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20|回复: 5

澧县中华诗词之乡县“回头看”情况汇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22 10: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澧县中华诗词之乡县“回头看”情况汇报
澧县诗词学会
  2022年4月21日



101837nwf0hhde141ds1ze.jpg


101937e3v3zub3yuajy3bx.jpg


101938ysiiezjzuuayuhyx.jpg



澧县诗词学会滥觞于澧浦诗社。澧浦诗社是以一批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于1986年创办的,迄今已有36年历史。1995年,澧浦诗社与县教育部门合作,在全县各中小学发展师生会员,建立澧县青少年诗社,也已27年。在中共澧县县委、澧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澧浦诗社致力于澧县“中华诗词之乡”创建,并在2006年获中华诗词学会授予此殊荣。同一年,在澧浦诗社和青少年诗社的基础上,成立了澧县诗词学会。16年来,在这个殊荣的激励下,几代诗友努力弘扬中华诗词,为澧县的文化建设作出了一份贡献,也使诗社不断焕发青春。
一、创作日趋繁荣
在正常情况下,我会每年坚持开展诗词培训活动10次,采风活动1——2次(因新冠疫情,2020年以来有所减少),各诗词分会、小组不定期开展培训和采风活动,活跃了诗词创作,提高了诗词质量。学会坚持每年编印纸质诗刊《澧州诗词》不少于2期;青少年诗社坚持每年编印纸质诗刊《湘澧新声》一期以上;全会网上创作交流空前活跃,时时有新作;学会择优编印会员诗汇4辑;会员个人出版诗集不下百十部。诗词创作活动日趋繁荣。
一是配合党政部门中心工作,开展专题性诗词创作。我会长期坚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开展诗词创作的指导思想不动摇。2018年以来,学会积极配合革命老区建设,派出5名骨干参加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工作,研究发掘澧县革命老区史,在挖掘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编写了《澧县革命老区读本》、《澧县革命老区发展简史》、《澧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澧县《老区画册》、《〈常德老区〉澧县专辑》、《中国工农红军在澧县》(《中国工农红军在常德·澧县册》)、《澧县老区故实》、《澧县老区组歌》等100多万字的老区书刊。其中《澧县老区组歌》一书,是全会会员的集体之作,收录近百位作者歌颂澧县红色历史和革命先辈的诗作300余首。这些书刊,既为澧县革命老区的历史地位奠定了扎实的史料基础,同时为全县深入开展党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材。县委县政府还聘请学会两名骨干,深入全县机关、乡镇、学校、企事业单位宣讲党史20多场次,听众达数千人。此外,学会还派出骨干成员,设计布展内容,协助全县建成了“游端轩纪念广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王家厂暴动纪念碑”及其陈列馆、彭山华诚庄园“兰江两岸红色史事陈列馆”、“中共澧县地方史网络馆”、“澧州政治讲习所陈列馆”、“蒋翊武生平陈列馆”等一批红色纪念设施,为开展党史军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基地。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我会及早向县委宣传部和文化管理部门请缨,组织会员创作纪念诗词,在“七一”前结集编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颂》诗集,收录100多名会员诗作近400首,发行到全县,为全县建党百年纪念活动增添了光彩。
二是围绕机关企事业单位发展,开展助推式诗词创作。学会和各分会、小组把会员诗词创作与助推全县机关企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十多年来,先后组织数百人次,对张公庙镇发展葡萄产业、双龙乡发展西瓜产业,如东乡发展花木产业、复兴厂镇发展苹果柚产业、城头山遗址公园和彭山华诚庄园发展旅游业、黄家套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金楚物业的物业管理以及计划生育部门、国土部门、民政部门、政法部门的发展等,开展现场采风和专题创作,印行了十多部诗集,或在《澧州诗词》开辟专栏发表诗作,对提高澧县机关、企事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助推澧县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好作用。
三是支持会员发挥个人优势,开展多样化诗词创作。学会纸质刊物《澧州诗词》固定不固定开辟有《盛世讴歌》、《感事抒怀》、《江山揽胜》、《田园风光》、《七彩人生》、《咏物寄意》、《纪念缅怀》、《诗论诗评》等多种栏目,供会员发表不同内容与风格的诗词作品。不少会员自愿组合,自选项目,自费就近甚至远距离开展旅游观光采风,然后命题或拈韵创作。会员任家梅、向际钧、胡春英、吴蓉蓉、唐炎珍等,多次开展这样的活动,写出了一批较有水平的作品。
二、体制日趋合理
我会的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是县建学会,乡镇建分会或小组。2006年时,县学会下辖5个分会和29个小组。这种管理体制,好在能直接受党的领导,服务党的中心工作,但往往会给县乡两级财政增加压力。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继续按行政区划调整诗词组织的同时,提出了按风格和情趣开展内部结社和网络化的发展思路,使诗社的管理体制日趋合理。
一是适应行政区划调整,及时调整诗社组织。2017年,我县行政区划进行了较大调整,由原来的32个乡镇改为4个街道和15个镇,原有的乡镇诗词组织全部打乱了。2018年,经县委宣传部批准,我会及时向各镇街发函,并派员与各镇街文化站联系,对诗词组织按现有行政区划进行了一次大调整,在澧阳、澧西、澧浦、澧澹4个街道和如东镇各建了一个诗词分社,其余各镇各建了一个诗词小组。各分社和小组均重新选举产生了新的领导班子。新的分社、小组在镇街党政领导下开展诗词工作,镇街财政给予一定支持。
二是适应诗友社交状况,建立情趣诗词小组。因津市原属澧县,津市建市后,出现了部分跨界会员,两边的诗词活动他们都参加。前些年,部分跨界会员与津市部分本地会员情趣相投,建立起“巳社”,以婉约风格为主,开展诗词创作,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我会从中受到启示,有意识地在内部按情趣和风格组建了一个“铜琶社”,以豪放风格为主,开展诗词创作。不久,澧阳分社部分会员又组建了“群玉社”。去年,澧西街道高路铺村在村党委书记史开申带领下,以他们原来建立的“屈原学会”为基础,建立了澧县诗词学会高路铺村分会,有成员30多人。他们把屈原研究与诗词创作结合起来,开展中华诗词创作,现已初具规模。近年来,我会还涌现了以文林盆景园为基地组建起来的文林诗词创作社,有11名成员;以李群玉研究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澧州茶书院晚唐诗词学会,有15名会员。此外,我会还与市楹联协会在彭山景区建立了诗词楹联创作基地,有30多名楹联爱好会员参加。
三是适应网络时代需要,开展内部网络结社。博客、QQ、微信、美篇、公众号等一批网络工具的发展,为中华诗词的创作、传播、交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我会看准网络优势,积极适时引导会员开展网络结社和网络创作。为此,学会近年来组织会员学习电脑、智能手机、网络操作技术,先后办过4期培训班,使大多数会员都能使用电脑、手机、网络进行诗词创作和交流。为便于学员开展网络诗词创作、学习和交流,学会开办了“澧浦吟家”、“兰城诗友”、“铜琶铿锵”、“《澧州诗词》投稿群”四大微信群和“澧州诗词微信公众号”。同时,鼓励会员加入市县“网宣协会”,积极参与常德“正扬网”等网站的诗词宣传活动。随着电脑、智能手机和网络操作技术的日渐普及,网络结社活跃起来。“铜琶社”创办的《铜琶铿锵》,已刊发美篇网刊42期,群玉社的微信网刊已发45期,学会今年开办的微信公众号也已发会员诗作6期。83岁高龄的老会员杜修岳、郑传岩还创办了个人的诗、书、画网刊,得到广泛好评。
三、会员日趋年轻
诗词队伍年龄偏高、青黄不接是长期困扰我会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改变这一状况,这些年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现已初步见到成效。
一是继续开展文化养老,逐步更新老龄会员。澧浦诗社最初是以文化养老为目的组建起来的,会员绝大多数都是离退休老同志。目前,这批高龄会员大多已经过世,或因年岁太高和其他原因不再参加诗词活动。这些年来,我会继续以文化养老为旗帜,不断在历年新退休的老同志中发展会员,更新队伍。诗社400多名现有会员,仍有300多名退休老同志,但平均年龄已由70岁以上下降到了60多岁。
二是大力开展诗词多进,不断发展年轻会员。多年来,我会始终坚持在诗词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街道、进家庭中物色发展年轻会员,先后吸收了近百名20多岁至50多岁的年轻会员。原县政协文史委主任陈俊文,就是在诗词进机关中发现的,现已担任副会长多年,去年才退休。学会常务理事、市学会理事周烁,是在诗词进企业时发现的一位私营业主,入会时24岁,今年才27岁。现年40多岁的女作家、女诗人刘冰鉴,是在诗词进家庭中发现的,她公公李德若是我会上一届副会长,在李德若引导下,不仅刘冰鉴开始写中华诗词,刘冰鉴的儿子也表现出了对中华诗词的强烈爱好。学会拟任的下一届正副会长、秘书长人选中,除两人刚过60岁外,其余全部在50岁以下。
三是深入开展诗教活动,基本稳定学生会员。澧县青少年诗社会员最多时达到8000多人。这支队伍因学生每年有毕业有新招而流动性很大。对青少年诗社,除我会有一名副会长兼任社长外,县教育局一直有一名副局长专管,并安排有专项资金,所以学生诗词队伍一直基本稳定。澧县一中是全国先进诗教单位,长期以来,坚持对学生开展中华诗词教育,让中华诗词进讲义,上课堂,入作业,学生读诗写诗蔚然成风。学校一直办有学生诗刊,汇集了大量学生优秀作品。今年,语文老师王云飞汇集其学生的部分诗词赋联作品,刊发在澧县诗词学会微信公众号上,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        ※        ※
自2006年我县获得“中华诗词之乡”称号以来,我会为巩固成果作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主要得益于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多年来,县委宣传部和政府分管文化工作的领导,一直关心中华诗词之乡的建设,及时给我会提出要求,指明方向。县委的许多重大活动,如老区建设、党史教育等,安排诗词学会参加,涉及到与有关部门和乡镇联系的事项,县委宣传部发函发文。县委组织部有一名副部长分管学会工作,把学会班子建设纳入其工作范围。县老干局把学会纳入老年大学诗词班,对学会开展活动和培训在管理上、场地上、服务上提供了支持。县文旅广体局、文联、民政局等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给学会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县财政每年给学会21000元活动经费,学会编印《澧县老区组歌》、《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颂》等书刊,想方设法从其他渠道给予资助。
当前,我县中华诗词之乡的巩固与发展,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领导班子超龄,现任会长、副会长、秘书长,除1人外,均已超过70岁,按省市诗词学会的要求,已不能再任。二是镇街之间发展不平衡,澧阳街道等不少镇街吸收会员多、诗词活动多,出的作品多,有的镇街则相反。三是县诗词学会经费紧张,无法满足传承中华诗词艰巨任务的需要。
中华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诗词学会主要领导指出,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华诗词在文学上没有占有足够的地位,甚至没有进入当代文学史。传承发展中华诗词,实行文化强国,是各级诗词学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澧县诗词学会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澧县中华诗词传承发展的任务。目前,在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两代会”(文联\作协)上讲话精神的过程中,我县中华诗词之乡巩固发展所面临一些问题,已经引起县委和政府多个职能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我们深信会得到很好的解决,也深信澧县中华诗词的明天一定更加灿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2 11: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纸质刊物《澧州诗词》固定不固定开辟有《盛世讴歌》、《感事抒怀》、《江山揽胜》、《田园风光》、《七彩人生》、《咏物寄意》、《纪念缅怀》、《诗论诗评》等多种栏目,供会员发表不同内容与风格的诗词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2 11: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2 11: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搞得得法,欣赏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2 12:35: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贴,为您的作品点赞。
      
mmexport7c7fc656d1b1dd0b1d647804d1f27cdf_1650602057976.jpeg
mmexport8119cc42d4b151c45eef2f138583da1c_1650602063287.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2 12: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101937e3v3zub3yuajy3bx.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9 03:24 , Processed in 0.03600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