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43|回复: 1

关于苏区县历史的专题研究考证(连载之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0 08: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石门苏区党政军隶属湘鄂西苏区管辖,是其有机整体。
由于地缘、历史的原因和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石门的党组织是在中共湖南省委和中共湘西特委等的指导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组织成立新的中共湖南省委。新省委制定了《关于目前工作计划》,将全省划分为11个特委(包括中共湘西特委),派干部到各地恢复、整顿、重建党的组织和工农团体。1927年7月,中共湖南省委派省农民协会秘书伍伯显回石门县,与原县委委员曾庆萱等重新组建了中共石门县委,此时,隶属中共湘西特委领导。到1928年4月,全县共建立了7个区委、30多个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发展到300多名(见彭公达报告、石门县组织史资料),这为苏区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队伍基础。1928年1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共湘西北特委(领导湘鄂边地区的武装起义,其中就包括石门),同年5月,中共湖南省委根据中央指示,将湘西北特委合并于中共湘西特委,在红军中组建中共湘西前敌委员会,书记贺龙,负责领导所属地区党的工作(包括石门)。同年年底,受中共湘西特委和鄂西特委委托,决定改湘西前委为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游击区及湘鄂边各县党的工作,其中就包括石门。1929年9月,中共湘西临时特委与中共湘鄂西特委合并,先后领导石门、汉寿、安乡、常德、桃源等20余县党的组织和革命活动(以上见《湖南省组织史资料》,《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史》)。1930年9月,在中共中央代表邓中夏主持下,在湖北省监利县召开了中共鄂西特委和红二军团前委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湘鄂西特别委员会,下辖湖北省监利等21县和湖南省桑植、石门、南县、安乡、华容5县(见湖南省组织史资料)。1931年3月初,红二军团前委为了策应洪湖苏区的反“围剿”斗争,根据湘鄂西中央分局的指示,决定成立湘鄂边分特委,坚持苏区斗争。3月底,由湘鄂西中央分局特派员周小康主持,在湖北省五峰县长茂司召开鹤峰、五峰、桑植、长阳、石门、慈利6县党的代表大会,讨论苏区发展问题,并选举产生中共湘鄂边分特委领导成员。同年5月,中央分局派红三军代理政委唐赤英在湖北省鹤峰县五里坪召开分特委扩大会议,将湘鄂边分特委改为特委,石门县委书记、县苏维埃主席陈奇谟当选为特委委员,石门人龙在前、屈国元、伍伯显等均为特委委员。1932年春,由于国民党当局的疯狂围剿,石门党组织遭到破坏,随之转移到鹤峰等地继续进行武装斗争。从1929年9月开始,中共石门党组织就隶属于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党组织领导,一直有一个系统、严密、持续而无间断的中共石门地方组织领导,为苏区创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除党组织隶属湘鄂西苏区外,团组织的发展也多次得到团湘鄂西特委的指导。共青团湘鄂西特委为方便联系指挥,特指定三人在石门组织特委巡视员办公室,指挥湘西各县工作(见1930年12月18日《团湘鄂西第二次代表大会主席团致团中央的信》)。1931年7月,石门苏区的共青团组织进一步健全和壮大,“石、桑各县代表大会成立了,开了两次全委会,委员五人”,“石门为特区委,五个支部,同志三十三人;在石门设立特区委,五个支部,有团员33人(见《团湘鄂边特委给团湘鄂西省委的报告》,1931年8月15日)。
石门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与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军有密切的联系,也是贺龙等率领红军进行苏区建设的实践区域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928年8月12日,为策应湘东红军行动和支援石门南乡起义,贺龙率红四军进入石门西北重镇磨岗隘,召集石门县委负责人联席会议,决定在磨岗隘筹建苏维埃政权: “(一)以磨岗隘区为石门西北乡暴动的中心,在磨岗隘的四周如泥沙、镇街、子良坪、皂角市、石黄厂、石门垭等处,在最短时间恢复并发展党的组织,同时公开号召农民起来暴动;(二)暴动起来之后,立即在磨岗隘建立苏维埃政府,实行割据西北乡,没收豪绅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农民耕种;”(见《贺龙同志(给中央的)的报告》,1928年9月)。后红军在渫阳、泥沙等地遭遇敌军围攻,由于敌强我弱,战争失利,建立苏维埃政府的计划就此打消。1929年8月,红军在游击慈利、桑植一带时,分兵到石门西北乡,帮助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1929年12月,鄂西特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通过了《关于土地问题决议案》,1930年春、夏,土地革命相继展开。石门县苏维埃政府认真宣传贯彻《土地问题决议案》,于1930年5月开展了土地革命。11月下旬,县苏维埃政府在磨岗隘召开各区联席会议,进一步研究石门土地改革的具体做法。先后有21个乡进行了土地改革。如清官渡乡农民每人分得3-4石谷的田,当年取得了丰收。水南渡乡每人分得了6石7斗谷的田。磨岗隘、官庄坪、黄龙岗等乡苏维埃虽进行了土改,由于敌人的进剿,农民并未收益。苏维埃政府建立后,取消了一切苛捐杂税,实行征收单一的公益费,但纳税的重点放在土豪劣绅等剥削阶级身上,苏维埃政府所得税收主要用于保证红军在石门的供给和慰问部分红军家属。土地改革和经济建设都是在湘鄂西苏区党政军的指导下完成的,现保存的许多宣传资料和当时县、区、乡苏维埃政府负责人的回忆材料都充分石门苏区进行了土地改革。1930年11月13日,红二军主力占领石门县城,还派人帮助建立了棠梨溪乡、刘家坪乡、渫阳区、苏市区、太平区、子良区、磨岗隘等区、乡苏维埃。1931年3月30日,根据湘鄂西中央分局关于红三军离开湘鄂边根据地后留守工作的指示,由周小康主持,在五峰长茅司召开了鹤峰、五峰、桑植、长阳、石门5县党的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00余人,讨论了苏区发展的问题。4月,大会选举产生了湘鄂边分特委,并成立湘鄂边五县联县政府,石门人龙在前曾经担任过五县联县政府代主席。1931年12月,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其范围包括鄂西、湘鄂边等,石门苏维埃政府是其重要组成部分。1932年2月,石门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组织游击队英勇抗击敌人的“围剿”,由于敌强我弱,县苏维埃政府被迫迁往鹤峰县。关于石门苏维埃隶属湘鄂西苏区范围,在有关历史文献中有明确的记载:如1931年11月21日的《中共湘鄂西省委关于目前党的紧急任务决议案》提出:“责成宜昌道委经长阳、松滋打通与湘鄂边的联系,湘鄂边应向石门、松滋、长阳发展,以便进一步的打成一片”, 12月8日的《邓中夏报告的总结》里面也提到需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凭借五鹤石长冲破敌人包围,向外发展”的策略路线。1932年5月2日通过的《中共湘鄂西省委关于湘鄂边特区及独立团工作决议》还提到:“巩固鹤桑石五苏区的根据地,不使一寸土地为敌人蹂躏”。以上史实充分说明,湘鄂西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不但在工作计划中把创建石门苏区纳入战略部署,而且在石门境内成立了11个区苏维埃和40多个乡苏维埃、农协,磨市镇、维新镇、皂市镇等地的“苏维埃是工农民主政权”、“实行土地革命”等标语也说明当时石门苏区发展的状况,石门苏维埃政府是湘鄂西苏区管辖的范围。
石门苏区的武装力量是在红军的帮助下和指导下创建的,并在保卫苏区和配合红军作战中不断壮大,为湘鄂西苏区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29年4月,中共湘鄂西前委为粉碎敌人新的进攻,决定撤出鹤峰县城,向五峰、石门、鹤峰边界发展。4月中旬,贺龙率领的红四军游击至慈利、石门子良坪,休整筹款扩红,扩红500余人。湘鄂西前委派曾藩支回到西北乡恢复党的组织,准备暴动,以策应红军的行动。曾藩支以“群一织布厂”为据点,建立党支部,组建工农武装,被前委委任为石门县红军游击总指挥,领导石门游击战争。1929年8月,红军分兵慈利江垭时,曾派兵到石门西北乡一带活动,支持石门的游击战争,石门党组织趁机在泥沙建立县苏维埃政权,同时,帮助石门组建了县游击大队和县赤色警卫队,分别由陈太陔和陈昆山任队长,政委杨万柳。石门游击武装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到1930年2月,游击队伍不断壮大,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为加强对县、区、乡游击队的领导,成立县游击队总指挥部,下设三个游击大队,县委书记陈奇谟担任总指挥兼第一游击大队长,杨万柳任政委,有队员300多人,1930年冬,在红军的帮助下成立了以龚习圭为队长、向励中为政委的县第二游击大队,有队员100多人,1931年5月,红军在石门组建了第三游击大队,由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李光文任政委,有队员50多人。除县游击大队外,区、乡苏维埃政府还组织了一些游击队,据不完全统计,共有游击队20支,游击队员1000多人。石门苏区的游击武装力量肩负着保卫红色苏维埃政权的重任,并积极配合湘鄂西苏区红军的反“围剿”和苏区建设任务,不少游击队员加入贺龙领导的红军,成为湘鄂西苏区一支具有战斗力的武装力量。1931年4月,湘鄂边独立团进行扩编,石门县游击队单独成为第三营,营长为石门人唐占益(见鹤峰党史一卷80页)。从石门苏区走出的许多骨干成为湘鄂西苏区红军的中坚力量,如湘鄂边区游击司令曾庆萱、红六军副军长陈寿山、湘鄂边独立二团政委贾国湘、红三军八师二十二团团长向鲁卿、红三军九师副师长覃正格、红三军八师师长覃苏等,他们在广袤的湘鄂西苏区浴血奋战,为中国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慷慨赴国难。红军除帮助组建游击队外,还经常派人帮助游击队进行训练,带领游击队员与敌人开展了坚决有力的斗争,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例。其中在战史、军史、领导人回忆录中提到过的著名战役有:1928年8月的渫阳、泥沙之战,是役红四军参谋长黄鳌和师长贺锦斋壮烈牺牲;1929年的泥沙、贺家台之战;1930年11的夹山寺之战;1931年9月7日,王炳南所率独立团一、三营与石门团防罗效之部2000多人,在石门县的南镇隘儿岭,中岭的古罗山、九头岭、梅家岭一带进行激战;12月下旬,红二军团先后在白沙渡、瓜子峪、白云山、磨岗隘、袁公渡与国民党“清乡”部队进行激战。石门县游击队的许多队员在配合红军反“围剿”和保卫苏区战争中牺牲,如县游击大队政委杨万柳、县赤卫大队长陈昆山等,据不完全统计,石门牺牲的烈士有名,用生命捍卫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名字刻在了湘鄂西苏区的历史丰碑上。
    大量的史料证明,石门苏区有完整、不间断的党组织,有常年坚持斗争的工农武装,有县、区、乡三级苏维埃政权组织,党政军均隶属于湘鄂西苏区党政军领导,石门苏区所占面积曾经占到全县总面积的70%以上,坚持斗争长达5年时间,苏区丧失后的1934年,石门人曾子敬受党组织的委派,来到石门西北乡秘密发展党组织,组织游击队,还开展了游击战争。1952年,中央南方老革命根据地慰问团由孙云英分团长带队慰问了常德地区的两个老革命根据地(即石门和慈利),到过石门的磺厂,这充分表明中央对石门属老革命根据地的充分肯定,又表达了对为中国革命作出牺牲和贡献的老区人民的关怀和厚爱。因此,石门苏区应归属湘鄂西苏区的范围,是其苏区县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0 14: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量的史料证明,石门苏区有完整、不间断的党组织,有常年坚持斗争的工农武装,有县、区、乡三级苏维埃政权组织,党政军均隶属于湘鄂西苏区党政军领导,石门苏区所占面积曾经占到全县总面积的70%以上,坚持斗争长达5年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12:21 , Processed in 0.0326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