互助互利和敬宗收族的目的。
      谱牒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它是纯正血统关系的可靠记载;它能增强家族成员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按照家族规范伦理道德约束族人的生活行为,维护宗法封建秩序;具有史学、文化等学术研究价值。
谱牒的重要性,前人说过:“家之谱犹国之史”,把家谱与国史相提并论,视为同等重要。国无史有失国政,家无谱就会有失家法。家谱是国史的补充和微观,国史是家谱的综合和宏观。
      作为家族文化的头等大事就是修谱。毛姓望族对修谱十分重视,大多数家族成员积极参加,出钱出力,互相配合。修谱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祭敬祖先,并要燃放鞭炮。由事先成立的修谱工作班子中的总修(-般由族长或威望高者担任)、主修(出钱最多者)、撰修(文化最高者)讲话,宣布人事安排、工作任务、有关规定等。然后再进入修谱的实质性阶段,重在调查核实族人的姓名、生辰年月、支派等,务求真实,要尽可能将有疑问或不知的问题弄清楚,谱牒初稿出来后,通知各房长或最熟悉情况的人来亲自校对,以免遗误。谱牒正式印出后,按领谱字号洗手将谱接回各房,旧时接谱时要作祭、放鞭炮,有条件时还设宴请捐钱出力多的人吃饭。
      毛姓有文字记载的谱牒应始于先秦史官所撰的《世本》。因毛叔郑是周文王之子,是皇室后裔,为伯爵,该书记载战国前帝王和诸侯大夫的姓氏和世系,应在此之列。汉代的毛姓世系还应在《世本》上有所补充,而未见专书。可惜《世本》在宋代已佚,我们现在所看到毛姓最早的较完备族谱是宋代的龙图阁直学士毛渐(1036—1094)所修《清漾毛氏族谱》(晋代毛宝和唐代毛衷时修过谱,可能较简单,且已失传,只留下序,该谱于元丰六年(1083)初纂,并作《源流序》和《毛氏世谱》,对毛姓历代祖先予以介绍,保存下来了十分珍贵的毛姓世系资料。《清漾毛氏族谱》从毛渐初修起,至民国25年(1936),已续修10次,至今近千年,它详细记载了从始祖毛伯至22世毛遂至52世毛宝(称江北毛氏),再从毛宝随晋室南渡后(称江南毛氏)的1世毛宝至35世毛立翁,又从立翁之子毛璋至57世毛永国的情况。总之从清漾毛氏到1936年已有109代,至今已112代,是毛姓族谱中最完备齐全的谱牒。
      毛姓谱牒,目前保存下来的,大多为清代和民国时期所修,少量是明代的,明以前则罕见。这些谱牒大多保存在上海、北京和各省、市、地县图书馆及部分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图书馆内。也有些存于乡村民间,或流向了海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 13: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优秀家谱文化对于倡导和谐理念,培肓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有着积极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7 06: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7 06: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9 09:59 , Processed in 0.03186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