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57|回复: 2

红色故事(之七):“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1 13: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2-4-11 16:12 编辑

红色故事(之七)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130507kl9gok6t5rpratm5.jpg
青年丁玲


     1  在毛泽东诗词中,题赠作家的只有一首,就是写给丁玲的《临江仙》,足见毛泽东对丁玲的器重。
    丁玲(1904—1986),常德临澧县人。父亲蒋保黔,临澧旺族,曾留学日本;母亲余曼珍,其家族在武陵也很有名气,她有强烈的民主革命思想,曾与向警予同学,对丁玲影响大。丁玲最先在桃师读书,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在长沙,与毛泽东的发妻杨开慧是中学时代的同窗好友;与好友王剑虹到上海,结识瞿秋白,瞿秋白有“冰之是飞蛾扑火,菲斯不止”的评价。丁玲1927年开始创作小说,《梦珂》、《莎菲女士日记》相继发表。丁玲是新女性,渴望自由,倾向革命,在文中流露出了不少针砭时弊的内容和激进词语,因而1933年在上海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秘密逮捕,关进了监狱,直到1936年秋天,通过中共组织的多方营救才获得自由。出狱后丁玲更加厌恶旧政府,向往新未来,于当年11月初,悄悄地绕过许多关卡,来到心仪已久的延安。  
  毛泽东久闻丁玲的大名,对丁玲的处女作《梦珂》和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并不陌生。丁玲的突然到来,毛泽东深表欢迎,特在窑洞中为丁玲举行欢迎宴会。出席宴会的除了毛泽东本人外,还有周恩来、博古、张闻天等中共高层领导人。丁玲与毛泽东虽是初次见面,但是并不陌生,1921年夏天在长沙,她参加了在船山书院开办的补习班,原来说毛润之先生也要来讲课,但是终于没有来。她是那时知道这个名字的。素以活泼、开朗称著的丁玲一身男装,神似一个俊小伙子,毫无生疏拘束之感,倒像个久别的游子重回到亲人身边一样,激动得一双浓眉大眼噙着泪光,当天便向毛泽东介绍了自己的身世。
    丁玲告诉毛泽东,她家住湖南临澧县的蒋家坪,其先祖蒋光业算是明末全国三个半大财主中的半个,而到她祖父时家产已败。先辈传说,蒋家是李自成的后裔。毛泽东得知发妻杨开慧是丁玲的同窗好友,两人志趣相同,说话投机,杨开慧大丁玲三岁,常以姐妹相称,不免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稍停一会儿,毛泽东才用浓重的湘潭话风趣地说:“我们是真正的老乡啊,老乡见老乡,不必泪汪汪了。你比我还小11岁,算个小妹吧!”

    席间,毛泽东还关切地询问她在国统区的不幸遭遇,丁玲诉说了所受的残暴折磨,拿她自己的话来说是:“就像从远方回到家里的一个孩子,在向父母亲那样亲昵地喋喋不休地饶舌。”听完丁玲的诉说,毛泽东不失风趣地劝慰道:“黑暗已成过去,身处光明世界,你可尽情发挥了。”他笑问道:“丁玲啊,你想干什么呢?”丁玲不假思索说想当红军,但不知道毛泽东会不会同意,紧张地等待表态。“好啊,壮志凌云,不让须眉。”毛泽东点头赞许,“还有一仗可打,正赶得上,跟着杨尚昆他们的前方总政治部上前线去吧。”
  同年11月22日,筹备已久的文化艺术协会(即中国文联前身)召开成立大会,在会上,田汉、丁玲、成方吾、欧阳山等16人当选为干事(即理事)。次日的干事会上,丁玲当选为中国文学协会主任(即中国作协前身)。11月23日,毛泽东正式批准了丁玲上前线的请求。24日,丁玲轻装上阵,随杨尚昆北上来到定边地区。一个月后,丁玲又随彭德怀、任弼时领导的一方面军南下,到了前线司令部政治部工作。丁玲不让须眉,一面拿枪作战,一面挥笔写作,表现出一位热血女知识青年的顽强拼搏精神,很快在火线入党,其事迹与奇文不断传到毛泽东耳中,不禁为丁玲特别高兴,遂于12月30日挥笔写出《临江仙》一首,用电报发到前线聂荣臻司令部,嘱转给丁玲同志。词曰:
        壁上红旗落照,
        西风漫卷孤城。
        延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
        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
        今日武将军。
昨天文小姐.(题字).jpg
毛泽东给丁玲的电报内容


    2  可是由于工作调动,丁玲没有收到这首词。多日后,丁玲从前线凯旋,毛泽东满面春风,与丁玲握手相庆,第一句话就问丁玲:“你上前线后,我为你写过一首《临江仙》词,你可否看到?”丁玲感到奇怪,只好照实回答说:“我没看到呀!”毛泽东没作声,在桌上寻找一张白纸,挥起毛笔,蘸上浓墨,又重写一遍,含笑递给丁玲:“你拿去吧!”丁玲望着龙飞凤舞、潇洒自如的毛笔字,细细品味,当读到“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之句时,受宠若惊,心潮澎湃,连说“谢谢主席,受之有愧!”    
    这位“文小姐”来到保安后的第二年,经毛泽东的提议,就被任命为中央警备团政治处副主任,真正地成了“武将军”。不久,丁玲回到延安后,与毛泽东的接触就多了。有一次毛泽东对她说:“我看这些知识分子很喜欢同你接近,你这里有点像文化人的俱乐部。”还有一次说她“有名士气派”。丁玲知道毛泽东是在指出了生活圈子很小,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的缺点,心里非常感激,于是就决心深入群众生活,改掉自己的毛病。1943年的整风运动中,丁玲的《三八节有感》和王实味的《野百合花》都受到批判。在一次高级干部学习会上,毛泽东同志作总结发言时说:“《三八节有感》虽然有批评,但还有建议。丁玲同王实味也不同,丁玲是同志,王实味是托派。”毛泽东的一句话保了丁玲。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第三次会间合影时,毛泽东问道:“丁玲在哪里?照相坐近一点嘛,明年不要再写《三八节有感》了哟。”说完毛泽东见丁玲挨着朱德坐下时,他才满意地自己坐下。

丁玲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就写了报告文学《田保霖》,与欧阳山的《活在新社会里》,发表在《解放日报》上。毛泽东当夜就读了欧阳山和丁玲的文章。他抑制不住满心的喜悦,立刻给丁玲和欧阳山写了封信:


  快要天亮了,你们的文章引得我在洗澡后睡觉前一口气读完。我替中国人民庆祝,替你们两个的新写作作风庆祝!合作社会议要我讲一次,毫无材料,不知从何讲起。除了谢谢你们的文章之外,我还想多知道一点,如果可能的话,今天下午或傍晚拟请你们来我处一叙,不知是否可以?

  1939年,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陕甘宁边区受到很大威胁。丁玲在行军转移之际,很为毛泽东赠给自己的诗词手迹担忧。她听说胡风现在较安全的重庆,于是便托人将一些稿件及毛泽东写给她的一叠手迹转交胡风。胡风收到这包东西打开一看,见到有一叠用精致毛边纸横写的旧体诗词,从那龙飞凤舞的书迹上,他认出这是毛泽东的亲笔。于是,他将毛泽东手迹单独取出,放进一只牛皮纸信封里。封面上,他用毛笔写上“毛笔”两个大字。内含自然是毛泽东笔迹的意思,可从表面看去,又只是毛笔字的意思。这叠手迹,胡风以后就将它藏在自己用来装稿件及朋友稿件的小皮箱里,每每随身携带。
 1949年后,胡风与丁玲两人又能经常见面了。有意思的是,两人都没有提到毛泽东手迹的事。胡风夫人梅志分析:可能是新的感受太多,要做的事太多,暂时把它忘怀了。


丁玲(戎装).png
戎装丁玲

  1955年,批判胡风运动开始,并一步步升级,终成“胡风反革命集团”;丁玲也是先“丁陈反党集团”问题,后定为“右派”。这样的情势,丁玲与胡风,就是有心联系也不能了。随后,胡风被捕,毛泽东的手迹与胡风的日记、书信、文稿及其他杂物一并被搜走,存进了公安部的档案柜中。胡风直到1965年才被判刑,按程序,一些不被没收的东西可以领回,毛泽东的手迹这时才与其他一些杂物被胡风夫人梅志领取回来。
  胡风判刑后,被羁押到四川,毛泽东的手迹也随着他们到了四川。1968年夏天,成都的红卫兵来到梅志所在的芦山县劳改局苗溪茶场,抄了他们的家,将东西翻得乱七八糟。抄完家后,梅志被训斥一顿,接着就让她收拾一下东西去参加劳动。她意外地发现那个装有胡风文稿及毛泽东手迹的皮包被扔在地上没人要,便拾起来,发现里面的文稿、诗稿全没有了,但是,里面的那个藏有毛泽东手迹的夹层没被动过,梅志这才松了口气。之后,胡风夫妇又经过多次搬迁和检查,幸运的是,这个皮包一直没有被当作胡风财物没收,而让梅志带走。
 1979年初,胡风出狱了。1980年3月,胡风夫妇回到北京,9月,中央宣布为“胡风反革命集团”案平反。梅志从皮包夹层中取出那个信封,对胡风说:现在好了,到物归原主的时候了。梅志便写了一封短信,将这叠毛泽东手迹一起请中国作家协会转交给了丁玲。作家宏羽见到毛泽东手迹后,写出《毛泽东同志一九三六年写给丁玲的一首词》一文,连同“临江仙”手迹,一并发表在1980年10月出版的《新观察》杂志第七期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1 14: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1 16: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已发过一次,发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8 01:08 , Processed in 0.03746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