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485|回复: 8

范仲淹及其胜迹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20 16: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家协 于 2022-4-20 17:58 编辑

范仲淹及其胜迹简介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唐宰相履冰之后;曾祖父范梦龄曾任吴琥国中吴节度判官,祖父范赞时,曾任吴越国秘书监;父范墉,任职于吴越王幕府,后随吴越王钱一同投宋;先辈为邠阳(今陕西省邠县)人,后徙江苏吴县(今属苏州);生于公元989年,字希文。公元990年父亲病逝,母谢氏贫困无依,抱着二岁的范仲淹,改嫁给山东淄州长山县河南村(今邹平县长山镇范公村)朱文翰。
      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通“悦”)。“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
      初任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县)司理参军,后迁大理寺丞。修捍海塘,世称范公堤。天圣三年(1025)上书指责时弊,提出富国强兵建议。次年任秘阁校理。十多年间,历任右司柬,判国子鉴,权知开封府等职。忠直敢柬,三贬其职。在知苏州时,疏浚太湖/海水道,解除江南涝灾。又办学,创义庄,神得人心。康定元年(10140),召为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抚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负责防御西夏重任。志军安有功,与韩琦齐名,时称范韩。庆历三年(1043),召为枢秘副使,旋拜参知政事,参与推行“庆历新政”;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因保守党反对而失败。被指为朋党,次年罢政,出任河东、陕西四路宣抚使。曾遍游名山大川,写下大量文賦及诗词。所作《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传世名篇。皇佑四年(1052)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他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做官时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后因直言而屡遭贬谪,但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仍政绩卓著;令人敬仰之致。故与之相关的名胜古迹遍布祖国山河。
一、山东醴泉寺遗址。
  在山东省邹平县陈村南。范仲淹少年时在此寄居苦读。寺已废,仅存唐开元三年(715)立“大唐各州韦丘县常白山醴泉寺志之碑”一通。碑高2、5米,宽1、1米,碑首两侧各浮雕三龙。碑文楷书、阴刻;记述了唐中宗时重修醴泉寺的情况;经风雨剥蚀,字迹多不可辨。正面又浮雕佛像五尊。碑阴线刻北朝醴泉寺高僧志公像。现在碑保存完好。
二、山东读书洞。
    在山东省邹平县陈村南醴泉寺遗址南三公里。相传范仲淹在醴泉寺寄居读书时,常来洞中苦读;当地因之称“读书洞”。洞上为陡峭山岩。洞西向,口宽4米,高12米,深2米。周围林木繁茂,前有流泉,环境幽静。
三、湖南书院洲遗址。
  在湖南省安乡县深柳镇对河。这原是洞庭湖淤积的洲,名为鹳港。洲上修了一座道观,叫兴国观。该道观飞阁重檐,雕梁画栋;观内三尊神像金光闪闪,栩栩如生,范仲淹曾读书于此。为了纪念范文正公,在他读书的地方,人们修建了一座书院,名为范文正公读书台,至到乾隆年间重修书院时,在书院周围种柳数百株,书院改名为“深柳书院”,鹳港也改名叫了“书院洲”。
  据安乡县志载:“深柳书院位于湖南安乡。原名范文正公读书台。宋范仲淹曾随继父朱氏居县,读书于兴国观。后人慕其行志,构堂祀之。庆元二年(1196)知县刘愚重修,建祠绘像,置祭田10余亩以供祀事。元知县塔不歹修葺。至正末毁。明成化十一年(1475)知府吴节重建,增祭田至70余亩,后为兴国观道士所侵占。正德十一年(1516)收回田产。崇祯末又毁。清顺治十四年(1657)知县辛良器重建。康熙十三年(1674)毁于兵火。雍正元年(1723)知县王其巩重建。乾隆十年(1745)知县张绰重修,植柳数百株,改名“深柳”。六十年知县李其丰、嘉庆十七年(1812)知县银中球均增修,有正殿、讲堂、学楼、门楼、厢房等。光绪十八年(1892)定生员正附课各10名,童生正附课各20名。龙阳童悟盛、本县罗才英曾为山长。二十九年生员刘绍基等改之为小学堂,院产租谷2000余石全数提作学堂经费。”书院洲名称尚存。
四、苏州府学。
在江苏省苏州市。与沧浪亭东西相望。北宋景佑二年(1035)范仲淹创办。此处原为五代钱元file:///C:/Users/%E9%AB%98%E8%80%81%E6%9C%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jpg南园故址,办学后,屡经重建扩建,房屋甚众,又经凿池架桥,磊山建亭,广植松柏,庄重而宏丽,为东南学宫之首。现建筑大部为明、清重建。东部有戟门、棂星门、大成殿、崇圣祠,西部有半池、七星池、明伦堂。其中,以明构大成殿最为宏伟宽敞;面阔七间,庑殿顶,前施月台。原保存历代众多碑石、宋刻《天文图》、《地理图》、《平江图》、《帝王绍运图》;此属珍贵文物,已移藏苏州博物馆。属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五、江西文庙
    在江西省波阳县城外东湖北。即学府宫。北宋景佑三年(1036),范仲淹因上《百官图》揭露宰相釹吕夷简不能选贤任能,被指控为叽指时政,贬为饶州知州;倡建文庙,并亲自选址勘地。次年知润州,建庙之事被搁置,直到庆历年间,张潭任饶州守,继范仲淹未竟之事,动工兴建。元末毁于兵祸,后屡有重修。清咸丰三年(1853)遭毁。现存文庙为光绪年间重新。殿为重檐歇山式木构建筑,上盖黄色琉璃瓦,青花瓷宝殿脊,五彩斗拱,朱柱雕梁。现为波阳博物馆。
   
六、江西芝山亭。
      在江西省波阳县城北芝山西岭。范仲淹知饶州时游憩芝山寺,题诗曰:“楼殿冠催巍,灵芝安在哉。云飞过江去,花落入城来。得食鸟朝集,闻经虎夜回。偶临西阁望,五老夕阳开。”寺僧遂建亭于此,名五老亭。后改为芝山亭,现保存完好。
  
七、元妙观遗址。
      在江西省波阳县城外东湖。创建于晋咸宁二年(276);唐大中二年(848),移至城东,改名开元观。宋时诏改天庆观。范仲淹知饶州时,在此凿有灵龟池、七星井,并建钟楼。现井存。
  
八、丰林寨。
        在陕西省延安市东嘉岭山。东嘉岭山又名宝塔山。《隋书 地理志》称为枫林山;是延安的名山之一。北宋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抚副使兼延州(今延安市)知州,为防御西夏进攻,曾在此山筑寨防守,称丰林寨。其遗址现清晰可见。嘉岭山崖壁有范仲淹题刻“嘉岭山”三字,依然醒目。山下延河旁有当年范仲淹主持开凿的水井一口,名叫范氏井。
  
九、二将城遗址。
        在甘肃省华池县东15公里山庄乡山梁上。《庆阳府志》载:“第二将城,在府东北一百二十里,周七里,高一丈五尺;宋时筑。相传为第二驻师处。”北宋 明道元年(1032),党项首领李元昊建立大夏政权,南下侵宋。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韩琦前往抵御。范仲淹在今之庆阳、环县、华池、合水等地。他广修城寨,西夏多次来犯未逞。庆历三年(1043),西夏遣使义和。次年,和义成。宋册李元昊为夏国主。范、韩二将保边有功,乡人为纪念其功德,遂将昔日驻军华池的第二将城,命名为二将城;其川为二将川。二将城址,依山势而就;近似长方形,面积约六万平米。城垣土筑,夯实层厚0、15---0、25米;居地险要,为古代一军事要塞。属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十、百花洲。
      在河南省邓州市外城东南隅。又名花洲书院。北宋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建。面积为20万平米。院中还存范文正公祠、春风堂、揽秀亭、及环池、拱桥等。明、清多次重修。公元1978年又经修葺;古迹保存完好。
  
十一、江苏白云寺。
      在江苏省苏州市西郊天平山麓,天平山庄西头。始建于唐 宝历二年(826).初名白云庵。因范仲淹祖坟在侧,北宋皇佑元年(1049),应范仲淹奏请,改为范氏功德寺,更名白云寺。后几经兴废。现寺为清咸丰十年(1860)重建。前后三进,后殿面宽三间,硬山顶。头门、二门门楣上有“白云古刹”、“有唐梵宇”、“功德禅院” 等咸丰年间题额。
   
十二、江苏范氏义庄。
    在江苏省苏州市范庄前。原为范仲淹祖宅。北宋皇佑中,范仲淹从杭州归,创立范氏义庄周济族人,为我国义庄之始。其裔孙世代相守;至清乾隆时,已聚田二万六千平米。原义庄东有书院;供族人子弟入学。现义庄仅存大殿一座;是明代重建遗物;面宽三间,歇山顶。义庄前原有大型牌坊一座,雕刻精致,额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67年毁。
     
十三、山东范公亭。
      在山东省青州市西门外阳河畔。北宋皇佑二年(1050),范仲淹知青州(今青州市),居官清廉,遗爱在民。相传彼时阳河出醴泉,范仲淹建亭泉上,后人遂名之曰范公亭。亭为木构,朱柱灰瓦,六角飞檐,古朴大方。亭后有明代建筑三贤祠;祠祀宋代曾知青州的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今中室有新塑之范仲淹像;周围墙上绘壁画;反映范仲淹生平事迹。祠后建亭,取其《岳阳楼记》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名后乐亭。北为范公台,台上有澄清轩。院内唐楸宋槐,古木参天,松柏修竹,景色宜人。
  
  十四、山东范文正公祠。
    在山东省邹平县长山(原长山县)河南村。北宋治平二年(1065),长山知县韩泽,为纪念范仲淹幼年随继父朱为翰在该村家居读书所建。历代均曾修葺。清道光三十年(1850)重建。砖木结构,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檐下悬“菜根精舍”、“山高水长”、“先忧后乐”、“高山仰止”、“长谊明道”等匾额。内祀范仲淹和二侍童塑像。祠前有东、西厢房各五间、大门三间;门前有宋槐二株。院内散置碑刻二十多通。现祠保护完好。
   
十五、江苏忠烈庙。
     在江苏省苏州市西郊天平山麓,白云寺西南侧。原是范仲淹为其先祖徐国公、唐国公、周国公所建的三世祠堂。南宋绍兴年间改为今名,始主祀范仲淹。明正统八年(1443)巡抚周忱修。现存清 康熙二十四年(1685)重建的仪门及大唐两进。仪门在南,面宽三间,挟屋稍低,左右各一,立历代重修忠烈庙碑刻。大堂在北,硬山顶,面阔三间,中间四楚石方形,饰以各种奔兽浮雕,形象生动。殿内原有范公及其子孙塑像,已毁。仪门与大厅间,凿拱方池,上架拱桥。是天平风景区的一组重要建筑。
   
十六、 江苏高义园。
     在江苏省苏州市西郊天平山麓。清乾隆皇帝六次来游;为纪念范仲淹,钦赐此额。取杜甫“辞第翰高义,观国忆古人”句义。高义园前后共五进,渐次升高。第三进乐天楼,最为精致雅典,重檐歇山,面宽三间,登楼可远望山景。楼后有逍遥亭相呼应。最后大厅悬盘龙金额,乾隆帝手书“高义园”三字。壁间嵌有乾隆御碑两方:赐题《高义园诗》和《天平十六韵》。
  
十七、甘肃范韩二公功德碑。
    在甘肃省庆阳县城南街。据《庆州府志》载,明代在庆州府重修范仲淹、韩琦二公祠堂;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祠堂正中雕塑范韩二公像。后祠毁仅存详记范韩二公功德的石碑。立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使马文升撰文,千余字。碑阴刻有跋及当时边防设置简图。碑高2、4米,宽0、97米,厚0、2米。1940年移至县陇东中学。1955年移至鹅池洞阁内。1982年移藏庆阳县博物馆。属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十八、湖南岳阳楼。
      在湖南洞庭湖畔,耸立在岳阳市西门城楼上。北宋庆历六年(1046)夏,巴陵郡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竣工后,遣人以画抵邓州(今河南邓县)任上范仲淹,求撰《岳阳楼记》;九月写成。全文364字,景融意深。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已成千古名句。楼以文存,彪炳千秋。时以滕子京修楼,范仲淹作记,苏舜钦书丹,邵竦篆额;世谓之“四绝”。清乾隆八年(1743),岳州知府黄凝道请大画家、刑部尚书张照重书《岳阳楼记》全文,刊刻于十二块紫檀木雕屏上,书法苍劲峭拔,为我国书法瑰宝,至仍悬挂于岳阳楼上。属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十九、范仲淹墓。
   在河南伊川县彭婆乡东北万安山下;椎状墓冢。前有“宋参知政事范文正公墓碑”。四周松柏苍翠。墓前建有祠,始于宋,明、清重修。现存门楼、祠堂、石坊和碑刻。《文正公神道碑铭》,“褒贤之碑”四字为仁宗赵祯书,铭文为欧阳修撰。《文正公墓志铭》为富弼撰;均记述范仲淹一生业绩。墓地分前后两域,前为范仲淹及其母秦国太夫人、长子监溥公范纯佑墓,中央祭庙一所,内有殿房,殿中悬光绪皇帝御笔"以道自任"匾额;有欧阳修撰文石碑。宋仁宗篆额的"褒贤之碑",高4.08米,宽1.41米,厚0.48米,碑文字迹大体清晰,另有翁仲、石羊、石狮等。后域为次子范纯仁、三子范纯礼,四子范纯粹及九孙、六曾孙也葬在他夫妇周围;墓围古柏参差,绿树成荫。1981年修葺祠宇,属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其墓地已作为宋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二十、澧州洗墨池纪念地
    《嘉靖澧州志》载:“洗墨池,在溪东书院傍。为范公游咏之地,今污废,未治。”    又载:“溪东书院,州东一里。宋范仲淹游此”(编者注:尝者,曾经)。后人为纪念范仲淹,书院几经兴废,异地易名。
       近百年前,澧县官府兴建澧阳公园,造“后乐亭”,书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园内小池作为“洗墨池”纪念地;澧阳公园毁于日寇进犯。
      2000年以来,澧阳公园的原洗墨池一带,建有荷池、小桥、曲径、“后乐亭”、“聚贤岛”,岛上立有车胤、范仲淹、陶澍三人的铜质雕像。近设洗墨池社区、建洗墨池广场,办《洗墨池》杂志等。
      以示对范仲淹曾游溪东书院的纪念和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为官者,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的精神,表示尊重与弘扬。




           

                                                                                                                               (高家协)



    参考资料:
①、《中国历代名人胜迹大辞典》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出版。
②、明《嘉靖澧州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

《中国历代名人胜迹大辞典》.jpg
大辞典内容1.jpg
大辞典内容2.jpg
嘉靖澧州志.jpg
范仲淹.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0 16: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做官时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后因直言而屡遭贬谪,但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仍政绩卓著;令人敬仰之致。故与之相关的名胜古迹遍布祖国山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0 16: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拍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0 16: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现在就蛮差这样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0 16: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家协 于 2022-4-21 10:44 编辑

谢谢张新泉、雷光清、史开均等老师点赞!向老师们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0 18:40: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欣赏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0 19: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为您点赞!

164236a3tbqbqq7n33vnqz.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2 13: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的佳作,为老师佳贴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2 16: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活动之地很宽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8 15:14 , Processed in 0.03894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