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津市万石诗 于 2022-5-22 08:57 编辑
湖南集邮人物诌议
一一《津市集邮史》(连载105)
《湖南集邮史》出版以后,不少集邮者、特别是一些有所建树的集邮者, 对"湖南集邮人物"这章多有微词,我认为这是正常的,我作为这一章的编者 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但有些情况有必要加以说明,以正视听。
孔浩鸿致《津市集邮》主编的信函手迹
这一章由我负责编写,我的初稿写了一百多位"人物",上了《津市集邮》 邮刊的"人物"几乎都入选了.定稿时,我因病住院未参加" 审定",与会者 经过讨论,删掉了一半,有些不该删的人物也被删掉了.等我出院,《湖南集 邮史》已经出版,"生米煮成熟饭",无力挽回,我因此而感到十分内疚。
所谓 "集邮人物 "就不应分什么 "集邮爱好者 "和 "集邮工作者 ", 只要 他对集邮有贡献、有成果,他就可以成为"人物".我的初稿中,有很多邮政146· 部门的干部和集邮协会的专干上了"人物",如桂申保、石安佑、金任艰、罗 在滨、姬泽芳、黄先春、刘贵洲、万石诗、龚杰、康云秋、章丰太……还有湖 南籍的邮票设计家邹建军等等,对"人物"这一章审定时,听说有的与会者提 出,他们是集邮工作者,集邮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不列入"集邮人物"为好, 会议竟采纳了这一意见,把集邮工作者全部删掉了.我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也是不实事求是的.如全国知名集邮家中,就有吴凤岗、梁鸿贵、吴廷琦、刘 广实、戈中博等人,他们都是邮政部门或集邮协会的干部,你能说他们不是"集 邮人物" 吗?他们有的还被授予了"会士"称号。
《津市集邮》所设孔浩鸿《湖南集邮人物专栏》
还有一些在湖南集邮发展事业中做了大量工作,且有一定成果的人也被删掉了,他们心里感到不平衡是在情理之中的.我仅举两例: 湘潭刘晓明(石油) 历任湘潭市集邮协会副会长、湖南省集邮协会理事、 学术委员会委员(有一届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省级邮展评审员、湘潭集邮 沙龙创始人之一。曾两次出席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代表大会。他的《列宁》专 题邮集曾荣获全国邮展银奖,他代表湖南参加全国集邮知识竞赛荣获集体奖和 个人第3名.这样一位对集邮事业的"有功之臣",却排斥在"集邮人物"之外, 对他来说确实是不公正的。 长沙黄敦,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就开始集邮, 邮识广博,藏邮甚丰,历 任长沙市集邮协会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曾受聘于长沙市邮票公司信贷部, 做业务开发和邮品鉴定工作.上世纪80年代集邮复苏时,他是长沙市集邮组 最早的成员之一,也是长沙集邮沙龙的创始人之一.他有多部邮集参加全国和 省、市邮展并获奖.1992年创办个体经营的"长寿邮票社",2001年与段辉 合办《邮政汇兑园地》邮刊.这位有多方面贡献的集邮者,却在"人物"一章 中被删掉了,确实令人费解。 另外,还有一些集邮者,如长沙的戴无涯、钟复铨、李庚民;株洲的周纪 华、黄大宏、许世平;邵阳的朱芝生、匡利民;湘潭的蔡渝生、贺浦林、吴永庄; 永州的张学忠,益阳的胡世彤;常德的于承津、刘广毅;湘西自治州的江舟、 李端生……都应为他们在"人物"这一章中留一席之地,但无奈却被一一删掉了, 这是不妥当的。
(略去部分人物举例)
我写这一篇说明,不完全是为自己表白和推卸责任,而是从尊重"邮史" 的角度出发.使" 邮史"在"人物"这一部分中显得更为完整,更为切合实际, 这就是我的初衷,也是我应为被删掉的"人物"讲一句公道话,不能让"遗憾" 在沉默中消亡。
作者简介 :孔浩鸿, 中华全国集邮联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省 集邮协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长沙市集邮协会副会长,集邮家.《津市集邮》总第 45期第4版
孔浩鸿从北京人民大会堂邮寄的信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