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203|回复: 6

东晋作唐人车胤家世与生平考(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2 07: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车胤威望日隆

    在孝武帝讲《孝经》后,“太元中,增置太学生百人,以胤领国子博士。”(《车胤传》)《武帝纪》载,太元九年“夏四月乙卯,增置太学生百人。”车胤为国子博士即在此时。《全晋文》载:车胤曾“上言宜择经学最优者一人领博士:‘案二汉旧事,博士之职,惟举明经之士,迁转各以本资,初无定班。魏及中朝多以侍中、常侍儒学最优者领之,职虽不同汉氏,尽于儒士启用,其揆一也。今博士八人,愚谓宜依魏氏故事,择朝臣一人经学最优者,不系位之高下,常以领之。每举,太常共研厥中,其余七人,自依常铨选。’”结果是以车胤为国子博士,足见当时认为车胤即“经学最优者”。杜佑《通典》将其事载于东晋初元帝时太常贺循上言置博士事后,误。据《晋书·贺循传》,贺循西晋至东晋初人,卒于东晋元帝太兴二年(318),时年六十岁,车胤尚未出生。《通典》载议设博士条后有“太元九年,尚书谢石请兴复国学,以训胄子。颁下州郡,普修乡校。帝纳其言。”是增置太学生百人事在谢石上言后。《车胤传》接着记载:“其后年,议郊庙明堂之事。胤以‘明堂之事既甚难详,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质文不同,音器亦殊。既茅茨广厦,不一其度,何必守其模范,而不宏本顺时乎?九服咸宁,四野无尘,然后明堂辟雍,可光而修之。’时从其议。”修还是不修明堂辟雍,大臣们争持不下,车胤则一言定论,可见其威望甚隆。据《晋书·礼志上》,事在孝武帝太元十二年五月壬戌(387),此时车胤五十五岁,已官居太常、骠骑长史,进爵临湘侯。
    《澧纪·车胤传》还载:“胤议朝臣见皇太子,宜朱构帻,阖朝同拜。”此处“朱构帻”当作“朱衣褠帻”,原书有误。事当在孝武帝立皇太子后。《孝武帝纪》载:太元十二年“秋八月辛巳,立皇子德宗为皇太子”。据《全晋文》,“孝武太元十二年,台符问:‘皇太子既拜,朝臣奉贺,应上礼乎?’国子博士车胤议曰:‘百辟卿士,咸与盛礼,展敬拜服,不须复上礼。惟方伯牧守,不睹大礼,自非酒牢供羞,无以裁(《通典》作“表”)其乃成,故宜有上礼。亦如元正大庆,方伯莫不上礼,朝臣奉璧而已。’”“尚书符又问王公以下见皇太子仪及所制衣服,车胤议曰:‘朝臣宜朱衣褠帻,拜敬,太子答拜。案《经》《传》不见其文,故太傅羊祜庆太子称叩头,此则拜之证。又太宁三年诏议其典,尚书卞壶谓宜稽则汉魏,阖朝同拜,其朱衣冠冕,惟施天朝,宜褠帻而已。’”褠帻,有皱褶的帽子。车胤引经据典地解释说,皇太子立,方伯都要上礼,朝臣上礼只需奉送玉璧就可以了。群臣朝拜皇太子应该着朱衣,戴有皱褶的帽子。据万斯同《东晋将相大臣年表》,车胤于孝武帝太元九年任侍中。是车胤以侍中兼国子博士。吕宗力《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曰,侍中,“三国魏、西晋置为门下之侍中省长官,员四人,三品,秩千石。常侍卫皇帝左右,管理门下众事,侍奉生活起居,出行则护驾;与门下其他官员同掌顾问应对、拾遗补阙、谏诤纠察、傧相威仪,平议尚书奏事,有异议得驳奏。……东晋、南朝宋沿置,兼统宫廷内侍诸署,皆三品。”太元十四年,又加护军将军。可见,车胤地位越来越重要。
    《全晋文》又载:“谢琰问车胤曰:‘人有妹丧,降服已除,本服未周,可得嫁不?’答曰:‘《礼》,小功不税,降在小功者则税。是推本情,不计见服也。时人有以此婚嫁者,仆常疑之。孙腾答:人有卜日除服便以婚,况降服已除,礼有大断,此都无疑。’”古代礼仪非常复杂繁琐,不是熟读经书,常常不甚了了。这里大功小功乃丧服五服之二种。五服指斩衰、齐衰(读如崔)、大功(功同工,指做工,大功即做工粗)、小功(做工细)、缌麻。斩衰是用很粗的生麻布做成,不缝边,像刀割一样,故名斩衰。穿这种丧服服丧三年,用于臣、子、妻、妾为君、父、夫服丧。齐衰是缝边的生麻布做成。大功和小功则是用熟麻布做成,只是做工不同。缌麻是细的熟麻布做成。五服服丧时间依次减少,有一年、九月、五月、三月之别。大功为三等之服,以熟麻布做成,较齐衰稍细,较小功为粗,在已婚的姑、姊妹、侄女及众孙之丧时服之,为期九个月;小功为四等之服,也以熟麻布制成,较大功为细,在曾祖父母、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祖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姊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及未嫁从堂姊妹,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丧时服,服期五月。所谓“税”,是细疏布制的丧服。丧服用布越粗,则礼越重。谢琰,谢安次子。他问的是有人的妹妹守丧,按照降低了标准的服丧时间已满,但按照本来规定的服丧时间还不够,可不可以出嫁?时谢琰与车胤同为侍中,这么高级的官员也不熟悉典章制度,也要向车胤咨询,可以看出在当时王公贵族乃至于皇帝心目中,车胤就是古代典章制度的百科全书,凡涉及礼仪方面的事都要咨询车胤,因为在古代失礼是很严重的事情。由此可见车胤在朝中的地位。此事当在谢琰入朝为尚书右仆射后,因此前谢琰为会稽内史,未入京。则在太元十六年至十八年。
    《晋书·礼志中》载:“太元十七年,太常车胤上言:谨案《丧服礼经》:‘庶子为母缌麻三月。’《传》曰:‘何以缌麻?以尊者为体,不敢服其私亲也。’此《经》《传》之明文,圣贤之格言。而自顷开国公侯,至于卿士,庶子为后,各肆私情,服其庶母同之于嫡。此末俗之毙,溺情伤教,纵而不革,则流荡忘返矣。且夫尊尊亲亲,虽礼之大本,然厌亲于尊,由来尚矣。《礼记》曰:‘为父后为出母无服也者,不祭亲故也。’又,礼,天子父母之丧,未葬,越绋而祭天地社稷,斯皆崇严至敬,不敢以私废尊也。今身承祖宗之重,而以庶母之私,废烝尝之事。五庙阙祀,由一妾之终,求之情理,失莫大焉。举世皆然,莫之裁贬。就心不同,而事不敢异。故正礼遂颓,而习非成俗。此《国风》所以思古,《小雅》所以悲叹。当今九服渐宁,王化惟新,诚宜崇明礼典,以一风俗。请台省考修经典,式明王度。未答。”大意是说,按古礼,正室以外的妻妾所生儿子,在亲生母亲死亡后所执丧礼应该低于正室,为缌麻,是丧服中第五等。不应以庶母亲于正室,而丧礼同于正室。(正室比侧室位尊)现在有些庶子执庶母丧礼同于正室是违反古制的,应当纠正。并由此生发开去,很多亲亲尊尊之礼都已经违背了古制,应当纠正。身为太常,车胤是负责管理礼仪的,所以他要求负责礼仪的部门要认真考证经典,建立正确的礼仪制度。但是这次车胤上言,孝武帝未答复。次年,车胤又上言议此事,(言语较长,从略,见后车胤文)“尚书遂奏‘宜听胤所上,可依乐安王大功为正。请为告书如左,班下内外,以定永制,普令依承,事可奉行。’诏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7: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车胤正直无私,为权臣所忌

    孝武帝时期,在朝中权势、威望极于一时的桓温、谢安相继去世。当时东晋朝中,桓温以军威镇荆州,威胁下游的建康,有不臣之意;而谢安淝水之战后,威望、权势日隆,且兼京城北府兵强盛,出现东西势均力敌的局面,桓温不敢轻易造次,国家暂时安定。桓、谢去世,这一平衡渐被打破。孝武末期,孝武帝逐渐沉湎于酒色,其同母弟司马道子为相,排斥谢安后人,也与孝武帝一样宴饮无度。司马道子太元八年九月任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司徒、录尚书六条事,位极人臣,然不以政事为重。“于时孝武帝不亲万机,但与道子酣歌为务,姏姆尼僧,尤为亲昵,并窃弄其权。”“官以贿迁,政刑谬乱。又崇信浮屠之学,用度奢侈,下不堪命。太元以后,为长夜之宴,蓬首昏目,政事多阙。”“日饮醇酒,而委事于元显。”其子司马元显十六岁为侍中,累迁征虏将军,征讨都督、假节,散骑常侍、中书令、中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扬豫徐兖青幽冀并荆江思雍梁益交广十六州诸军事,权倾朝野,甚至欲代其父,解道子扬州刺史、司徒,而道子不觉。
    车胤进位侍中后,位列尚书八座。因为《车胤传》载:“王国宝谄于会稽王道子,讽八座启以道子为丞相,加殊礼。”而车胤称病不署名,说明车胤为八座之一。八座即尚书八座,是封建时代中央政府的八种高级官员。历朝制度不一,所指不同。东汉以六曹尚书并令、仆射为“八座”,三国魏、南朝宋、齐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晋百官名》曰:“尚书令、尚书仆射、六尚书,古为八座尚书。”(见《昭明文选》卷六十唐张铣注)这个“八座”对有争议的问题有裁决权,皇帝通常也是听从“八座”意见的。
    《晋书·安帝纪》载,太元二十一年九月庚申,孝武帝崩。辛酉,太子司马德宗即位。癸亥,以司徒、会稽王道子为太傅,辅政。王国宝“讽八座启以道子为丞相,加殊礼”当在九月癸亥以后。所谓“加殊礼”,即给予特别的礼遇。对于大臣来说,古时常见的殊礼为“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如汉献帝时魏武故事。所以车胤当时就反对,说:“这是东周成王尊敬周公的礼仪啊。成王当时年幼,当今皇上正当盛年,(安帝时年十七岁)不是当年的成王。会稽王在位辅政,名望和能力只及周公十之二三,怎么可以比作周公呢?这一提议必然大忤皇上之意。”就称病不在疏奏上签名。结果呈报给皇帝后,安帝果然大怒,但非常赞赏车胤。
    司马元显乃道子之子,东晋大权一时尽操元显之手。孝武帝死,安帝立。安帝司马德宗是一昏聩的皇帝,诸事均由以太傅辅政的司马道子及其儿子元显作主。孝武帝时,定皇后兄王恭清操过人,颇得孝武敬重。“时陈郡袁悦之以倾巧事会稽王道子,恭言之于帝,遂诛之。”“帝……以恭为都督兖青冀幽并徐州晋陵诸军事、平北将军、兖青二州刺史、假节,镇京口。”“及帝崩,会稽王道子执政,宠昵王国宝,委以机权。恭每正色直言,道子深惮而忿之。……时国宝从弟绪说国宝,因恭入觐相王,伏兵杀之,国宝不许。”王恭上书欲诛国宝及其从弟王绪。
    王国宝,王坦之第三子,谢安婿。“谢安恶其倾侧,每抑而不用。”“从妹为会稽王道子妃,”“及道子辅政,以为秘书丞。……入补侍中,迁中书令、中领军,与道子持威权,扇动内外。”“安帝即位,国宝复事道子,进从祖弟绪为琅琊内史,亦以佞邪见知。……国宝遂参管朝权,威震内外。迁尚书左仆射,领选,加后将军、丹阳尹”。“时王恭与殷仲堪并以才器,各居名藩。恭恶道子、国宝乱政,屡有忧国之言。道子等亦深忌惮之,将谋去其兵。未及行,而恭檄至,以讨国宝为名,国宝惶遽不知所为。(王)绪说国宝,令矫道子命,召王珣、车胤杀之,以除群望,因挟主相以讨诸侯。国宝许之。珣、胤既至而不敢害,反问计于珣。珣劝国宝放军权以迎恭,国宝信之。语在珣传。又问计于胤,胤曰:‘南北同举,而荆州未至。若朝廷遣军,恭必城守。昔桓公围寿阳,弥时乃克。若京城未拔,(当作“京口未拔”,时王恭镇京口)而上流奄至,君将何以待之?’国宝尤惧,遂上疏解职,诣阙待罪。既而悔之,诈称诏复其本官,欲收其兵拒王恭。道子既不能拒诸侯,欲委罪国宝,乃遣谯王尚之收国宝,付廷尉,赐死,并斩绪于市,以谢王恭。”据《晋书·安帝纪》,杀王国宝、王绪在隆安元年夏四月。是年,车胤迁护军将军、丹阳尹。
    如上所述,安帝隆安元年夏四月,王恭约豫州刺史虞楷起兵,要杀王国宝和王绪。王国宝一时慌乱无计,听从王绪的建议准备杀害王珣、车胤后挟持司马道子以征讨王恭和殷仲堪。但是把王珣、车胤召来后又不敢杀,反而问计于二人。足见车胤、王珣当时在朝中的威望。车胤非常机智。当时荆州刺史殷仲堪是与王恭同一阵营的,而荆州拥有当时最为强盛的兵力。车胤对王国宝说,你起兵征讨王恭,荆州不拥护你,王恭必定坚城自守,若一时攻不下,殷仲堪的荆州大军又来支援,你怎么办?于是王国宝打消了起兵的念头,只好上疏解职,以求得到宽宥。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隆安四年,车胤迁吏部尚书,监察官员是其职责。车胤遂拜访司马道子,劝其抑制其子元显。元显见到了,问其父:“车武子屏人,与你谈了什么?”道子很不高兴,说:“你要幽禁我,不与大臣说话吗?”元显从道子那里出来,狠狠地说:“离间我父子的就是车胤!”于是逼令车胤自杀。《晋书·江绩传》亦载:“会稽世子元显专政,夜开六门。绩密启会稽王道子,欲以奏闻,道子不许。车胤亦曰:‘元显骄纵,宜禁制之。’道子默然。元显闻而谓众曰:‘江绩、车胤间我父子。’遣人密让之。俄尔绩卒,朝野悼之。”江绩时为御史中丞,向皇帝报告臣子的劣行是其职责。江绩死后,十二月,车胤自杀了!朝臣得知,莫不惋惜。以当时元显熏天的权势,他绝不会容忍车胤迁延时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 07: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 09: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晋作唐人车胤家世与生平考,要化费功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 17: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被奸臣所害,痛惜,惋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3 06: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朋友端午安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3 07: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欣赏学习点赞!遥祝端午节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13 04:38 , Processed in 0.03566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