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95|回复: 8

东晋作唐人车胤家世与生平考(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3 06: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车胤妻及著述

    《太平广记》卷二百七十二“妬妇”载“车武子妻”云:“车武子妻大妬,夜恒出掩袭车。车后呼其妇兄颜熙夜宿共眠,取一绛裙衣挂屏风上。其妇拔刀径上床,发被,乃其兄也,惭而退。”则车胤妻姓颜。其兄颜熙何人?史无载。
    《晋书》无艺文志或经籍志。清文廷式撰《补晋书艺文志》载:“车胤《孝经注》一卷。”又载“《孝经讲义》一卷。《隋志》云:武帝时送总明观《孝经讲义》一卷。按:志列穆帝(讲)孝经后当是孝武帝,脱‘孝’字。”据前述,此《讲义》当为据车胤、王混二人摘句讲解所记,故非车胤一人所著。《晋会要》卷三十七“经籍一”则载:“车允《孝经注》一卷,车允等《讲孝经义》四卷”。(《晋会要》为清人汪兆镛撰,允系避雍正皇帝胤礽讳)

    清严可均辑《全晋文》卷一百三十五车胤议论八篇,均据《晋书·礼志》和唐杜佑《通典》录入,现附于下:

    上言宜择经学最优者一人领博士
    案二汉旧事,博士之职,惟举明经之士,迁转各以本资,初无定班。魏及中朝多以侍中、常侍儒学最优者领之,职虽不同汉氏,尽于儒士启用,其揆一也。今博士八人,愚谓宜依魏氏故事,择朝臣一人经学最优者,不系位之高下,常以领之。每举,太常共研厥中,其余七人,自依常铨选。(《通典》五十三)
    上言庶母服制
    谨案《丧服礼经》:“庶子为母缌麻三月。”《传》曰:“何以缌麻?以尊者为体,不敢服其私亲也。”此《经》《传》之明文,圣贤之格言。而自顷开国公侯,至于卿士,庶子为后,各肆私情,服其庶母同之于嫡。此末俗之毙,溺情伤教,纵而不革,则流荡忘返矣。且夫尊尊亲亲,虽礼之大本,然厌亲于尊,由来尚矣。《礼记》曰:“为父后为出母无服也者,不祭亲故也。”又,礼,天子父母之丧,未葬,越绋而祭天地社稷,斯皆崇严至敬,不敢以私废尊也。今身承祖宗之重,而以庶母之私,废烝尝之事。五庙阙祀,由一妾之终,求之情理,失莫大焉。举世皆然,莫之裁贬。就心不同,而事不敢异。故正礼遂颓,而习非成俗。此《国风》所以思古,《小雅》所以悲叹。当今九服渐宁,王化惟新,诚宜崇明礼典,以一风俗。请台省考修经典,式明王度。(《晋书·礼志中》,太元十七年,太常车胤上书,又见《通典》八十二)
    又上言
    去年上,自顷开国公侯至于卿士,庶子为后者服其庶母,同之于嫡,违礼犯制,宜加裁抑。事上经年,未被告报。未审朝议以何为疑?若以所陈或谬,则经有文;若以古今不同,则晋有成典。升平四年,故太宰武陵王所生母丧,表求齐衰三年,诏听依普乐安王故事,制大功九月。兴宁三年,故梁王王逢又所生母丧,亦求三年。《庚子诏书》依太宰故事,同服大功。若仅案《周礼》,则缌麻三月;若奉晋制,则大功九月。古礼今制,并无居庐三年之文,而顷年以来,各申私情,更相拟袭,渐已成俗。纵而不禁,则圣典灭矣。夫尊尊亲亲,立人之本,王化所由,二端而已。故先王设教,务弘其极,尊郊社之敬,制越绋之礼,严宗庙之祀,厌庶子之服,所以经纬人文,化成天下。夫屈家事于王道,厌私恩于祖宗,岂非上行乎下,父行乎子!若尊尊之心有时而替,宜厌之情触事而申,祖宗之敬微,而君臣之礼亏矣!严恪微于祖宗,致敬亏于事上,而欲俗安化隆,不亦难乎!区区所惜,实在于斯。职之所司,不敢不言。请台参详。(《晋书·礼志中》,十八年,胤又上言,有司奏,诏可。)
    修明堂议
    明堂之制既甚难详,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故质文不同,音器亦殊。既茅茨广厦不一其度,何必守其模范,而不宏本顺时乎?九服咸宁,四野无尘,然后明堂辟雍,可光而修之。(《晋书·车胤传》,又见《礼志上》,《宋书·礼志三》)
    朝臣上礼太子议
    百辟卿士,咸与盛礼,展敬拜服,不须复上礼。惟方伯牧守,不睹大礼,自非酒牢供羞,无以裁其乃诚,故宜有上礼。亦如元正大庆,方伯莫不上礼,朝臣奉璧而已。(《通典》七十,孝武太元十二年,台符问,皇太子既拜,朝臣奉贺,应上礼否?国子博士车胤议)
    朝臣见皇太子仪服议
    朝臣宜朱衣褠帻,拜敬,太子答拜。案《经》《传》不见其文,故太傅羊祜笺庆太子称叩头,此则拜之证。又太宁三年诏议其典,尚书卞壶谓宜稽则汉魏,阖朝同拜。其朱衣冠冕,惟施天朝,宜褠帻而已。(《通典》七十,尚书符又问,王公以下见皇太子仪,及所制衣服,车胤议。)
    答谢琰问
    谢琰问车胤曰:“人有妹丧,降服已除,本服未周,可得嫁不?”答曰:“《礼》,小功不税,降在小功者则税,是推本情,不计见服也。时人有以此婚嫁者,仆常疑之。”孙腾答:“人有卜日除服便以婚,况降服已除,礼有大断,次都无疑。”(《通典》六十)
    答徐广问李太后服
    汉代皆服重,且大体已定。此当无服翻革耶?(《通典》八十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3 06: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初拟车胤年表

    车胤,字武子,汉丞相田千秋后裔。田千秋晚年,诏许乘小车入朝,人称“车丞相”,后即以车为氏。车胤曾祖车浚已迁居南平郡作唐县,于三国吴孙皓时任会稽太守,因郡遭旱灾,上朝廷求免算缗,且求赈灾,孙皓认为其欲树私恩,派人杀于任所。父车育,王胡之任南平郡太守时为郡功曹。车胤初辟桓温从事,后迁主簿、别驾、征西长史。随桓温入朝,遂显于时。屡迁中书侍郎、关内侯,侍中、太常,领国子博士,为临湘侯。擢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司马德宗隆安四年,为权臣司马元显逼令自杀。

晋成帝司马衍咸和七年(332)
    车胤生于南平郡作唐县。一岁。

晋成帝司马衍咸康八年(342)
    十岁。车胤父车育时任南平郡功曹。车胤随父在南平郡治作唐读书,时南平郡太守王胡之见车胤在家竹篱内读书,恭勤不倦,谓车育曰:“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后胡之游集,恒命从之。

晋穆帝司马聃永和八年(352)
   二十岁。车胤丰姿美劭,博学多通,享誉乡里。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桓温闻车胤名,辟为从事。因车胤辨识义理,深为看重,不久擢为主簿。顷之,迁别驾、征西长史。娶颜熙妹为妻。

晋废帝司马奕太和四年(369)
    三十七岁。是年冬,濮阳鄄城人吴隐之为桓温擢为奉朝请,与车胤初相识。后二人同随桓温入朝,名声渐为朝中人知。

太和五年(370)
    三十八岁。十一月癸卯,桓温屯兵白石垒,诣阙。乙酉,废司马奕为东海王。车胤随入朝,时与大臣游集。车胤博古通今,机悟敏速,时有妙语连珠,众皆乐与游处。凡有宴集,车胤不到,辄咸曰:“坐无车公不乐。”

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
    四十一岁。七月,桓温薨。车胤入朝任中书侍郎,封关内侯。九月,谢安迁尚书仆射,仍领吏部尚书。谢安每宴集群臣,若车胤未至,则开宴待之。

宁康三年(375)
    四十三岁。九月九日,孝武帝讲《孝经》。尚书仆射谢安侍坐,吏部尚书陆纳、兼侍中卞耽读经,黄门侍郎谢石、吏部袁宏兼执经,中书侍郎车胤、丹阳尹王混摘句。车胤以《孝经》义问谢安、谢石,并对袁宏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袁曰:“必无此嫌。”车曰:“何以知尔?”袁曰:“何尚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
    五十二岁。迁侍中。夏四月,尚书谢石请兴复国学,以训胄子。颁下州郡,普修乡校。帝纳其言。乙卯,增置太学生百人。车胤上言:“按二汉旧事,博士之职,惟举明经之士,迁转各以本资,初无定班。魏及中朝多以侍中、常侍儒学最优者领之,职虽不同汉氏,尽于儒士启用,其揆一也。今博士八人,愚谓宜依魏氏故事,择朝臣一人经学最优者,不系位之高下,常以领之。每举,太常共研厥中,其余七人,自依常铨选。”孝武帝即以车胤为国子博士。

太元十二年(387)
    五十五岁。官居太常、骠骑长史,进爵临湘侯。
    五月壬戌,孝武帝诏议明堂修筑之事。车胤曰可,谓曰:“明堂之事既甚难详,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质文不同,音器亦殊。既茅茨广厦,不一其度,何必守其模范,而不宏本顺时乎?九服咸宁,四野无尘,然后明堂辟雍,可光而修之。”时从其议。
    秋八月辛巳,立皇子德宗为皇太子。台符问:“皇太子既拜,朝臣奉贺,应上礼否?”车胤答曰:“百辟卿士,咸与盛礼,展敬拜服,不须复上礼。惟方伯牧守,不睹大礼,自非酒牢供羞,无以裁其乃诚,故宜有上礼。亦如元正大庆,方伯莫不上礼,朝臣奉璧而已。”尚书符又问王公以下见皇太子仪及所制衣服。车胤曰:“朝臣宜朱衣褠帻,拜敬,太子答拜。按《经》《传》不见其文,故太傅羊祜笺庆太子称叩头,此则拜之证。又太宁三年诏议其典,尚书卞壶谓宜稽则汉魏,阖朝同拜。其朱衣冠冕,惟施天朝,宜褠帻而已。”

太元十七年(392)
    六十岁。进太常。尚书右仆射谢琰问车胤曰:“人有妹丧,降服已除,本服未周,可得嫁不?”答曰:“《礼》,小功不税,降在小功者则税。是推本情,不计见服也。时人有以此婚嫁者,仆常疑之。”孙腾答:“人有卜日除服便以婚,况降服已除,礼有大断,此都无疑。”
    是年,车胤上言:“谨案《丧服礼经》:‘庶子为母缌麻三月。’《传》曰:‘何以缌麻?以尊者为体,不敢服其私亲也。’此《经》《传》之明文,圣贤之格言。而自顷开国公侯,至于卿士,庶子为后,各肆私情,服其庶母同之于嫡。此末俗之毙,溺情伤教,纵而不革,则流荡忘返矣。且夫尊尊亲亲,虽礼之大本,然厌亲于尊,由来尚矣。《礼记》曰:‘为父后为出母无服也者,不祭亲故也。’又,礼,天子父母之丧,未葬,越绋而祭天地社稷,斯皆崇严至敬,不敢以私废尊也。今身承祖宗之重,而以庶母之私,废烝尝之事。五庙阙祀,由一妾之终,求之情理,失莫大焉。举世皆然,莫之裁贬。就心不同,而事不敢异。故正礼遂颓,而习非成俗。此《国风》所以思古,《小雅》所以悲叹。当今九服渐宁,王化惟新,诚宜崇明礼典,以一风俗。请台省考修经典,式明王度。”孝武帝未答。

太元十八年(393)
    六十一岁。车胤又上言:“去年上,自顷开国公侯至于卿士,庶子为后者服其庶母,同之于嫡,违礼犯制,宜加裁抑。事上经年,未被告报。未审朝议以何为疑?若以所陈或谬,则经有文;若以古今不同,则晋有成典。升平四年,故太宰武陵王所生母丧,表求齐衰三年,诏听依普乐安王故事,制大功九月。兴宁三年,故梁王王逢又所生母丧,亦求三年。《庚子诏书》依太宰故事,同服大功。若仅案《周礼》,则缌麻三月;若奉晋制,则大功九月。古礼今制,并无居庐三年之文,而顷年以来,各申私情,更相拟袭,渐已成俗。纵而不禁,则圣典灭矣。夫尊尊亲亲,立人之本,王化所由,二端而已。故先王设教,务弘其极,尊郊社之敬,制越绋之礼,严宗庙之祀,厌庶子之服,所以经纬人文,化成天下。夫屈家事于王道,厌私恩于祖宗,岂非上行乎下,父行乎子!若尊尊之心有时而替,宜厌之情触事而申,祖宗之敬微,而君臣之礼亏矣!严恪微于祖宗,致敬亏于事上,而欲俗安化隆,不亦难乎!区区所惜,实在于斯。职之所司,不敢不言。请台参详。”尚书奏:“依礼,庶子与尊者为体,不敢服其私亲,此尊祖敬宗之义。自顷凌迟,斯礼遂废。封国之君废五庙之重,士庶匹夫阙烝尝之礼,习成颓俗,宜被革正。辄内外参详,谓宜听胤所上,可依乐安王大功为正。请为告书如左,班下内外,以定永制。普令依承,事可奉行。”孝武帝诏曰:“可。”

太元二十一年(396)
    六十四岁。加护军将军,列尚书八座。九月,孝武帝崩,太子司马德宗即位,太傅、司徒司马道子辅政。时领军将军、尚书令王国宝谄媚会稽王司马道子,讽八座启以道子为丞相,加殊礼。而车胤称病不署名,且曰:“此成王所以尊周公也。今主上当阳,非成王之地,相臣在位,岂得为周公乎?望实二三,并不宜尔,必大忤上意。”疏奏,帝大怒,而甚嘉胤。

晋安帝司马德宗隆安元年(397)
    六十五岁。车胤为吴兴太守,秩中二千石,辞疾不拜。遂加辅国将军、丹阳尹。夏四月,荆州刺史王恭、豫州刺史虞楷起兵,欲杀仆射王国宝、将军王绪。国宝惧,不知所为。绪说国宝,令矫道子命,召王珣、车胤杀之,以除群望,因挟主相以讨诸侯。国宝许之。及珣、胤至,不敢害,反问计于珣、胤。珣劝国宝放军权以迎恭,国宝信之。又问计于胤,胤曰:“昔桓公围寿阳,弥时乃克。今朝廷遣军,恭必城守。若京口未拔,上流奄至,何以待之?”国宝遂上疏,解职待罪。

隆安四年(400)
    六十八岁。迁吏部尚书。五月,因会稽王司马道子世子元显专政,夜开六门。御史中丞江绩密启会稽王道子,请加抑制,否则将以奏闻,道子不许。顷之,江绩卒。十一月,元显加后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扬江等十六州诸军事,益骄横。十二月,车胤访道子请禁抑之。胤去,元显问父曰:“车武子屏人,言及何事?”道子曰:“尔欲幽我,不令与朝士语耶?”元显恨之,出语其属曰:“车胤间我父子。”逼令胤自裁。俄而胤卒。朝廷伤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3 07: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欣赏学习点赞!遥祝端午节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3 07: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好文章,欣赏学习点赞!遥祝端午节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3 08: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平广记》卷二百七十二“妬妇”载“车武子妻”云:“车武子妻大妬,夜恒出掩袭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3 08: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知识渊博,考证认真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3 10: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位朋友端午节安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4 16: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这种考证是不是有点繁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4 17: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这样进行细致的考证,地方古代文化名人的事迹就不能显明于天下。有的人一生事迹非常明显,当时就盛名在外。有的人并非当时著名人物,他们的事迹往往淹没在史籍当中。不去发掘,后世人永远也不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4 07:29 , Processed in 0.03546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