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246|回复: 2

常德米粑粑传奇(2)印子粑粑 琳琅满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5 08: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毛先金 于 2014-12-25 08:36 编辑

      在常德传承了六百多年的印子粑粑,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饮食文化,她就像一首传统民谣,静静地流淌在沅江澧水!
      农村刚刚实行联产责任制,春节将至的时候,交通便利的热市温泉的亲友们,经常或筐或袋地奉送腊肉和米粑粑,让我们分享丰收的喜悦。眼前的米粑粑,分明就是一轮轮皓洁的圆月,也好似那泓温泉多年泡浴出的洁白光滑的少女。精美别致,厚薄相宜,表面凹凸着吉祥图案、花纹和文字。它不仅观赏性很强,而且食之方便实惠,悦心可口,煮烤煎炸均宜,盐糖菜荤皆可。比我老家的糍浆粑粑高明许多。因此我曾想,没有那汤热雾腾的热市温泉,这粑粑的清甜柔美恐怕是没影的事。又是一年春节,一提粑粑从老同学魏饴家乡蒙泉飘然而至,眼睛又是一亮。其形状更加精致,堪称粑粑精品;其风味更加醇香,可比美味佳肴。我又曾想,总有这么一天,我会荡舟蒙泉湖,在那湖光山色中,去寻求印模艺术和美味的源头。
      接下来,因中心工作,我有幸来到澧水河边、石门县城对岸、离我老家仅二十公里的二都坪。这十五个月又升华了我对粑粑的认识:温泉的热滑,湖水的清澈,澧江的浩瀚,都比不上土家人对吃食的讲究。石门的粑粑有“馅”、“礼”之特别,同样是印子粑粑,但里面总少不了黄豆末、芝麻粒等香甜馅饵,并且还在“年粑”上缀上四个红点。其身价也高,互相拜年是粑粑,婚姻聘礼有粑粑,且上亲过早、宵夜,也必敬粑粑,不然,上亲可兴师问罪。
      其实,印子粑粑何只桃源、石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只要到了腊月,整个常德纯粹就是一个粑粑世界,尤以汉寿、鼎城为盛。新年将至,千家万户热火朝天地赶制粑粑,男的碾米磨浆,女的烧火上蒸,小孩打杂帮闲,一干就是十天半月,一做就是几石几斗米。粑粑一缸缸、一桶桶地排着队。
      印子粑粑,说来简单,其工序却有几分麻烦。制作工艺分熟浆制和生面制两种,据不完全了解,桃源热市等地是将米磨成面,将面揉成浆,再用印模制成粑粑坯子,蒸熟即可。工艺相对简单,但口感不够柔软细腻。
说起印子粑粑的工艺,汉寿和鼎城的朋友津津有味,眉飞色舞——
      “关键是制浆哩!按需要的糯籼比例将米搭配好,淘净,入缸浸泡透彻,一般一个夜晚即可。磨浆要用大石磨,两人推磨,一人喂磨,相当费劲。为了活跃气氛,分散注意力,乐以忘疲,乡亲们就自编自唱《推磨歌》。
李大姐,会推磨,推的粑粑细不过。
爷爷赶来烧旺火,蒸的粑粑真糯坨。
      窗外的筒谣未落音,笑声却穿透作坊,推磨女子低下了头,一脸的羞涩。跟着大人们笑过不停的小屁股们,此刻也总免不了大人的斥责:‘屁眼大,笑么哒,要笑就等鸡鸡大!’又是一阵捧腹大笑。于是,推磨的疲劳随着笑声飘去,粑粑浆也在轻松中不知不觉地磨完了。然后,在地上铺上干草木灰,垫上家织布,把到入米浆,沥一夜半天便可。
      “接着是蒸浆。浆不蒸熟,粑粑粘口。当时是木方格甑,蒸一次要堆上一人多高,多的二十多格,需五六个小时。”朋友用手做了一个高的手势,眼罩跟着手势头望到天花板。“天气冷,温度低,灶门口的场面特别红火,大人小孩挤在一块,讲故事,说笑话,相互调侃,等待着熟浆出甑。
      “米浆蒸熟后掌握火候,趁热打铁,几个劳力用木杵将大木桶里的熟浆使劲杵拌成泥。做粑粑时,自家的隔壁的,男女老少齐上阵,分工协作,紧张有序。印模是木头刻的,里面有各色花纹。制作前,将木模刷洗干净,撒上少许米粉,以防胶粘。把蒸熟的粑粑浆,放在门板上,撒少许米粉,用力揉搓;然后,结合印模的大小,捏成大小相当的小坨,用力压进印模里,待周遍和中间都仔细压实后,将模子在门板上一磕,一个非常漂亮的带花纹的印子粑粑就做成了。各种花形的印模,制作出异彩缤纷的印子粑粑:双喜、桃花、牡丹、嫦娥奔月、柳塘映月、刘海砍樵,末了还在花纹上点几点桃红。做粑粑时,杵搅声、拍打声,嬉笑声,浑然一体,热烈的劳动场面驱逐了寒意,赶走了疲劳,和谐了乡邻。
      “印子粑粑是个好东西!”朋友舔口哒嘴,深深地抿下一口唾液。
      “印子粑粑一般从腊月可以保存到来年春插季节,甚至吃到五月,风味有别。正月里拜年必备粑粑,祭祖也摆粑粑。不少人家从腊月吃到春插。早餐几乎全是粑粑风味,或者佐以蔬菜、辣酱吃‘菜粑粑’;或者放糖吃‘糖粑粑’;或者煮在甜酒里吃‘甜酒粑粑’,有时又油煎油炸吃‘油粑粑’,花样翻新,越吃越爱吃。更有在家宴用粑粑切成块兼肉炒的,装上盘子摆在上首待客,而肉炒的粑粑吃的精光,大块肥肉存入盘底。
      “我们劳家经常的吃的‘菜粑粑’,以水煮伴菜,简便、省时,汤汤水水又能饱肚,口感特好。特别在农忙季节,棒捶落地也生根,女的忙得辫子搭桥,男的忙得滴水,只有这样吃才顺当。还有,特别是到了大雪纷飞,腊梅飘香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火炕边,向着大火,拉着家常,泡上一锅甜酒加入印子粑粑。一边观赏着窗外舞雪的梅花,一边品尝着透着大自然清香的美味,陶醉得不知今夕何夕!”
      印子粑粑的故事讲完了,朋友还在有舔口搭嘴,看来,印子粑粑似乎还在他口中。
     现在,技术发达了,费劲的推磨已被机械取代,然而,制作程序、印花艺术、木质方格甑依然照旧。集中加工,交点加工费,快当又方便。而且,作为礼品送给住城里亲戚的粑粑,还更讲究外形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5 09: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常德传承了六百多年的印子粑粑,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饮食文化,她就像一首传统民谣,静静地流淌在沅江澧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5 14: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技术发达了,费劲的推磨已被机械取代,然而,制作程序、印花艺术、木质方格甑依然照旧。集中加工,交点加工费,快当又方便。而且,作为礼品送给住城里亲戚的粑粑,还更讲究外形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16:49 , Processed in 0.03156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