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29|回复: 0

颜昌颐系列故事(七) | 革命伴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4 20: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革命伴侣
文/周艳梅
微信图片_20220629155921.jpg


1924年,金秋九月。

傍晚,天边的晚霞已经消去了它白天的秋暑,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内湖边,晚风拂柳,湖光粼粼,一对青年男女正沿着湖畔小道缓缓而行,女子约二十年岁,圆脸,齐肩短发,黑白校裙,气质文雅,男子稍长几岁,一身灰色西装,稳重大方,浓眉下神情坚毅,二人不时轻声交谈。


“凤君,我申请去法国勤工俭学已有回复,因之前参与三次学生运动,我已被法国当局列入禁止赴法“黑名单”,去法国是不大可能了。”


“不去法国,你是怎么打算的呢?”


“下个月,我和同学贺果一同前往苏联,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继续深造。”


“如此甚好。只是苏联莫斯科接近最北方,入冬天寒地冻。你要多备冬衣被,不让自己受寒呀。”


“凤君,谢谢你的提醒。只是,此一别,你我又暂不能相见了...”


傅凤君停下脚步,坚定地望着颜昌颐:“无论何时,我会一直等你...”


颜昌颐心中一热,握住了傅凤君的双手。


1922年9月,十八岁的傅凤君考入上海美专西画科,从长沙来到了上海就学。傅凤君从小与母亲陶肃宜居长沙外祖母家,外祖父为清代名臣陶澍之后,陶家世代书香,傅凤君天资聪颖,自幼好学,博览先贤群书。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是一所中国创办最早、引进西洋美术教学体系的新型美术院校。学校率先同时招收男女学生,男女生教育并重,以“发展东方固有艺术、研究西方艺术”为宗旨,学校校风开明,气氛活跃,傅凤君在校期间,接触到了各种新潮艺术形式,还加入了学生们自发组织的话剧团、文学社和运动社团。


1924年7月,颜昌颐从北京中法大学毕业,来到上海,与上海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在上海期间,颜昌颐积极参与各种学生活动,宣传进步思想。


就是在这里,他遇见了自己的此生所爱。


8月初的一天,颜昌颐从宣传海报上得知上海美专话剧社的学生们晚上在剧院上演最新排练的节目,便邀请贺果晚上一同到剧院观看话剧表演。节目中,一圆脸短发女子,气质文雅,表演神情兼具,颜昌颐为其精彩表演所吸引,他向旁边学生打听,得知是西画科三年级学生傅凤君。她的倩影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自此,颜昌颐隔三差五便来观看话剧社的彩排和表演,傅凤君也留意到了这个翩翩青年。可能是天赐良缘,他们在接触中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产生了爱慕之情。


傅凤君在校期间,受革新思想老师影响,目睹国家社会人民蒙难,在与进步青年颜昌颐相识、相知中,打开了她接触新思想的大门,学习之余,两人一同探讨救国救民的革命道理。颜昌颐常常鼓励傅凤君,二人当以好友蔡和森、向警予夫妇为榜样,坚持革命理想。共同的向往,让两颗向往光明的心许下了坚定的誓言。


1924年10月,经中共上海党组织介绍,颜昌颐与好友贺果一同前往苏联莫斯科,进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在这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十月革命史、俄共(布)党史、世界革命史、工人运动史、政治经济学等课程。1925年2月,颜昌颐与叶挺、聂荣臻、王一飞等20多人被抽调到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军事。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远隔两地的日子里,二人书信传情,遥寄相思。


1925年7月,傅凤君得知颜昌颐不日将回国,便以继续深造为由,由西洋画科毕业后转入本校高等师范科二年甲级继续学习。


1925年9月上旬,颜昌颐与叶挺、聂荣臻、王一飞等二十六人到达上海。根据中共中央分配,颜昌颐留在上海,参与筹组中央军事部(即中央军委)。


在颜昌颐影响下,傅凤君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不怕牺牲的革命意志,加入了共产党。


1925年冬月,他们结为夫妻,成了一对名副其实的革命伴侣。


(作者为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县作协常务理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4-29 07:36 , Processed in 0.04146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