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洋河海 于 2022-4-7 18:42 编辑
津 市 民 俗 举 略---还 傩 愿 王 泸
1963年9月、我随团下乡演出,在当时属澧县的棠华公社的一间农舍大院,目睹了十分新奇的“还傩 愿”仪式。首先的程序是报家门先安正堂,堂中三个彩色神门,红韩半掩,庄重肃穆。门内供三尊傩 神,中门供青玄妙道傩 神真君,男性、黑脸、三只眼;左门供飞天五岳都总大帝,男性、红脸:门供五通五显华光大帝,女性、白脸。案桌青灯数盏,烛火窜跃,壁影浮动。接着,一阵震耳的闹合声、鼓角声凝重、道劲,伴和凄凉幽邃的嘶嚎声。第三道程序是巫傩 求子,消灾。巫师头戴绣有“日”“月”的法冠,身着宽大红袍,前胸绣金黄八卦图,手执八宝铜铃,骑板凳马,口中念念有词,駆鬼消灾。最后一道程序是唱勾愿歌,巫师唱道:
宣得清来道得明,判官提笔勾题心。 当日许愿红笔圈,如今许愿墨笔填。 先勾年来后勾月,又勾日子共时节。 四只角里打一圈,圈过清吉保平安。
曲调用当地山歌咏叹,唱完,户主交钱,巫师再唱,此隆重“还傩 愿”仪式算完结。
津澧一带流传的还傩 风俗,乃是古楚昌炽的楚文化遗风的延续。可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黄河上游的古代蚩尤和黄帝的大战。当时,蚩尤被杀,残部便逃往三苗一带,即今湘鄂之地。《史记》注:“左洞庭而右彭蠡。”春秋时为三楚。《汉书书》 注: 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四楚。津澧一带乃楚之腹地,春秋时赫国是诸国中之佼佼者。书昭注《国谱》云:"巫蚬,见鬼者。”楚人将鬼与神合为体、相信巫觋能将社会治理得尽普尽美。楚圧王令大巫法真与弟子张五即在欢设坛求雨,果真下了一整夜雨,臣民信着如神。楚三间大夫屈原作《九歌》,便然祀鬼神的乐歌。《九歌》程序有布坛迎神、降神、酬神、送神几个过程,与当今津澧一带楚地遗风“还傩 愿”十分相似。
既然巫觋是楚文化之核心,那傩 与巫有何联系?巫术,是人类最早的一种信仰业宗教还早。据西方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的研究,在宗教形成之前,人类已经有了巫术信仰和巫术活动。傩 ,起源于三苗国对颛琐帝四恶子的报复。傩 ,也叫驱傩 、大傩 ,亦为先秦楚地举行的一种驱鬼逐疫的仪式。《续汉书◇礼仪志》载:“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十二兽有衣毛角,中黄门行之,冗从仆射将之,以逐鬼于楚中。”综述了汉代宫廷中的傩 神十二兽。明末思想家方以智在诠释傩 神时指出:“傩 神凡十二,皆使追凶恶。”
傩 神与巫神同是为楚人驱疫的神灵,借以抚慰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百姓。几千年来,津澧一带的百姓将古朴庄肃的“还傩 愿”楚俗一代一代传下来,并将傩 神称谓傩 愿菩萨,许愿、勾愿(还愿),以寄托百姓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鞭挞。津市至今还存的“还傩 愿”是三千年楚文化的“活化石”,异常珍贵。
摘自政协湖南津市委员会编纂的《城市基因 津市文史丛书》;原文无照片,现照片从互联网上获得。
原文作者简介------王泸1945年4月出生于重庆市。1960年考入津市戏曲学校,1985年进市文化馆,曾担任文学、戏剧、曲艺创作和辅导员,创作了长篇小说《疯人村》《孟姜女》,发表中短篇小说40余部,并收集研究津市地方文化,直至2013年,王泸共出版了地方文化研究专著《兰津芳韵》《嘉山傩韵》《王泸话津市》等多部民间著作,先后荣获17个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