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三农,八旬颜老搞发明(上)
——我所熟识的农业老专家(二)
颜老的大名叫颜送贵。我知晓老专家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时他担任桃源县科协主席。桃源县的庭院经济风靡一时,热火朝天。此时我正好在桃源县漆河镇晓溪村担任社教工作组长。在一户农民家中看到了他所编著的《乡村庭院经济》一书,如获至宝,至今我还保存在书架里。2009年底,我被市里的一位老领导相邀加入了常德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并推荐选举为分管农业的副会长。我与颜老的接触逐渐多了起来。那时他正在研发一种名叫富硒的农产品。可知道硒元素及其功效的人极少极少。常德市老科协第一会长、原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钦时中、市老科协兼职副会长、原市水利局局长丁孟春对硒略有所闻,听了颜老专家的汇报与求助后,抱着支持创新的心态与明朗态度,专程去桃源县老科协具体研究开发富硒农产品的事情。时任县老科协会长、原桃源县县长魏国超、县老科协副会长、原桃源县常务副县长艾新国、时任县委办副调研员、组织部副部长钟吉太热情地接待我们。颜老带着我们与县老科协负责人一行到他研发富硒农产品的基地现场答疑。市、县老科协形成了加速开发富硒农产品的共识。市老科协拿出几万元作为研发补助资金。2010年上半年,市老科协在全市老科协范围内聘用了近20人名望高,科技实力强的农业老专家组成市老科协生态农业专家组,并委派了颜老、江克平和我等5人到鼎城区蔡家岗镇小溪村创办富硒农产品开发试验示范基地。当时我们种一季水稻38亩、山药5亩、各类蔬菜12亩。全部施用颜老研发的富硒叶面肥。市老科协会长、原市人大副主任蒋祖建给于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市老科协会长、原市人大副主任萧有志在协助改建桃花源机场之余也常到基地指导。人工富硒后的水稻有禾苗粗壮、籽粒饱满、抗病害、抗倒伏等抗逆性强的明显特点,与周边农户的水稻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年9月16日,时任分管农业的副市长朱晓平带领市科技局、市科协、鼎城区与蔡家岗镇的主要领导现场观摩指导,称赞这片稻谷确实长势喜人,与众不同,值得推广。当年38亩水稻干谷亩产达到1308斤的好收成。山药、蔬菜也喜获丰收。老市长钦时中也赞扬说当年办点就能取得这样好的成效,他工作几十年也见的不多。 由于有成功的经验与成效,市老科协坚定不移地把推广富硒农产品作为服务“三农”的重头戏来抓。以桃源县老科协为龙头,带动每个县(区)老科协办好1至2个富硒农产品的示范点。同时把推广富硒农产品的目的、意义和建议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形成市委老科协工作专题办公会议纪要,印发给各县(区)和市直有关单位。到2011年底,全市共研发成功13类、26种、88款富硒农产品;共建富硒优质农产品基地5万余亩,年产富硒农产品4.33万吨,销售收入2.56亿元,利润2669.6万元,助农增收6800多万元,一个新的产业初见端倪。从此以后,市县老科协咬定青山不放松,一直把发展富硒产业作为重要课题去抓。常德市原副市长现任市老科协第一会长徐超文更是重力打造,成效极具明显。颜老不仅指导本县本市富硒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同时还多次被新疆、内蒙、陕西、河南等地邀请现场指导。他一边研发,一边实践,在实践中又获得新知与灵感。一个退休后的老人东奔西走,自已取样自已测试,电脑打字、微信传送、撰写论文、编印简报运用自如,样样在行。每天凌晨都是他攻克难题的大好时光。我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与时俱进永攀高峰的勇士。
|